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睢宁县中医院肛肠科,江苏 徐州 221200)
痔为临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也被称为痔疮,指直肠下端的肛垫出现了病理性肥大,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混合痔为内痔和外痔的混合体,患者临床常表现为便血、脱出以及疼痛[1]。对于混合痔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效果不佳[2]。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临床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在治疗后期出现复发,但关于其对于肛肠动力改善的研究较少[3]。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对混合痔患者疼痛反应和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睢宁县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50例。单一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0~57岁,平均(33.28±4.27)岁。联合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0~56岁,平均(33.19±4.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4]中关于混合痔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符合手术治疗条件者;各项临床信息完善者等。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传染性疾病者等。
1.2 方法 单一组患者行传统外剥内扎术,取截石位,做局部皮肤和肛周的清洁消毒工作,实施局麻,在实施手术期间,采用弯止血钳夹住外痔顶端,另一弯止血钳夹住内痔基底部,在患者外痔位置处作放射状梭形切口,至齿状线,对曲张静脉丛、增生结缔组织实施剥离和切除,以8字结扎内痔双重缝合部分结扎处理,剪除痔核,同样方法处理其余痔核。联合组患者实施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取截石位,做常规消毒和局麻处理后,借助肛门镜,对暴露齿线和内痔痔核进行观察,确定位置和个数后,在齿状线上方位置处行负压吸引套扎痔核,将自动痔疮套扎器枪口对准需要套扎的黏膜和黏膜下层脱垂组织,启动负压将内痔组织吸入到枪管内,确定套扎组织与齿状线之间的距离,转动棘轮,释放胶圈,松开负压口将被套扎组织放出。以同样的方式对其他痔核进行处理,在套扎完成后,根据具体外痔个数,以分段形式沿肛管呈梭形切口对皮下曲张静脉团剥离,进行创面修复。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均对肛门留置肛泰栓,敷料包扎,并配合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保持排便通畅。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在实施治疗后便血、疼痛等症状消失,创口愈合效果显著;有效:患者在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但创口愈合时间相对较迟;无效:患者在实施治疗后创面愈合效果不佳,且术后有复发的现象。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 / 总例数×100%[4]。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5]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其中VAS评分满分10分,于术后7 d评估,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③分别于术前与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采用消化道动力检测仪检测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单一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手术指标 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单一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VAS评分(分)创面愈合时间(d)单一组 50 35.12±3.63 25.12±4.21 2.23±0.23 11.61±1.21联合组 50 22.62±3.21 16.63±4.24 1.62±0.21 7.12±1.01 t值 18.240 10.047 13.849 20.144 P值<0.05<0.05<0.05<0.05
2.3 肛肠动力学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RRP、ARP水平及单一组患者ALCT均显著下降,联合组患者的RRP、ARP水平显著低于单一组,ALCT显著长于单一组;两组患者AMCP均显著升高,联合组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术前比,*P<0.05;RRP:直肠静息压;ARP:肛管静息压;ALCT: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MCP:肛管最大收缩压。
组别 例数 RRP(kPa) ARP(kPa) ALCT(s) AMCP(kPa)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单一组 50 3.32±1.15 2.92±0.23* 16.25±1.36 14.56±1.65* 37.14±1.25 36.42±1.42* 13.24±0.14 13.64±0.23*联合组 50 3.25±1.23 2.32±0.21* 16.25±1.28 13.21±1.48* 37.25±1.47 37.15±1.45 13.25±0.25 13.85±0.21*t值 0.294 15.666 0.000 4.307 0.403 2.543 0.247 4.768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导致痔疮的发病率逐年提升。痔疮在影响患者正常排便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反应。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增加患者的混合痔发生的概率,在内痔与外痔的联合发展下,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6]。传统外剥内扎术虽能控制患者的病情,但在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且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的概率较高,效果欠佳。
内痔套扎术主要通过套扎患者的痔上黏膜或痔核,并让“肛垫”上提的方式以阻碍痔疮血供或者降低痔血流淤滞,最终加快痔的萎缩速度,能够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肛垫”结构,还能不影响患者肛门精细的控便功能。外痔切除术在将外痔完全切除的基础上,将皮下的迂曲扩张的静脉丛剥离干净,可使临床症状快速消失[7]。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一对照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单一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组,提示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手术指标,降低疼痛反应。肛肠动力学是研究结肠、直肠和肛管各种运动的力学特性的一门学科,各种肛肠疾病的发生与肛肠动力指标的变化有关。手术会对肛门直肠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肛门括约肌解剖连续性的破坏,导致部分患者疼痛和大便失禁。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置切除术可通过负压结扎内痔根部或肛垫上的黏膜组织,吸入松弛、脱垂的肛管黏膜下肌层,继而保留直肠肛管上皮与肛垫的完整性,恢复肛管黏膜与肛门括约肌的解剖结构的完整性[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联合组患者RRP、ARP均显著低于单一组,ALCT显著长于单一组,AMCP显著高于单一组,提示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
综上,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手术指标与肛肠动力,降低疼痛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