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胜 陈洁 杨朝坤 胡伟 吴远林 刘金鑫 王徽
1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2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四川 宜宾 644000)
3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内容提要: 目的:通过对比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患者及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测定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患者及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患者体外循环转机后静脉血中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探讨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应用于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二尖瓣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应用于二尖瓣置换手术虽然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较常规开胸组长,但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相比安全性更高。
二尖瓣病变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当病变到达一定程度后需行手术治疗,其中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该术式能为主刀医师提供较大的手术视野,易于操作,但手术操作对患者身体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切口疼痛剧烈,且常常形成瘢痕,影响美观[1]。随着微创外科快速发展,电视胸腔镜逐渐进入心脏外科领域,因其具有切口小,不锯开胸骨特点,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相对较轻,近年来逐步受到广大二尖瓣患者青睐。本文对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二尖瓣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测定体外循环转机后静脉血中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评估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应用于二尖瓣病变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二尖瓣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47.73±8.52)岁;体重(57.43±9.63)kg;二尖瓣狭窄为主病变2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病变5例,合并左心房血栓6例;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10例;年龄(48.63±8.76)岁;体重(54.03±8.27)kg;二尖瓣狭窄为主病变2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病变4例,合并左心房血栓12例。
纳入标准:(1)经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为二尖瓣严重病变(严重狭窄或严重关闭不全),心功能分级Ⅱ~Ⅲ级;(2)临床检查证实患者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比如主动脉瓣严重病变;(3)年龄介于18~65岁之间;(4)同意接受传统开胸手术与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签署知情同意书;(5)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2)冠状动脉异常,比如前降支严重狭窄等;(3)合并恶性肿瘤;(4)既往有胸腔手术史;(5)凝血功能障碍;(6)合并严重精神障碍。两组基线数据比较,P>0.05。
观察组手术过程:于右侧第6肋间与腋中线交界处作一长约1.5cm切口为观察孔;右侧第4肋间胸骨旁作一长约3~4cm切口为主操作孔,右第4肋间与腋中线交界处作一长约2cm切口为副操作孔。经腹股沟小切口股动脉插管及股静脉插管联合经右侧颈内静脉置上腔静脉插管连接体外循环机。在胸腔镜指引下,通过左心房或右心房-房间隔入路探查二尖瓣,应用间断褥式缝合法或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毕于观察孔留置胸引管一根。
对照组手术过程:常规行正中切口开胸,通过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操作同观察组,并于剑突下留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各一根。
(1)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转机时间。
(2)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测定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博全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体外循环转机后hs-cTnT、proBNP水平[试剂盒由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3)观察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切口液化与快速房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完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差异性分别对应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围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s)
表1.两组围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体外循环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344.20±27.33 195.20±20.12 11.87±1.83对照组 30 268.23±25.92 142.20±17.78 14.47±2.21
2.2 两组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比较两组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比较 (±s)
表2.两组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6-K-PGF1α(ng/mL)proBNP(pg/mL)hs-cTNT(pg/mL)观察组 30 203.19±15.94 1362.20±495.87 701.60±183.91.02对照组 30 217.95±64.91 1247.87±429.231 665.10±149.5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比较[n(%)]
二尖瓣病变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比较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及退行性病变,病变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变逐渐加重,患者逐渐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当病变达到中重度,心功能受损达到NYHA Ⅱ级或以上等情况时,需要进行外科干预[2]。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外科干预方式是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该手术方式暴露良好,但需要锯开胸骨,患者术中出血多,术后渗血也多,术毕需用钢丝或钢板固定胸骨,增加纵隔感染的机会。与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相比,电视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只需要在右侧胸部行3个小孔,在胸腔镜引导下,手术视野清晰度高,术中操作更精准,术中出血少,不要大量红细胞输入,术后渗出少,术后患者疼痛症状轻,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快,对患者近期心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3,4],更有研究报道指出在远期随访过程中发现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患者更好[5,6],另卫婷[7]等报道指出,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肾脏功能亦有保护作用。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比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患者及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胸腔镜二尖瓣置换与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评估胸腔镜二尖瓣置换安全性。通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体外循环转机后6-K-PGF1α、proBNP、hs-cT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虽然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虽然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但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比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且体外循环转机后proBNP、hs-cTnT、6-K-PGF1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相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