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蕊
摘 要: 线上教学既是对英语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考验,也为推动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学变革提供重大机遇。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方法,调查研究上海市某区393名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发现存在线上教学能力不具备、教学平台功能不了解、对优秀教学经验不重视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理解线上教学的定位与特征,提高线上教学设计和指导能力,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 初中英语线上教学;英语教师;调查研究
一、调研目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2月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1,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步实现师生信息化教与学的全覆盖。随后,2020年成为线上教学最特殊的一年。在抗击疫情背景下,2020年的“停课不停学”举措对广大教师教学理念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新挑战。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成为疫情期间支持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主要教学形式。教师作为在线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对在线教学的有效开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及时性和交互性,也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区域内初中英语教师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开展英语线上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及推广经验,以推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对线上教学的实施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为后续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学培训方向提供参考建议,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二、调研过程及结果分析
1.调研对象及过程
(1)研究对象范围
为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初中英语教师在“停课不停学”实施过程中在线教学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笔者面向区域内34所初中学校的394名英语教师发放了网上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93份。同时,根据学校类别,年龄分布和职称等因素,笔者选择了15位初中英语教师参与访谈。
(2)研究分析框架
基于研究目标,笔者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在线教学的政策文件和初步实施情况,编制了“停课不停学”期间初中英语线上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正式发放的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五项内容:英语线上教学实情的基本调查,即是否开展线上教学、如何开展、开展时间;英语线上教学的准备,即资源收集、备课内容、备课时间;英语不同课型和不同环节的线上教学效果;英语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英语线上教学的优势、问题、后續支持与运用。
教师访谈提纲主要从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效果与面临的困难,以及在线教学的经验总结和建议方面设置了两个主问题。
(3)研究数据采集
调查问卷通过公共在线问卷平台“问卷星”进行发放,在区教研员的支持和协调下,笔者将问卷发放至各初中学校英语教师,调查日期为2020年4月21日至4月30日,共收回有效问卷393份。教师访谈与线上问卷调查同步开展,教师访谈主要通过腾讯会议或微信语音交谈的方式开展。访谈过程中,笔者在事先征求教师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并做文字记录,访谈完成后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
2.调研结果及分析
(1)在线课堂形式与时长受到教师普遍认可
本次问卷对初中英语学科教师的线上教学方式和时长进行了调查,本区初中英语教师采取的主要线上教学方式为直播,占比为93.4%;89.59%教师每日平均线上教学时长在2小时以内,其中时长在1小时以内的占52.79%。从数据来看,大部分教师的线上教学时长较为适中,课时数与线下教学相似。
(2)学校与教师主动开发教学资源
在线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用方面,图1可见,占比前三的分别是:备课组和教研组资源占38.58%,市级平台资源占36.55%,个人原创占10.15%;此数据表明,线上教学促进了各校主动根据校情、学情开发教学资源,其中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指导教师进行线上教学资源收集与设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个人在资源开发方面也展现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线上教学的准备时长和内容来看,将近一半的教师备课时间在1-2小时之间,占比47.46%,高于2小时的占比28.68%;教师在备课时主要精力花在设计学案和作业上占43.91%,制作教学课件占32.49%。数据表明:由于线上教学途径和环境的特殊性,广大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能依据学情和线上教学特点,专门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单,体现了教师认真备课的状态,但耗时较长也间接增长了教师备课的负面情绪。
(3)教师在平台功能运用方面存在提升需求
在线上教学效果的认可度方面,只有24.37%的教师觉得各种课型的线上教学效果都不如线下教学,认为阅读、听说、试卷讲评课型线上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占比分别为17.01%、16.24%和14.97%。结合线上教学的方法来看,96.7%的教师尝试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特点与功能,结合课型特征,进行了有效探索,但平台的运用往往停留在基本教学功能,其中演示讲解功能占比46.19%,互动问答功能占比31.22%,但对于平台的其他功能,例如用纠音功能进行语音教学反馈,用游戏功能进行语法规则巩固,用批注功能进行阅读内容讲解,用答题统计功能进行课堂反馈等,教师知晓和运用较少,因此期望从相关培训中得到提升。
