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发琴
(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口腔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生多数是由于日常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的菌斑以及牙石沉积于牙齿表面,长此下去会造成牙周组织损伤,进而引发口腔炎症。发生牙周炎疾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以及牙槽骨降低等症状,若病情控制不佳,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齿移位和松动,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饮食。口腔清洁及药物治疗是以往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口腔疾病医学知识的掌握,从而导致治疗期间患者无法做到良好的配合以及自我管理,进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所以,应加强对牙周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通过多方干预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从而能够确保患者口腔疾病治疗效果不受外在因素影响。为此,本文在牙周病患者护理治疗期间开展了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应用价值在下文中给予分析。
此次研究病例筛选我院口腔科接收的80例牙周病患者,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9月—2020年9月,将所纳入的患者以分组方式进行护理比对研究,其中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0.0±2.2)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0.5±2.3)岁,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经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诊断核实确诊符合牙周病患者;(2)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完整;(3)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正常。(4)所有研究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有所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书,所有患者均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1)语言功能完全丧失患者;精神异常以及智力障碍患者。(2)凝血功能异常患者。(3)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4)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6)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肝肾脏器疾病患者。(7)配合度较差的患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①风险评估: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交谈,详细掌握患者口腔病情严重程度、对口腔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结合综合考虑患者现实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计划;②健康宣教:耐心对患者讲解牙周疾病的发生因素、相关知识、日常口腔卫生管理方法、口腔疾病用药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并要加强对患者的情绪安抚,缓解其因疾病影响所造成的焦虑负性情绪,可通过举例等方式来鼓励患者能够坚持做到良好的口腔自我管理,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③生活指导教育:耐心告知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将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给予纠正,告知患者生活饮食中要尽量避免过酸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告知患者正确刷牙的方式,嘱咐患者严格做到口腔清洁,进餐后要及时进行漱口,确保口腔卫生清洁。④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并告知患者常用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护方式,若出现明显异常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有效处理。同时在治疗期间要告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管理,确保家中牙具独立使用以及卫生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发生[2]。
将两组护理治疗后患者对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护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运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分对比,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指标越好。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的牙龈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对比。
文中统计为SPSS 19.0软件,计量数值运用()/t检验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说明具有统计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对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和自护能力评分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各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显著优势,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 s,分)
知识掌握度 自护能力 护理满意度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后观察组 6.3±0.4 9.4±0.6 6.6±0.5 9.1±0.6 9.3±0.7对照组 6.2±0.3 8.3±0.4 6.5±0.4 8.2±0.5 8.4±0.5 t 1.2649 9.6476 0.9877 7.2879 6.6169 P 0.2097 0.0000 0.3263 0.0000 0.0000
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齿松动指数及牙周袋深度等牙周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性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治疗后以上牙龈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牙周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s,分)
表2 两组间牙周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s,分)
牙菌斑 牙龈治疗前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4±0.3 0.9±0.2 2.3±0.6 1.2±0.2对照组 1.5±0.5 1.2±0.4 2.2±0.5 1.6±0.5 t 1.0846 4.2426 0.8097 4.6977 P 0.2814 0.0001 0.4205 0.0000牙齿松动 牙周袋深度/mm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2.1±0.6 0.9±0.2 3.2±0.9 2.1±0.2 2.3±0.7 1.2±0.5 3.1±0.8 2.7±0.5 1.3719 3.5233 0.5252 7.0466 0.1740 0.0007 0.6009 0.0000
牙周病是临床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发病率高以及对牙齿侵蚀性强等特征,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口腔清洁不到位所致的细菌滋生,进而造成牙周组织受到细菌破坏,而引发慢性炎症反应[3]。当牙周疾病发生后若未能得到良好治疗,长期受到炎症反应破坏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齿咀嚼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和疼痛症状,进而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而在临床调查中发现,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牙周疾病以及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重视度,致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做到良好的口腔清洁处理,导致最终疾病控制效果受到影响[5]。为进一步提高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本篇文章将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应用于牙周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终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时掌握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计划,使患者的临床管理效果得到保障。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教育,使患者能够正确认知口腔卫生管理的重要性[6];同时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能够得到及时改善,进而能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并通过加强生活指导以及用药指导,提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护能力,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及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最终能够使患者的口腔疾病得到尽早治愈[7-9]。
从上文可得,对牙周病患者治疗期间及时开展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治疗期间的配合度,最终使病情得到良好治愈。但由于本篇文章研究数据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所以还望各界相关专家和学者能够再对牙周病的临床护理与治疗做进一步的探索分析,通过多方探寻提高疾病治疗效率,使患者的疾病能够得到尽早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