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夫列夫与中国早期博物馆

2021-06-09 06:35:22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陈列馆博物院北疆

芦 萱

一、 雅科夫列夫的早期经历

鲍里斯·帕夫洛维奇·雅科夫列夫(Boris Pavlovich Yakovlev),1881年出生于俄国坦波夫市[1]。出于对自然的热爱,1900年,雅科夫列夫从古典中学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大学自然科学院数理系学习。他的父母希望儿子在生活中能享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并不希望他成为“自然史老师”。但雅科夫列夫最想做的还是研究自然史,以便更好地理解他极其热爱的大自然。他认为职业规划可以晚点再考虑,当时物质条件还够维持大学剩下的三、四年。源于这个出发点,雅科夫列夫在莫斯科大学的学习,主要精力集中在高等脊椎动物的生态学领域。同时,他开始研究动物标本剥制术,即制作皮毛和动物填充技术。他有意地结识了一些一流工作室的标本制作师,受邀参观他们的工作室并一起研究作品。雅科夫列夫虽然没有正式成为工作室的学生,但他凭借对此项技术的热爱和聪明才智,很快掌握了这门技术,并从第一个夏天回家度假时,开始对动物进行收集,对鸟类尤为感兴趣,并对这些鸟类进行科学鉴定和皮毛处理[1]。

由于雅科夫列夫的精力大多投入到鸟类等动物的采集和标本制作中,导致他没有完成自然科学学院课程,也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结果自然是没有获得相应文凭。他对获得文凭没有多大兴趣,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却得到了满足。不久,他转到了同一所大学的法学院,由于学生骚乱(1)指俄国“1905年革命”引起的学生骚乱。1905年革命(亦被称为1905年失败起义)爆发于1905至1907年间,在当时的沙皇俄国境内发生的一连串范围广泛、以反政府为目的,又或没有目标的社会动乱事件,诸如恐怖攻击、罢工、农民抗争、暴动等,导致尼古拉二世政府于1906年制定等同于宪法的基本法、成立国家杜马立法议会与施行多党制。升级到极端情况,导致停课,无法给他提供学习机会。直到1906年秋天,雅科夫列夫才在法学院重新开始上课,并于1907年完成了法律专业课程。他在毕业后前往俄罗斯南部,在提法利斯法院的秘书处工作了大约五年。之后,他申请去高加索地区工作,被那里雄伟而未开发的大自然所吸引,他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真正实现了采集动物、研究大自然的愿望。1915年,雅科夫列夫又从高加索迁至乌拉尔。3年后,他来到中国哈尔滨,一位俄国人到中国的侨民生活从这里开始[1]。

二、 雅科夫列夫与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馆

据博物学家A.S.卢卡什金(A. S. Lukashkin)提供的信息:鲍里斯·帕夫洛维奇·雅科夫列夫是1918年初从俄罗斯来到哈尔滨的。最初是在中东铁路道路警卫队中担任普通警卫,并负责护卫燃木仓库。平日里,凭借对动物标本制作技能的回忆,雅科夫列夫再次研究起动物填充技术,并很快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收集哺乳动物和鸟类藏品,并将其出售给国外的博物馆和其他科学机构。人们也乐于购买他制作精巧的毛绒动物和鸟类,纷纷下订单,这给他带来了一些收入[1]。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雅科夫列夫接触到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这个机会就是1922年东省文物研究会(2)东省文物研究会,又称“驻哈尔滨东省文物研究会”,其前身为 “满洲文物研究会”。的成立。

20世纪上半叶,俄国侨民在中国的侨居地主要分布在中东铁路沿线城镇以及上海、天津等地。1918年至1935年,来自俄国的一些知名学者、作家、高等教师和知识分子来到中国的哈尔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是各类自然和历史研究机构的成员,有着创建和参与建立机构、组织野外科学考察、出版刊物的经验[2]。这些俄国侨民在黑龙江哈尔滨成立了许多学术机构,最为有名和成绩卓著的是俄国皇家东方学家协会(1908年)和东省文物研究会。1922年,随着中东铁路开通,经过中国地方当局(东省铁路管理委员会)批准,东省文物研究会成立,其宗旨是“研究文化发展,开发自然资源,以引起国际间物质文化的交流”。该研究会的建立开启了黑龙江地区近代文博事业的先河。在东省文物研究会第一次会议上,与会者提出创建研究会陈列馆的建议。1923年,东省文物研究会决定将原莫斯科商场改作研究会陈列馆(见图1),这是哈尔滨的第一所博物馆(现今黑龙江省博物馆主楼)。陈列馆设有七个陈列厅,主要分为经济、考古学、民族、自然历史四个部分。普通群众可以免费参观,由本会会员对各种标本进行解释。雅科夫列夫积极参与该研究会及陈列馆创建的各项工作,这毕竟是他熟悉的领域。最初,雅科夫列夫只是担任研究会的干事兼技师[3]3,负责自然科学股中哺乳动物及昆虫类动物的采集和分类工作。从1924年起,雅科夫列夫接受研究会委员会邀请,担任博物馆馆长,负责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并在这个职位上干了8年。除此之外,雅科夫列夫还于1928年担任过东省文物研究会动物学和植物学分会主席,卢卡什金担任秘书[1]。在随后的几年中,陈列馆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区域文化机构,拥有与东北地区研究相关的大量不同收藏品。到1928年初,即陈列馆成立的第六年,藏品总数已达62062 件[4]。其中,自然历史厅有13672件展品,覆盖动物学、植物学和地质学。这些藏品及研究成果,得益于雅科夫列夫所做出的努力。