(4)在线作业形式多样,但批阅效率较低
如图2所示,线上英语作业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相比于线下教学,教师更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特点和平台功能来进行作业设计,包含课外阅读、原版试听等电子作业类型。在作业反馈方面,86.8%的教师选择以直播课集体讲评的方式来反馈作业,体现了英语教师对于作业讲评的重视程度。在作业批改时长上,41.37%的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超出2小时,其中超出3小时的占14.47%。相比线下作业,大部分教师认为,批阅线上作业更耗时耗力,却又觉得无其他更好的方法可替代。
(5)培训需求聚焦于“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
74.87%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的最大优势是网上平台资源丰富,教师能自主根据授课对象学习水平和需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20.82%的教师认为线上课程方便学生自主预习和回看,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线下教学时,只有2.54%的教师没有将线上教学经验运用到线下教学中,97.46%的教师认为能将线上教学优秀经验和方法运用到线下教学,并期待在此方面得到培训(见图3)。87.06%的教师希望在教研中能和其他教师分享在英语学科线上教学的课例和教学经验。
三、调研结论
1.调研中发现的亮点
在访谈发现,部分教师钻研线上教学规律与特点,还关注学生线上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1)精心设计任务单,开发自主式学习工具
82,3%的教师谈到,在线上教学时通过设计以问题导向及任务驱动双向并行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作为学习工具,来提升线上课堂实效。图4可见,学习任务单不仅仅是学生的线上学习支持工具,也是线下自我检测的评价工具。它使线上和线下学习变得学有所依,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初步体现了“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本质。
(2)尝试翻转课堂模式,提倡互动式学习模式
个别教师在线上教学时,尝试以“阅读圈”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方式,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并按小组在腾讯会议APP上按照“阅读圈”的角色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屏幕共享分组展示,教师最后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讲解和补充。这种方式充分利用在线授课模式中学生学习资源丰富、展示形式多样、线上交流方便的特点,提升学生学习的互动性。
(3)完善线上资源库,搭建共享式学习渠道
访谈中也发现个别教师对线上教学的优质资源、包括校本教学资源,微课、拓展学习材料、预习单、导学单、优秀电子作业等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清晰的目录,最后将资源存储在班级云盘中共享,使得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可能,也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资源的贡献者和受益者。
2.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线上教学能力不具备
在线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考察教师对学科内容和教学法的把握,更对教师将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具体学科内容中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此次调查发现,73.2%的教師认为自己在线教学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部分在线教学课堂仍没有脱离线下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阻碍在线学习的参与度,这些问题的产生体现出教师线上教学设计思考的不足。
(2)对教学平台功能不了解
调研发现,68.53%的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学习状态,这成为在线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及课堂回答等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在线上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平台提供课堂反馈功能,导致对学情没有及时和准确的了解,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实施与改进。大部分教师也未能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设计和批阅作业,仍沿用传统的布置作业与批改方式,这不但增加了自己批改作业的负担,更无法及时且精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3)对优秀经验不重视
在线上教学期间,许多教师缺乏针对英语学科线上教学的校内和校际交流平台,也很少去向同行讨教教学经验。在各大期刊、报纸、网上数据库和微信公众号上,教师可以搜索到关于英语线上教学设计(学习活动设计、评价反馈设计)、线上教学准备(资源整合、技术工具应用)、线上教学实施(学生互动组织、专题指导、作业布置反馈)等相关内容,但主动搜索资料和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师却比较少,可见,教师们学习他人线上教学经验的意识比较薄弱。
四、策略与建议
1.通过研究,理解线上教学的定位与特征
线上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同样遵循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要素。但不同的是,线上教学有其独特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第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一方面应该设计有一定情境性、难度和挑战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和更新;另一方面要将学习指导纳入教学目标中,明确不同内容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形成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
