伍文英
(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眼科 广东 肇庆 526040)
角膜炎在临床发生率较高,它是一种致盲性眼病[1]。有统计数据显示,约有20%的角膜炎患者会发生失明,通常是致病菌感染角膜所引起,病程长且具反复性[2-3]。患者常伴有眼痛、流泪等表现,特别是眼痛症状具昼夜节律变化,往往在夜晚到清晨这一时间段,疼痛明显加剧,所以患病期间不但身体存在不适感,而且心理方面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4]。时间护理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护理新型模式,它是根据患者生理节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重点加强疼痛护理策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5]。本文选取我院眼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角膜炎患者80例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其联合时间护理理论进行干预,着重就其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不良心理状态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眼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角膜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性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联合时间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纳入标准:与角膜炎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年龄超过18岁,患者意识清楚对于提问可正常理解并回答,对研究事项、意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清楚知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患者,具有意识、行为、语言等障碍的患者,存在其他家族性病史患者。
对照组:年龄34~61岁,平均(47.72±11.38)岁,男女比例26:14;病程最短4 d,最长21 d,平均(12.46±2.19)d。观察组:年龄33~62岁,平均(47.69±11.74)岁,男女比例为25:15。病程最短4 d,最长22 d,平均(11.97±2.41)d。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病程等具体临床资料数据方面来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如眼药水、眼药膏的正确使用,并依据常规用药时间进行止痛药物的使用,于每日8:00,12:00,18:00三餐后正常使用布洛芬,同时每日上午9:00对患者疼痛程度、夜晚睡眠时长进行评价。观察组40例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结合时间护理理论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生理时间规律适当调整用药时间,同时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时间段划分 通常情况下,人体每日的精神提升时间段分为9:00~11:00,16:00~17:00,19:00~21:00这3个阶段,因此可确定此阶段为实施心理干预的理想时间。护理人员可在每日的19:00~21:00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效调动患者机体内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其身心状态始终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同时通过舒缓的轻音乐播放,来放松患者紧张的情绪,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波动,减轻焦虑、紧张。此时可根据患者的意愿来实施健康教育,主要从角膜炎疾病的知识、治疗措施、预后注意事项和药物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如患者存在疑问,应当及时解答、反复讲解,直至完全理解。
1.2.2 合理用药、饮食及专科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的主治医师充分沟通,再结合患者的疼痛特性以及药物代谢规律确定最佳的药物使用时间与用量,可将每天3次布洛芬的使用时间可调整为12:30、18:30、24:00,眼药膏的涂抹时间延至23:00后,这样可以明显减轻夜间发作眼痛的程度、时间等。在饮食方面,提醒患者以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为主,对于角膜的再生与修复有利,新鲜蔬果可适当增加,防止便秘,避免辛辣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眼科疾病的隔离、消毒操作极为关键,对于患者眼部的分泌物颜色、性状等仔细观察,同时流泪、眼部红肿的症状表现也应关注,可经常性的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程度加重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给予对症处理。告知患者做好眼部卫生的重要性,不应用手揉搓眼部,在休息时可将头部微微偏向患眼侧,这样可防止眼水流向健康眼造成感染。在眼部分泌物过多时随时进行清洗,保持眼周清洁。
对于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1周的疼痛程度、夜间睡眠时间进行观察与评价,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值介于0~10分,无痛0分表示,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同时对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不良情绪越严重。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评价指标数据予以处理,计量资料(疼痛程度、夜间睡眠时间及不良情绪的变化)经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值检验,反映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夜间睡眠时间及不良情绪的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疼痛程度、夜间睡眠时间及不良情绪指标均接近,P值>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指标低于对照组,而夜间睡眠时间则高于常态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睡眠及不良情绪比较( ± 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睡眠及不良情绪比较( ± s)