图1 原东省文物研究会所属陈列馆外景

雅科夫列夫在管理东省文物研究会所属博物馆的同时,还担任策展人,为展览采集、遴选标本,从事动物学和鸟类学研究[1]。他进行短途旅行,记录鸟类的飞行,将所有观察结果均记录在鸟类学日记中。虽然现无法确定这本《雅科夫列夫日记》是否还存在,但在俄罗斯文化博物馆的卢卡什金个人档案中,发现了陈列馆鸟类收藏登记簿。每件展品都有以下信息:序列号;展品名称,雌雄鉴定、何时、何地被采集;采集者;何时到达博物馆以及谁测量并记录尺寸及其它相关信息等[1],记录中包含雅科夫列夫的亲笔签名。从中可见科学家对待科学工作的态度之严谨;他收集鸟类标本,制作皮毛(后来送往德累斯顿博物馆;该收藏品不超过200张,但其中包括很多有趣的发现),并加以鉴定与研究。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馆收藏的鸟类登记簿显示,他在1923年5月至1929年底期间共获得17种鸟类展品;更正了他人的18个错误定义;鉴定了360个展品;测量111件鸟类标本;解剖了52件动物标本;制作了90种毛绒动物标本。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雅科夫列夫工作之高效;他在研究哺乳动物和鸟类藏品的同时,撰写了多篇有关该地区动物的研究性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满洲研究学会学报》和一些当地杂志。在《满洲新闻》和《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馆会议记录》中[1],也记录了有关作品,如:《东省文物研究陈列所内之北满哺乳类动物》《松花江水产物解剖冻解》等[3]26。除此之外,雅科夫列夫还在青年自然科学和地理学俱乐部的会议上进行演讲,其中包括1926—1927年的报告《关于黄嘴鸭的柔软小巢》《东北满洲的鱼》《公鸡羽毛的野鸡》等[1]。这些作品显示了其较高的研究能力。

1929年,受中东铁路事件爆发影响,东省文物研究会停办,研究会所有财产归于国民教育厅,其所属陈列馆也移交到东省特别区国民教育厅管理[5]。依托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馆开展了大量关于黑龙江地区历史文化及民俗的研究,广泛进行文物征集,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学术研究活动,举办各类展览等,为日后黑龙江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也为黑龙江省博物馆奠定了一定的馆藏基础,揭开了黑龙江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序幕[6]。

雅科夫列夫的哈尔滨时代于1931年因迁往天津新的工作场所而结束,但尚不清楚他是何时不再担任东省文物研究会所属博物馆负责人的。而卢卡什金于1965年曾写到:“雅科夫列夫一直留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直到1931年3月”[1]。据桑志华所著《黄河白河博物院十年行程录》《黄河白河博物院十一年行程录》中记载,雅科夫列夫也是于1931年离开哈尔滨前往天津的[7]。

雅科夫列夫离开哈尔滨后,继续与哈尔滨的同事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在天津工作期间,也曾向卢卡什金致意,显示在北疆博物院出版刊物第9号(1932年)和第28号(1933年)上[1]的标题页的反面。

三、 雅科夫列夫与天津北疆博物院

雅科夫列夫到天津后,进入北疆博物院(法文名:Le Musée Hoang ho Pai ho de Tientsin,意为“天津黄河-白河博物馆”,英文名:The Haongho-Paiho Museum in Tientsin[8],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工作,担任该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员,主要负责哺乳动物及昆虫的系统化整理,并对那些尚未拆解的大型哺乳动物收藏品进行科学鉴定与研究。

