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岚,赵 欣,李 霞,张懿芳,张 丽
(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卫生防疫科 山西 太原 030006)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疾病发作后,患者腰背部、胸背部及颈部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及僵硬感,活动受限[1][2],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疾病早期症状较轻,不易被察觉,因此致残率高。临床主要诊断方式为X线,CT及MRI,其对于疾病的分级及疾病的检出情况有着显著差异[3]。鉴于此,本次研究以7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为研究主体,对其采用X线,CT及MRI三种不同的诊断技术,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综合比较,具体如下。
对象选取为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卫生防疫科收治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抽取自2017年5月—2019年8月,纳入标准:①患者伴有脊柱僵硬,活动异常、下肢乏力、髋关节疼痛及骶髂关节异常等症状,已被风湿科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②意识清楚,可正常交流;③对研究知情,积极配合影像学检查及调查工作。排除标准:①合并类风湿性疾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④合并恶性肿瘤者。患者一般资料为:男性5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下限值22岁,上限值65岁,平均年龄(40.36±5.2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4±0.42)年。
X线片:采用Yiso-DR X线摄影系统,产自德国西门子公司,对患者盆骨正位及双侧骶髂关节行45°片,检测患者关节软骨骨密度情况,骶髂关节间隙有无增加现象,检查关节边缘有无受损的现象,检查病灶侵入关节的严重程度。
CT:采用64排螺旋CT,产自美国GE公司,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参数设置为:管电流300 mAs,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重构层厚1.25 mm,矩阵512×512,螺距设置为1.0,从患者两侧髂脊水平扫描至股骨小转子,如患者关节面为锯齿状,关节界面模糊,囊变区及髂骨两侧关节中下段受累,则表示患者情况较为严重。
MRI:采用Signa HDxt 1.5T磁共振技术,产自美国GE公司,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脊柱及骶髂关节双侧进行不同方位及角度的扫描,矩阵设置为192×256,层厚设置为4 mm,采用扎喷酸葡胺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如患者T1呈现低信号,T2呈现高信号,则表示其存在炎症水肿症状;如患者T1及T2信号延长,即表示其存在积液;如患者T1呈现低信号,T2呈现不均匀的增强信号,则表示其软骨受损。
①疾病分期标准,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关节周围肌肉痉挛,腰背部僵硬,晨起时最为严重,经活动或服止痛剂缓解;中期:强直性脊柱炎下背部、腰背部疼痛加剧并向上蔓延,至腰椎、胸椎、颈椎,患者弯腰下蹲活动受限,出现轻度的脊柱后凸;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脊柱融合,脊柱活动功能基本消失,患者脊柱畸形严重,骨量丢失,肌肉萎缩,自理生活能力差。
②疾病检出率。
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检测,χ2检验计数资料间的数据差异,t值检验计量资料间的差异,根据最终得到P值的范围判断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差异显著。
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和X线(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三种不同诊断方式的分期情况[n(%)]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及CT(P<0.05),见表2。
表2 三种诊断方式的疾病检出率结果比较[n(%)]
脊柱关节病的原型为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将其划分为风湿疾病范畴,好发于16~35岁的青壮年男性群体,该种疾病具有极强的致残率,其导致患者脊柱逐渐变形,甚至导致患者脊柱残疾,肢体功能受限。患者早期多伴随背部疼痛及晨起僵硬的现象,活动后疼痛症状减轻,伴随乏力、食欲减退及低热等全身症状,疾病发病初期为间歇性疼痛,发展到后期为持续性疼痛,导致患者脊柱以下部分出现强直现象,最终出现驼背畸形的情况[4]。由于该种疾病的发病群体为年轻男性,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病情如果持续发展,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大,早期加以诊断可减少疾病的致残率。
对疾病进行诊断时,可通过患者临床症状,积极采取影像学手段检查,使得疾病得以尽快确诊,X线片、CT及MRI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技术,不同的诊断技术对疾病的检出情况存在显著差异。X线片在临床使用广泛,其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可对患者腰椎及骨盆正位加以检查,以便了解患者脊柱生理性变化情况及腰椎受累情况,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发展到一定阶段,患者的髋关节会严重受累,使得患者下肢功能受到影响[5],而髋臼的囊状骨质破坏是髋关节受累的根本,采用X线片检查,可了解囊状骨质破坏情况[6]。CT检查分辨率高,可观察到患者骶髂关节微小病变,使疾病得以尽早诊断[7]。王保奇[8]学者的研究中发现,MRI可显示骨髓水肿及骨膜炎等急性炎症,诊断价值由于X线片及CT,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对各种疾病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及CT,尤其是关节面侵袭及骨质囊变,可能是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复杂,X线无法显示早期病变,病灶易出现重叠及遮盖的病况,无法良好识别病灶,而CT检查可观察到病变位置骨质形态及骨密度,MRI检查可显示以上诊断方式无法显示的关节部位,了解关节面下骨质软硬程度,以便更好地诊断疾病[9]。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显著优于CT和X线。可能是早期病变主要部位为关节滑膜的软骨,X线片及CT难以显示该部位形态变化情况,而MRI检查技术优势显示,集合以上诊断方式的优点,分辨率高,可显示软骨病变,临床使用价值高[10]。但是核磁有阳性的表现,最后诊断不一定是强直,且MRI技术检查费用相对高,目前还未在基层医院普及,患者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以防延误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CT及MRI检查技术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但MRI对早期诊断和病变类型上价值更显著,便于临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