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建设初探

2021-06-08 17:59杨晓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通识课新农科

[摘 要] 新农科建设是新时期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是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培养新农科建设所需的卓越农林人才,高等农林院校应开设一些能开阔大学生视野、启发思维、提升知识底蕴与内在修养、增强身心健康等通识课,如“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过开设该通识课,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茶及茶文化,领悟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科学地利用茶来促进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营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求知欲与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新农科需求的卓越农林人才。

[关键词] 新农科;高等农林院校;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

新农科,是指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设立新的农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农科专业,促进其他专业与涉农专业的深度交叉融合,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新农村发展需求的交叉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传统农林学科难以支撑未来农业发展,依靠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知识作为支撑的新农科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高等农林教育适应全球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不仅要改变农林高校人才培养范式、评价体系与资源配置方式,更要关注学生阶段成长发展目标,改变农林学生的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改变农林学生的人生命运,培养卓越农林人才,重塑国家农业全球竞争力。为达此目标,高等农林院校应增强农林学生的通识教育,开设相关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和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开阔视野等。因此,笔者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在高等农林院校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并对该课程进行建设及实践。

一、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教育面临的挑战

2019年6月28日发布的《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明确提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1]。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新时代对高等农林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要发展新农科教育,全面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以凸显高等农林教育在现代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新农科要以振兴乡村、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需要为己任,变革和发展传统农科的知识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能够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等农林教育新体系[2];其根本目标是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1]。

高等农林院校要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新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等不同维度深入理解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3]。在此背景下,要“开改革发展新路,育卓越农林新才,树农林教育新标”,这给我国的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和挑战。我国的高等农林院校要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走融合发展之路,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1],其实质就是促进其他专业与涉农专业的复合;在人才培养上,要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高层次、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

二、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的意义

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尽管目前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成共识,但本科人才培养依然没有突破专业化的培养模式[4],尤其是高等农林教育,依然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的。新农科建设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交叉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高等农林院校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可满足新农科建设对人才的发展需求。

(一)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茶学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专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茶学学科在深度与广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已逐渐向医学、食品科学、应用化学、分子生物学及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渗透;茶产业也相应地由传统的栽培、育种、加工、贸易等行业延伸到医药、食品、日化、服务、旅游、文化产业等行业[5]。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推进,茶叶生产逐步向生态型、环保型、健康型、高科技型等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促进新农村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茶产业发展不仅要有优秀的茶学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有具备生物学、食品、日化、经济、经营管理和贸易、品牌包装等方面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且拥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底蕴,这对茶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茶学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开设一些可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潜能的课程与实践环节,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度、提高社会适应性;还需要通过在高等农林院校开设类似“茶叶营养与功能”的通识课,在高等农林院校普及茶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喜爱茶,进而被吸纳到茶产业中,促进茶产业蓬勃、健康的发展。

(二)科学饮茶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茶叶营养与功能”课程系统地讲述茶叶的种类、营养、功能及其与人体身心健康关系等知识。在高等农林院校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让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茶叶的营养成分、功能成分及其营养功能、保健功能,认识我国的六大茶类及其主要成分、保健功能的异同,了解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季节适合饮用的茶类,掌握科学饮茶方法等,让大学生了解茶,从而爱上茶,利用茶叶的不同保健功效通过日常生活饮茶来预防或治疗疾病,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三)品茗改善精神健康

茶含有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γ-氨基丁酸等成分,这些成分有缓解人体疲劳、松弛神经紧张、改善心情、保护大脑神经细胞等作用。饮茶摄入这些功效成分,可缓解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改善精神健康,提高人体幸福指数,因此,饮茶有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改善精神健康作用。不仅如此,饮茶所营造的舒适环境对精神健康也有调节作用。当品尝一杯色香味俱美的佳茗时,不仅要静下心来,调动自己的視觉、嗅觉、味觉、触觉,去鉴赏茶的色、香、味、形,还要用心去感受,同时还能深深地体悟到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达到怡情修身养性的目的。

