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军
摘要:一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教学中,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够一刀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虽然在同一个班级,但是学生之中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班级授课的特点就是班级学生多,而教师只有一个,不可能在课堂上教学做到面面俱到的照顾到所有学生,那么分层教学的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则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从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推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如何层次划分;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模式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已逐渐成为教育大环境下教师应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断深入,并在各个学科的课堂实践中初步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于是很多教师开始在课堂上进行这种授课模式,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很多教师进行效仿并且运用的结果却大不相同。那么教师在授课中,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才能使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呢?故而接下来本篇文章围绕这种教学授课模式进行浅谈,希望给同为教育工作者的给一个积极地启迪意义。
一、如何层次划分
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层次划分,也是教师分层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那么教师如何进行层次划分从而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呢?有的教师只是流于形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且随意的根据学生的名词和座位进行划分层次进行教学,这就违背了当初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初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可言。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上面的那些条件,进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成绩优秀,上课思维活跃;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成绩中等,表现平平,但同时也是学生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类;第三层次的学生成绩较为偏弱,属于传统概念中大家认为的后进生。教师可以在每一阶段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打乱进行层次划分,如此情况下,学生既是分到了第一层次也要有忧患意识,不能骄傲自满,同时更好的为第二层次和第三層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层次划分的方式非常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所以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沟通,使学生能够积极看待学校的层次划分。
二、教学目标分层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班级里的不同集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可以顾及到更多学生的,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教学策略。这里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是为了教学木匾进行服务,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展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也应该体现出具体的层次性。教师针对第一层次学生,常规的课堂授课内容是无法满足的这一层次的学生,他们通常在预习阶段就能够把本堂内容掌握,故而教师对这类层次学生应着重提高他们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针对同一到题争取采用不一样的解法。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积极了解应该不难发现,这类学生并不是学习上真的有困难,对于很多的知识点,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只是运用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运用。教师针对这类学生的目标应该夯实他们的基础,强调课堂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保证他们课堂上的知识运用时候的准确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例如,教师可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运算,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加快解题速度,不在基础上浪费时间;第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类型题目不要做错第二次;第三层次学生提高解题的准确率,稳扎稳打,目标明确,层次清晰。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使学生目标更加明确,积极向更高层次提高自己。
三、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非常活跃的青春期,此时的他们是非常需要认可和肯定的,尤其是像教师这样在他们心中权威形象的评价,是更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的。
例如,教师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原则对待,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教师针对第一层次学生平时受到的更多是表扬和肯定,教师需要就是偶尔敲响警钟;针对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做到的是更多的去鼓励他们。因为他们平时容易被忽略,没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教师需要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是可以学好数学的。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的初心是为了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接受教师教学课程的差异,从而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尽教师做大限度的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发展。具体实施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每位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基础、兴趣的基础、自身性格的特点等多方面,从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层次划分是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学习情况的划分,并不是给学生贴上了标签。层次划分需要教师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以及配合,同时层次划分要保持随时更新动态的,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长久固定下来了。
参考文献:
[1] 贺莉平.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及其导学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 王秀馨.试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坊镇中学 7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