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 李艳丽 崔倩 林博文
1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老人区 510430;2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安康医务 510430;3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五区所 510430
精神分裂症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该病症在临床可分为偏执型、青春型、单纯型、紧张型、未分化型、残留型等多种类型,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认知、情感障碍,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精神分裂症病情本身迁延易反复发作,若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接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的双重对症治疗方案,且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长期的药物治疗和自我控制,让患者精神压力、心理状态更为紧张〔2〕。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自制力缺乏、自控能力、依从性较差,为促进其治疗和预后,本文探究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且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10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2~72岁,平均(55.92±5.76)岁。研究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平均(56.87±5.98)岁。对照组患病年限:2~10年,平均(5.23±1.06)年,研究组患病年限:2~10年,平均(5.34±1.11)年。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检查、诊断、住院治疗,研究开展期间无转院、终止治疗等行为,②患者均有“三多一少”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③患者认知清楚、智能正常,知晓此次研究的目的、内容,自愿参加、配合指导治疗以及护理,④能够理解医务人员讲解的内容,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患者均有独立行为能力,无严重的躯体性疾病〔4〕。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综合、系统的护理支持。
1.2.1心理干预 精神压力、心理压力是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该注重的问题,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病,病情迁延易反复,且糖尿病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长期接受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多数患者承受着来自经济、家庭、疾病等方面的精神压力〔5〕。针对这些因素,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和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有信心接受治疗,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除了常规的音乐疗法、暗示疗法、鼓励疗法之外,应用森田疗法〔6〕。森田疗法适用于神经质的患者,这类患者对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较敏感,针对此特点,让患者充分认知到自身已经患病的事实,引导患者“不问过去,注重现在”,鼓励患者注重现实,在护理人员以及家属的帮助和支持下,对现实生活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治疗,提升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1.2.2行为干预 针对患者的主要行为与患者、患者家属、主管医生共同分析这些行为是否异常,针对异常行为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让患者逐渐转变异常行为。护理人员组织患者讨论和分享治疗体会,鼓励其交流正确、合理、科学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方法和经验,让患者相互鼓励,提升治疗信心〔7〕。由护理人员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行为干预护理方案,并有效落实,主要内容包括:①饮食干预方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十分重要,控制血糖的同时又要保障充足的营养,护理人员与营养师共同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行为。饮食方案制定需根据患者一般资料(年龄、体重等)、劳动强度、生活习惯等,计算每日标准的摄入总热量,合理搭配膳食,控制营养成分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告知患者家属如何进行科学搭配和交换食物,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实现食物的多样化和营养的全面性〔8〕。后续持续跟踪患者饮食行为的调整情况,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行为。②运动干预方案。与主治医师共同制定患者的运动干预方案,结合患者年龄、病情、并发症、肺功能状况,选择适宜有氧运动,控制运动时间,指导患者正确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等。跟踪患者运动方案的实施状况,告知患者运动有助于提升机体功能、促进治疗和预后,对心理调节有帮助〔9〕。
1.2.3认知干预 每周组织患者参与一次集体健康教育,以讲座、会议等形式展开,让患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全面的知识教育。对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较弱的患者进行一对一教育,由护理人员进行床边指导,由家属共同参与,直至患者理解护理人员讲解的内容为止。建立家庭监管系统,获得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家属的支持,详细记录患者日常生活状况、饮食运动状况、用药状况、心理状况等,由家属协助监督患者、督促患者以及帮助和支持患者。
1.2.4随访干预 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针对患者的年龄、工作情况、家庭状况等,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为患者出院以后的治疗和恢复提供指导和支持,指导方案中包括药物使用的剂量、时间、标准、注意事项、出院后饮食调整方案、运动计划方案等,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自我记录的习惯。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以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跟踪随访,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解答患者的疑问,对患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护理干预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以此判定护理干预效果;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情况,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每一个评价项目细化为多项评价内容,相加求和,满分为100分,分值越接近100则表示患者状态越佳〔10〕。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各项评价均有所提升,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疾病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疾病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评价比较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病,至今发病机制不清楚〔11〕。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功能的不协调,但患者通常智力正常、意识清晰〔12〕。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控能力、自我疾病管理能力、依从性较差。综合护理是临床广泛应用、全面、系统的护理体系,能够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其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有积极的作用。护理过程中,除了向患者及陪护人员(家属)介绍糖尿病、精神分裂症、治疗等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患者注意预防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远离危险因素,指导和监督患者用药,做好病房清洁管理等,主管护士以及责任护士要随时跟踪患者的血糖情况、精神状况,了解患者治疗及恢复状况,定时综合评估患者的状态,了解患者不同时期的主要行为、生活行为、运动行为、饮食行为等,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内容,对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本次研究证实,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干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行为、认知、饮食、心理、运动等,促进患者治疗和预后。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