(四)新农科建设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

新农科建设迫切需要品德高、兴趣广、心理强大、勇于创新、懂得变通、身体健康的卓越人才。作为新农村的建设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然而,经历10多年的寒窗苦读进入大学,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大都欠佳;由于应试教育的缘故,很多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相对缺失、心理素质较差。随着大学新生活的开始,在尝试自我安排自己的生活,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复杂的感情问题及外界的各种诱惑时,往往手忙脚乱、身心疲惫,严重的甚至导致心理困惑、甚至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们脆弱的身心健康已是高等农林院校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高等农林院校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不仅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丰富营养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可让他们了解茶、会喝茶、爱上茶,从而利用茶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改善他们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同时,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还可让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引导他们通过鉴茶叶、品香茗、赏茶艺等活动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以茶会友、活跃思维,从而拓宽知识面,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提高求知欲与创新能力,培养新农科建设需要的身心健康、能“顶天”“立地”的新农科人才。

三、“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的建设措施

(一)确立课程教学大纲

“茶叶营养与功能”课程是茶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研究茶叶的营养、功能及其与人体身心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对提高学生茶学知识理论及增强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面向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教育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活跃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因此,华中农业大学开设的“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拟设定32学时、2学分,系统地讲述我国茶的起源、传播、分类及品质特征,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营养、保健功能,茶对常见疾病的防治,茶与精神卫生、美容的关系,古今茶疗与现代茶养生食品,及科学饮茶与健康的关系。让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茶、认识茶、爱上茶,进而合理利用茶,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完善课程教学手段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7]。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茶与传统茶文化,树立健康的营养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地运用茶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为达此目的,教师应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给不同学生提供各自不同的发展空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化学习动力。

华中农业大学拟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该通识课的学习。根据本校已上线的中国大学MOOC“茶叶营养与功能”,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线上认真学习茶的种类、化学成分、保健功能,茶调节身心健康的方法,如何科学饮茶及利用茶等知识;收集学生线上学习反馈的信息,针对大家对茶叶相关知识的需求与困惑、学习的兴趣点及讨论区的热点讨论等,在线下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地讲授相关知识,开展相关学术讨论,并鼓励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通过PPT等方式讲解有地方特色的实例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有目的地鼓励学生观看、欣赏、参加甚至自己组织相关品茶、鉴茶、茶艺、茶文化宣传等活动,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相关收获。

(三)组建优秀师资队伍

在通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既要保证教学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进行,还要根据教学效果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出于自我需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精通专业、熟悉教材,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掌握学情、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华中农业大学几位主讲“茶叶营养与功能”的教师都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在茶叶加工、茶叶生物化学与保健功能、茶文化等方面有丰富研究经验。面对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已开设了多轮与茶叶有关的创新性实验课,掌握了学生对我国传统茶叶及相关知识的兴趣与困惑;他们还主编或参与编写了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茶叶营养与功能》,主持、参加了中国大学MOOC“茶叶营养与功能”的建设与上线,能熟练把握、运用相关知识。因此,他们完全能轻松驾驭好课堂,为广大学生普及茶叶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茶、爱上茶及正确利用茶,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有利于“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的建设与发展。

(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潜能

“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的建设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讨论、布置相关作用,让学生将自己的专业与该课程有机结合,以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维,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找寻学习中的不足和差距,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认茗茶、品香茗、赏茶艺、举实例、鼓励开发新产品等教学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以茶会友、活跃思维、踊跃创新,从而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潜能、促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

由于“茶叶营养与功能”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授课时教师还应注意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尤其是结合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有关饮茶与健康的热点和误区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目前新冠病毒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时,社会上兴起“饮茶能防治新冠病毒”的流言,就能很好地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高等农林院校开设“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可让农林人才了解中国传统茶的营养、保健功能等知识和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与内涵,改善身心健康,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还可拓宽农林人才的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活跃思维,提高求知欲与创新能力,培养新农科建设需要的卓越农林人才,促进新农科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教司·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105-106.

[2]王从严.“新农科”教育的内在机理及融合性发展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30-37.

[3]吕杰.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教育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9(2):3-8.

[4]应义斌,梅亚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36(1):1-6.

[5]杨晓萍.产学研合作教育与茶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5,18(1):1-4.

[6]张敬,周杨,郇泽涛,等.营养与健康公选课教学改革[J].教育教學论坛,2016(16):114-115.

[7]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通识课新农科
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的优化策略探析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