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容
摘要:知识的教学是包含多方面内容的,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内容一个方面。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老师所传授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包括数学思想以及生活运用、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即是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创新策略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诸多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这也就会影响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学老师就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数学,以此既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最小的数字是什么?”学生:“是零。”老师:“那还有没有比零更小的数字呢?”学生:“没有吧。”/“不知道。”老师:“在冬天,气温会降低,通常是多少度?”學生:“零下十几度。”老师:“是的,到了东北那里会更冷,到了零下二三十度。这里说的零下是不是比零还要低呢?”学生:“是的。”老师:“你们想想,天气预报在播报零下气温时,都是怎么标注的?”学生:“好像是在温度的前面加了一个‘减号。”老师:“没错,这个‘减号在数学领域中称为符号。比如说零下五度,也可以说是负五度。”学生:“那表示零上或者大于零的数字是不是也应该加上一个‘加号呢?”老师:“说得好,确实是存在加号的,但是因为应用较少,所以通常省略掉了。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应用到负数的情况呢?”学生:“表示欠账的时候。”/“表示海拔高度的时候。”老师:“是的,其实还有很多,是不是感觉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学生:“是的。”老师:“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多加观察与思考,学以致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问题情境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对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包装,以将数学知识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相反数”一课时,教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我们在语文学习中都学过反义词,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那么数学当中是不是也存在相反的两个数呢?和反义词一样。”学生:“存在。”/“不存在。”老师:“认为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学生,请说明理由或者依据。”学生:“正数和反数就相当于语文当中的反义词。”老师:“正5和负6是相反数吗?”学生:“不是,正1和负1这种的属于相反数。”老师:“为什么说它们是相反数?”学生:“因为正数和负数的符号相反,而且距离原点的大小相等。”老师:“很好,听好老师的题目,我欠小明10元钱,大家说说这个数字应该怎么样表达?”学生:“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出发,应该是负10,如果站在小明的角度出发,那就是正10.”。
三、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探究
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冥思苦想,而是若干人的共同合作和探索,所以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就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此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当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探索知识。首先,教学老师需要将为学生抛出具体的问题,比如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或者说有理数在相乘时存在哪些规律,然后在此问题的引导下,教学老师即可组织学习开展数学合作探究。此时,教学老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并没有一定之法,具体需要教学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取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比如本文所提到的问题教学以及合作探究,都属于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学习和理解初中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东桃.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121.
[2]赵艺娇.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创新策略[J].考试周刊,2019(97):99+101.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