雅科夫列夫能够到天津工作也是机缘巧合。早在1925年,桑志华(Paul Emile Licent,1876—1952,法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北疆博物院创建人)前往哈尔滨考察前,就已经听说了在哈尔滨有一个私立机构(指东省文物研究会),它是1922年由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此次考察中,东省文物研究会的工作吸引了桑志华留下来继续参观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了解到,东省文物研究会的会长曾来过天津,参观过北疆博物院,目的是为了寻求合作,并希望在桑志华的指引下,获得大量中国人种学方面的知识[9]。参观中,桑志华见到了在东省文物研究会从事自然史研究工作的雅科夫列夫先生(见图2),对其工作领域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1929年6月,桑志华与另一位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再次前往哈尔滨参观并参加“青年自然科学和地理学俱乐部”时,了解到1929年5月中东铁路事件爆发,中国当局命令解散了研究会及其所有机构,雅科夫列夫和另外两个部门的人还留在原来的位置(一位摄影师,一位图书管理员),协会的所有活动都勒令停办,研究工作更是无法继续进行。没有工作,博物馆的人也拿不到薪水,令这些科学家们的生活处在一个艰难的境地[7]。基于这种情况,让桑志华有了一个想法。估计在桑志华滞留哈尔滨期间,在他俩的私人交流中,桑志华邀请雅科夫列夫去天津工作的想法开始成熟,并征求了雅科夫列夫的意见,二人一拍即合。1931年,原在东省文物研究会及陈列馆工作过的鸟类和鱼类专家雅科夫列夫欣然接受了桑志华的邀请,来到天津北疆博物院从事藏品研究工作,并在那里发表他的研究成果[7]。

图2 桑志华在哈尔滨考察时的合影(前排:左二为雅科夫列夫,右一为桑志华)

1931—1939年,雅科夫列夫在北疆博物院工作近9年,期间他承担了鱼类、哺乳类和蛛形纲的研究工作。他出版了《北疆博物院鱼类和鱼类学藏品目录》《北疆博物院鱼类藏品1933—1934》《北疆博物院的哺乳动物——猫科》《马科、西藏野驴》《北疆博物院藏品的犬科动物》《北疆博物院哺乳动物藏品:食肉目,熊科及鼬科》等著作,在天津时期的所有作品分别以俄语和法语出版,目前仍保留在北疆博物院[9]。

另外,在动物标本制作方面,雅科夫列夫也是专家(桑志华曾提到:雅科夫列夫还是一位出色的动物标本剥制师)。在他到达天津之前,为北疆博物馆展览做鸟类和鱼类动物填充工作的都是中国工作人员,之后则由雅科夫列夫负责设计并进行相关的布展工作。这些展览在有装饰和绘画的背景下,展示鸟类和哺乳动物,绘画背景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生活场景(类似于今天博物馆展览中的生态景观),为博物馆的参观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见图3)。多亏了雅科夫列夫的设计与制作,为博物馆展览增添了许多新颖、有趣且制作精良的展品。关于雅科夫列夫的动物标本剥制技术,在天津出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动物学部分包含了蠕虫,昆虫,鱼,鸟和哺乳动物的丰富藏品。一些手工填充的动物标本,制作精美,是由在博物馆工作的雅科夫列夫特别制作的,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形态,有时会使您忘记它们只是手工制作的。”[1]

图3 科夫列夫所填充的部分鸟类标本

对于雅科夫列夫在天津的全部生活情况,目前所知并不完全,只能靠碎片信息加以推论。1942年初,一家俄罗斯移民报纸报道:“雅科夫列夫……目前在天津工作”。遗憾的是,多年来没有关于雅科夫列夫具体死亡原因的可靠信息。一位曾在旧金山俄罗斯文化博物馆工作过的人员手上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载有奥尔加·亚历山德罗夫娜·莫罗佐娃编写的有关俄罗斯移民的简要传记信息。据记载,雅科夫列夫于1947年在天津去世。一位俄国学者曾对胡佛档案馆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访问,在那里他找到了一份有关雅科夫去世日期的条目:“ 1947年4月7日。今天,我们得知鲍里斯·帕夫·雅科夫列夫逝世。愿他安息!逝者是一位科学家、鸟类学家,生前用俄语和英语留下了几本科学著作。”[1]

不论是在东省文物研究会及其所属的博物馆,还是在北疆博物院,雅科夫列夫跨越中西地域和中西文化差异的沟壑,始终以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作风,坚守着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诠释着科学精神,证明着他对自然和科学的无比热爱。他虽不像巴甫洛夫、科兹洛夫等俄国的科学家那样有名气,但他一直在默默地、认真、严谨、执着地做着对科学和文化交流与发展有用的事情。

致谢感谢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留学生金璇,协助查阅和翻译相关俄文资料。

猜你喜欢
陈列馆博物院北疆
博物院寻兔记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4:10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上海工运(2019年10期)2020-01-06 01:46:52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河北画报(2018年5期)2018-08-20 02:52:52
北疆纪行
北极光(2018年12期)2018-03-07 01:01:54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铸梦北疆
——军旅写生作品展
北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