抑郁情绪评价/分观察组 护理前 5.92±1.69 4.27±0.5451.63±7.5456.89±6.02护理后 0.70±0.36 7.38±0.6129.54±4.3931.84±3.68对照组 护理前 5.84±1.63 4.39±0.4251.87±7.5356.72±6.21护理后 1.97±0.52 6.14±0.4943.56±5.1847.11±4.54 t 护理前 0.2504 1.2890 0.1655 0.1444护理后 14.7561 11.6459 15.1731 19.2006 P 护理前 0.8028 0.2002 0.8689 0.8854护理后 0.0000 0.0000 0.0000 0.0000分组 时间 疼痛程度/分夜间睡眠时间/小时焦虑情绪评价/分
目前,我国的角膜盲人已达到500万左右,作为致盲的主要因素,角膜炎患者常伴有眼痛、流泪、畏光、视力降低等主要临床表现,特别是眼部疼痛症状往往持续存在,直到炎性反应完全消退。人体的角膜部位分布较多的三叉神经末梢,过度的疲劳以及机体免疫力降低均可引发角膜炎,病毒入侵较深,导致感觉减弱,然而角膜病变周围组织受炎症刺激,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其病程长,因此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对于疗效及预后均产生不利影响[6-7]。角膜组织是透明介质,如出现病变,其透明度随之变化,患者主诉视物模糊,有时会出现葡萄膜反应,严重时发生前房积脓、角膜溃疡穿孔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相关研究资料提出,角膜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与不良心理状态[8-9]。时间护理理论是结合角膜炎患者的疼痛特性与发作规律,并融合时间护理学、药物学、眼科专科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运用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合理分配患者的护理及用药时间,充分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达到因时、因病施护的目的。本文运用时间护理理论于角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分析患者最佳情绪提升的时间阶段,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理想的时间段来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情绪平稳,再从用药方面予以合适的调整,饮食方面加强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专科护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调整,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免疫功能[10-11]。
常规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在给药时一般是控制总量的方式,将全天的药物进行平均分配,如口服用药布洛芬是每天3次,即每日8:00,12:00,18:00三餐后正常使用布洛芬,同时每日上午9:00对患者疼痛程度、夜晚睡眠时长进行评价实施用药,忽视了人体内部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规律。这就要求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当预先对患者的生理、病理规律,同时对于药物的代谢规律也应充分掌握,单纯依靠平均分配用药时间是不准确的,应当根据标志性节律适当调整用药时间。从实际操作中可以看到,患者的眼痛多在半夜乃至凌晨发作,而8:00-12:00之间则发作可能性较小,鉴于此,护理人员可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结合患者疼痛发作特性及药物代谢变化适当调整药物的用量及使用时间,以布洛芬为例,调整为每天12:30、18:30、24:00进行3次给药,这样可有效减少夜间眼痛发作。另根据生物学家研究提出,人体每日的精神性提高时区为9:00-11:00、16:00-17:00、19:00-21:00这3个阶段,那么患者在此时间阶段会表现出更佳的精神状态,更加乐意回答问题等,所以这个时间段实施心理干预效果可以更理想,更易将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出来。护理人员白天的工作多而繁杂,难以做到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可于每日的19:00-21:00之间为患者心理疏导,充分调动患者心理上的积极因子,而且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交流,有利于全面掌握其心理状态,达到缓解其消极情绪的效果。同时在病房内适当播放一些较舒缓的音乐,不但可以转移患者治疗的注意力,还可增强其应对疼痛等不良刺激的能力。另一方面,从饮食、专科护理加强管理,为促进角膜的再生与修复,提醒患者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食物,这样可防止便秘,强调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在隔离、消毒方面更为关注,仔细观察眼部的分泌物颜色、性状等情况,是否存在流泪、眼部红肿表现,定期询问患者疼痛是否加重,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报告,及时处理。眼部卫生是患者容易忽视的方面,护理人员应当时时提醒患者,不应用手揉搓眼部,休息时应将头部微微偏向患眼侧,以免眼水感染健康眼。在眼部分泌物过多时随时进行清洗,保持眼周清洁。时间护理理论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用药及专科护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2]。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疼痛程度、夜间睡眠时间及不良情绪指标均接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指标低于对照组,而夜间睡眠时间则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从研究结果来看,时间护理理论是基于疾病的变化规律、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临床用药、心理干预、生活护理这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看出,时间护理在以上领域中的作用显著。在角膜炎患者的护理当中运用时间护理理论,明显减轻其夜间疼痛的发作频率,患者睡眠时间得以延长,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利于其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对于护理人员提出因时制宜的要求是有必要的,将护理措施的实施充分结合患者生理、病理节律以及药物代谢规律,以便达到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将时间护理理论应用于角膜炎患者疼痛护理中,其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程度大大降低,可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