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摘要:聋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单位,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提高聋生语言技能,增强其沟通能力,同时承担着聋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任。聋生由于自身身体情况的影响,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心理层面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聋校语文课堂中,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分析了聋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聋校 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聋校教育教学中,开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更加注重特殊学生教育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重要阶段,聋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也在不断增强,聋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在聋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结合聋生心理特点,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聋校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塑造聋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有效利用教材,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聋校教育教学中,聋生很容易受到其他学生或者周围环境影响,如高年级学生的行为对低年级学生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聋校学生虽然属于特殊群体,但是依然具有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聋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将综合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作为榜样,可以为教育活动开展树立榜样。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深入发掘教材内容,选择优秀的文章和作品,结合教材中德才兼备的人物形象,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加强聋生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心理素质。例如,人教版聋校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送雨伞》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聋生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氛围。在视频中展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雨中站岗,无论雨多大,解放军战士始终坚守岗位,一动不动地站着。师问:同学们,知道这名战士是谁吗?他在做什么事情?下雨了,他为什么不去避雨?结合学生思考,教师给予相应的讲解,继续让学生思考:屋里的领导人是谁?他在做什么?是不是已经睡觉了,忘记了战士还在站岗?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引导聋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实现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结合素质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素质教育观念不仅仅是针对普通学校提出的,聋校教育也应当注重素质教育,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不再单纯地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情感目标,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聋校教育中,同样需要结合这样的标准检验学生。作为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语言技能传授观念,注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树立聋生自信心,使聋生主动参与到各项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作为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强化聋生语文知识感知能力。例如,在聋校语文三年级下册《春天来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画面,如树木发芽、柳絮纷飞、燕子筑巢、春风吹过草地等,通过相应的视觉效果,引导聋生从内心感知生命的活力。教师结合聋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聋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加强聋生情感教育,为聋生创设温馨的教学环境,传授聋生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他们基本能力培养,促进他们情感世界的丰富,让聋生感受到关心、关怀。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借助现代化设备,注重视觉通感方式,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语文教学每个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三、新型师生关系,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保障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精神抑郁的情况下,一些易于注意的事物也会察觉不到,而在精神愉悦的情况下,则会对新鲜事物做出反应。聋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反应敏捷度较差,注意力不够持久,给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聋校语文课堂中,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聋生这樣的特殊群体,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聋校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关注每个聋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家庭情况,及时了解聋生困难,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语文学科和学生心理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微笑、肢体动作等方式,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例如,在聋校语文三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猴子动作的方式,借助丰富的表情变化和幅度大的动作,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和学生共同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虽然大部分聋生听不到,但是,借助视觉和文字能够感知其中的思想,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当了解聋生内心想法,从聋生角度入手,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加强师生关系建设,实现师生情感交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四、优化课堂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聋校语文教学中,课外辅导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注重课外辅导。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自信、热情不高以及焦虑等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课外辅导方式,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学习兴趣。部分聋生自控能力较差,如不爱做作业等,教师应当开展相互监督活动,加强聋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注重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聋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聋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导聋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例如,聋校语文六年级下册《雨中》的教学中,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描述故事情节,做好相应的细节标注。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让聋生写读后感,对文章中印象比较深的片段或者语句进行叙述。在对作业进行检查时,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以对聋生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师需要采取激励性方式,加强聋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同时,由于聋校学生的特殊性,在语文课堂中,应当考虑聋生的个别情况,根据聋生心理变化,及时了解问题,开展相应的沟通与交流,让聋生感受到关心和关怀,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五、结语
聋校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传授聋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这对聋校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聋生的特殊性,使得语文教学活动也具有特殊性。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和文字结合的学科,对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对语言无法感知,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聋生正确的心理,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保证聋生心理健康,有效弥补聋生的身心缺陷,实现聋生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彭艺冰.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26+28.
[2]林雪峰.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黑河教育,2017(09):8081.
[3]冯青山.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