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何云培,郗金标
(上海商学院,上海200235)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与比重不断增加,相应的景观设计服务需求也逐年攀升。国内养老康养环境设计主要体现在医学康养、设备康养的阶段,本文希望从设计方法的角度,完善老年康复景观设计的理论。
针对老年人而言的康复景观应与老年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密切相关。笔者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建议,生理方面,应对感官失衡应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感综合引导;应对运动系统不足应在保障无障碍设计、锻炼活动诱导、清晰道路系统方面加强;应对神经系统脆弱可从重要标识醒目化、结合互动科技的五感刺激自主意识游线设计角度考虑。心理方面,应对孤独感的问题需要设计多样化、易达、可用的社交性活动空间;应对自卑感可通过设置园艺活动等多样才艺展示空间,让老人的才艺得到展现并获得满足感;应对不安全感应从温馨、熟悉的景观氛围打造入手,丰富活动空间与生活审美设计,引导老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乐趣。
老年康复景观应从使用者的特征出发,应该在空间性质和规模、舒适小环境气候营造、公共和私密分区、特定性康疗等方面加以重视,从规模(大—小;家庭聚会区—私人静养)、动静(运动、聚会—一般性休闲—冥想静坐)、绿化(环境氛围营造—深入观赏—参与性园艺)、微气候(阳光疗愈—遮阴庇护,通风敞阔—舒暖安全)、康疗支持(户外运动—户外设施康复—静态休闲)、康养对象(未病—已病—末病的多类型关怀)形成不同序列的要素考虑。
需要不同开放程度空间的结合布局来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在设计时更应增强景观的辨识度。老年康复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建议见表1。
表1 老年康复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建议
作为景观的要素的植物、水、构筑、铺装在对老年使用者的景观服务中作用重大且影响直接。基于老年人身心特征的老年康复景观物质要素的设计建议见表2。
表2 基于老年人身心特征的老年康复景观物质要素设计建议
老年康复景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4],尽管东西方园林的人文环境、美学基础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对于人文精神的尊重是共性,西方园林的雕塑、园艺等综合美学手法借园林空间展示历史文化,中国园林“文心”之下“景到随机”的巧妙体验诉求引发了一系列控景手法,不同的造园
手法背后是宏大的文化背景。老年康养景观在功能、布局、要素的组织还是要回到情感原点,融合创新,从景观建设的“物境”到“悟境”的情绪暗示,从传统园林的“意境”到功能多元的“艺境”营造,从景观元素“控境”到具有更大想象“空境”的之大美,都有可探讨与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手法。
针对老年人身心特征的老年康复景观设计尚在探索起步阶段,本文就景观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层面进行了一些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中,提出更完善的老年人康复景观设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