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自云,陈怡发(通讯作者)
(1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新庙镇卫生院外科 湖北 鄂州 436004)
(2 鄂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 湖北 鄂州 436000)
腹股沟疝又称之为“小肠疝气”,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据数据显示[1],腹股沟疝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占全疝气的80%~90%,好发于中青年及老年人群。该病是指患者的腹腔脏器中因腹股沟区域的缺损造成向体表突出的一种疝,随着病情的发展,机体内肿块可逐渐增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构成极大的影响[2]。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该病的经典治疗方式,其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风险小等优势,该方式极易使患者术后出现牵拉感,疼痛症状相对较重,带来较大的不适感,且切口感染风险较高。现如今,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腹腔镜技术应用逐渐广泛[3],其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能最大程度降低术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术后并发症风险低,恢复快,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为此,本研究对腹股沟疝(成人)患者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于腹腔镜技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68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参照组男27例,女7例,年龄32~72岁,平均(58.41±2.41)岁。实验组男26例,女8例,年龄30~72岁,平均(58.29±2.37)岁。患者基线资料组间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腹股沟疝外科学》[4]中腹股沟疝诊断标准;(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Ⅲ;(3)患者及其家属对本实验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1)合并肠穿孔、肠粘连、精索积液的患者;(2)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3)近期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4)伴有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实验者。
参照组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予以相应的麻醉措施(全身麻醉),选择适宜的体位,于腹股沟区斜切(5 cm),逐层切开皮肤,暴露腹外斜肌腱膜,于精索前方完整游离疝囊至疝环口,将疝囊回纳,缝合周边腹横筋膜;闭合疝环口,将补片(释聚丙烯材质)放置于精索后壁,止血后逐层缝合。
实验组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予以全身麻醉,采取头低较高位,开展三孔法进行治疗,使用CO2建立气腹,而后切开腹膜(疝环口上方2 cm),将疝囊内环口水平与其输精管、精索完全分离,放置腹腔镜专用补片(聚丙烯和聚乳酸材质),检查无出血后,逐一缝合切口。
详细记录术后恢复状况、疼痛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对。(1)术后恢复状况包含: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2)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5],共计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3)不良反应包含:阴囊肿胀、腹胀、搞完坠胀感、精索静脉曲张、暂时性感觉异常。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住院耗时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状况比较( ± 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状况比较( ± s)
组别 例 肛门排气时间/h 肠鸣音恢复时间/h 住院耗时/d实验组 34 10.17±2.41 8.43±2.24 5.01±1.34参照组 34 14.52±3.24 11.95±3.17 6.15±2.41 t 6.281 5.288 2.411 P 0.001 0.001 0.019
两组实验组术后12、24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比较( ± s)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比较( ± s)
组别 例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实验组 34 6.44±1.82 5.38±1.62 4.32±1.38参照组 34 6.57±1.75 6.28±1.71 5.67±1.74 t 0.300 2.228 3.545 P 0.765 0.029 0.001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成人腹股沟疝通常以老年人群为主,好发于男性。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疝气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机体健康受到极大影响。该病主要是指腹腔内器官经腹股沟区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肿块[6]。针对该病,临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开放式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使用人工材料作为补片,降低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对周围组织无明显张力,操作简便,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易于基层医院开展的优势。同时该术式还可应用于巨大阴囊、嵌顿疝,且术后复发率较低[7]。但随着临床广泛应用,该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疼痛程度高,不利于术后恢复。
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升,微创技术不断普及,腹腔镜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其针对腹股沟疝的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腹腔镜手术术野宽阔,能精准、迅速地开展双侧探查,易于发现对策潜在病变及盆腔病变等;(2)可直观下进行操作,视野清晰,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降低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避免了组织粘连,还能同时发现和医治其他疾病;(3)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可促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锻炼,有助于改善预后。此外,曹云等人[8]研究发现,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仅6.40%。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但本文未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阐述,仍需日后临床进一步探讨。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能因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属于侵入性治疗,术中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腹腔脏器与外界环境接触时间较长,极易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引发多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9]。而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切口较小,降低腹腔脏器的暴露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该术式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相较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