第二,对比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制作,教师应该更看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拍摄制作或选取资源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如用思维导图搭写作框架、用批注法对阅读内容质疑、用表格归类语法现象等,引导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要鼓励学生主动分享,积极提问,并梳理课堂笔记,引导学生通过回看资源以查漏补缺。
第三,教师应借助问题链或任务串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问题链或任务串可为学生思维的深化点明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明确目标和路径;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问题链或任务串的数量和内容,可以有效发挥教学支架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方法的习得。同时,要适当调整原先日常教学中“教”与“学”的时间比例,要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安排学生做好预习、指导学生摘录内容要点、标记疑惑之处等方式引导或驱动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四,课堂与作业的反馈要关注师生、生生间的多元互动。建议班级建立学生提问答疑的交互平台,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与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对同伴的作业点赞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留言功能,及时收集学生的预习疑惑及课后困难,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答疑反馈要遵循全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依据英语学科特点和作业形式选择快捷方便的反馈方式,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和后续学习。
2.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线上教学设计和指导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1 指出,要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按需施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区教研室应鼓励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分享线上教学的课例、经验和先进做法,帮助其他教师优化在线教学设计,将学习到的技能运用在实际教学中。
第一,尝试碎片式模块化的培训结构。培训也要尊重线上教学的特点和定位,可运用类似“抖音”短视频的模式开展培训,并把所有培训模块形成内容系列。教师可随时上网按需查找视频内容来进行学习,非常省时高效。
第二,使用“接地气”的培训素材。纯报告式培训效果一般较差,太过“高大上”的理论和技术教学,往往使得受训教师望而却步。若区域培训部门能收集广大教师在线上教学期间的优秀做法,制作成短视频,并按照课型与平台功能分类,上传到培训平台。这样的培训模式更有利于广大教师去模仿和习得同行的分享,把一些实用教学活动和工具运用到线下教学,如此一来,更能提升培训的受欢迎度和实效性。教师们既是培训者,也是受训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第三,挖掘信息化背景下的智能化培训模式。若能让受训教师在培训中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教学平台的功能,则更能引发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思考,感受到信息化发展给自己教学带来的便利。例如:训前,培训平台能随机“呼叫”受训教师回答以检查其训前准备情况;训中,培训平台可以帮助培训者计算每位受训教师参与培训讨论的次数和时长,还可以自动识别6位课堂上最“安静”的受训教师,将他们放置于屏幕中央以督促其参与讨论;训后,受训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回顾自己的表现,这些表现被转换成可量化的结果,为受训教师提供评分标准和可比较的成绩统计图等综合数据信息。只有亲身体验,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意愿。除了培训外,有关部门还需要搭建训后的多元化社群,当教师遇到问题时,有及时咨询反馈的渠道。
3.通过探索,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以及各种数字化终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过程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学校和教师都可以借助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用,从而更加准确、及时且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都要有分析数据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练习客观题多的特点,学会使用简单易操作的平台工具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以诊断学生的学情。例如,语法复习课前一天,教师可通过平台发布练习,利用统计功能得到课前诊断数据并分析,了解学生对不同维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对课堂内容做出调整;针对大部分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作为课堂重难点进行突破;针对已经掌握的内容,可通过学习活动促進知识的迁移和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在课后,教师仍可利用线上教学的数据统计,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并通过线上的互动和反馈,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其次,学校要加大对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的力度。英语教研室要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通过信息化技术,将线下课堂环境与线上网络环境中生成的教学数据“翻译”成有价值的信息,如英语学困生的识别、知识缺陷的发现、学科能力的诊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进而为英语教师的教学决策(调整教学方案、打造精准教学、实现全面评估等)与学生的学习决策(制订学习计划、定制学习资源、选择学习路径等)提供更准确、更及时、更全面的支持,推进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