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肖
摘要:一直以来,传授知识点是中学语文教育目标之一。尤其是初中语文教育,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是重点之一。虽然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教育将情感和知识目标结合起来的三维目标的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在缺乏美育的中学语文教育,已经面临一个瓶颈,难以突破这个困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美育对中学语文教育作用重大,或许可以尝试用美学知识解决语文教育中的一些困境。本文将从美育和语文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将两者结合起来,为中学语文教育出一份力。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育;美学理论;德育
通过整理资料,笔者发现,目前论及将美学理论应用到中学语文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些研究大多是将美育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并未具体将美学理论引入到中学语文教育之中,即使涉及,也都是将美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和美育结合起来论述,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将美学理论建构之于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涉及的相关文章分别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朱建军)、《论语文课程目标的人文性内涵》(李山林)、《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林虹桥)、《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杨道麟)、《浅谈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李渊行)、《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和生机——论语文教学的审美转变》(叶悬冰)、《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古诗词审美教育》(王勤)。
对于大多数中学语文教育者来说,美学是一门生僻的学科,更别说将美学理论应用到中学语文日常教学当中来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想是因为美学理论过于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容易忽略这一点。笔者在整理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时候发现。许多初中和高中语文教科书上的文章都涉及美学知识,甚至有很多被选课文的作者本身就是美学、哲学家。
笔者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发现,以下美学概念与中学语文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优美”、“崇高”、“意境”、“意象”等,这是与中学语文课文直接相关的美学概念。笔者在讲泰戈尔的《金色花》这一课时,就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具有宗教意味。可想而知,并不是我们的中学生不愿意去思考这些生僻难懂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之处,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实际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之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一维度,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的的确确在认真思考这一维度,从整篇文章的内容的丰富性方面,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我相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和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许从此就多了几个渠道,不再禁锢在狭小的课文内容的字面意思上,他们学会了去思考课文文字之外的更为深层次的文章的意蕴。
实际上,这也为第四单元学习哲理化的散文作了铺垫。我们在第四单元学习席慕蓉的哲理散文《贝壳》和小思的散文《蝉》的时候,就有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的体悟。这两篇文章的内容都十分浅显,学生都能读懂,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进入到更为深层次的对生命的厚度的感悟。也只有将学生的思维带到更为抽象的美学哲学层面,学生才会体会为什么一件平常的小事,就能够引发作者的一系列的思考,甚至由一只小小的蝉和贝壳,就能够联想到人的生命。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贝壳图片和蝉的生长过程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眼睛能够去发现美,感受美,与此同时,再让学生从自己看到的美与作者用文字传达出来的美,做一个比较联想,让学生对作者语言的选择和使用都有一个实际操作上的理解。只有通过这种比较,学生才能实际地明白整篇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的匠心独运。若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蕴含的美,那么学生的理解力也会更为独到与深刻。
将美学理论带入中学生的思维之中,可以影响他们的审美观,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具有鉴赏美的能力。而一个完整的人,他的审美能力必须具备两个方面,即审丑和审美的能力。现在许多中学生只喜欢美的东西和文章,对丑的不屑一顾,甚至唾弃和厌恶。其实,这是不正常的。著名的艺术家罗丹说过:“丑到极致也是一种美。”只有当中学生具备审丑的能力,他们才能从他人身上发现闪光点,才能从自然之中发现独特之处,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语文教育不能忽视的一点,恰恰是培养学生审丑能力。作为教育者,一定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美好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以不同视角,不同纬度教会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独立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著名學者陈寅恪先生说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开阔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独立鉴赏美,发现美,实践美,创造美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育任重道远,将美学思维和美学理论应用到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中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打开一扇门,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思考,去参与,才能将中学语文教育推向一个制高点,才能让中学语文教育不断前行,才能让中学语文教育更为丰富,才能让中学语文教育走向精彩。
参考文献:
[1]朱建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学刊,2013.
[2]李山林,《论语文课程目标的人文性内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
[3]林虹桥,《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2006.
[4]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2011.
[5]李渊行,《浅谈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10.
万州区万州三中 重庆 万州区 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