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 要]在英語教学中,德育渗透如果只满足于德育知识的传播、蜻蜓点水式的说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要在学生身心成熟的条件下以更有效的德育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德育内容,确保德育渗透的深度;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
[关键词]初中英语;德育;渗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持之以恒地渗透德育,并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英语教学以其特殊的学科性质、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撞击,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德育舞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更灵活、更多样的德育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初一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为英语学科的入门阶段,初一阶段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方面。
1.好奇心
学生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动作和玩游戏,能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唱简单的英文歌曲,在模仿与表达中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2.兴趣
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做简短的叙述,从而进一步了解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3.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生能听懂一些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中外文化的异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从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就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到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初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初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初二英语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了,层次也提高了,因此,可以进行深入的德育渗透。
1.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课堂是课程活动开展的具体场所,教师应从课堂做起,组织些德育教学活动。例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开展分角色表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使学生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理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礼貌用语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八年级英语“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单元,可以围绕度假主题展开听说读写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模拟度假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意识到在国外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和责任。教学中要从知识点出发扩充德育内容,防止德育空泛化,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初二阶段教学“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单元,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畅谈未来理想的职业,可以先谈自己未来的打算,然后再写出具体行动计划,最后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希望。有学生写到:“ My dream job is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My English was not good. But my English teacher Mr. Hong helped me a lot and he taught me how to learn English. With his help I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I ‘m going to help the person wg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可见,学生既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又深知应该为之努力。
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富含德育内容的教学。现在的青少年正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教师更需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句热情的鼓励,都会扫除学生心灵的尘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上辉煌的人生之路。
三、初三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如果只满足于德育知识的传播和蜻蜓点水式的说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初三阶段应在学生身心成熟的基础上以更有效的德育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德育内容,保证德育渗透的深度。
1.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进行德育渗透
电影的直观性、生动性可以更直接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影片让学生观看,以此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例如,教学九年级“Unit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一课,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结合电影中的内容和情节让学生描述某事物对人们的生活及情感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电影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进而更加热爱人类、热爱地球。把德育与课程结合起来,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在写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作文有很多富有德育意义的主题,如保护环境、热爱生命、世界和平等。像最近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科学家、医生、护士以及众多平凡的人加入到这场战“疫”的队伍中。人们将这些“逆行而上”的人称为“英雄”。有人说:“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就是英雄。”也有人说:“英雄就是发光发热的普通人。”结合这类题材写英语作文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这些英雄人物,并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3.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初三阶段的英语阅读相对而言会更有深度,教师可以在文章以及习题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例如,九年级13单元“Rethink,Reuse,Recycle!”(重新思考,重新使用,重新利用!)要结合话题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Do you often throw away things you dont nee anymore?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how these things can actually be put to good use ? Nothing is a waste if you have a creative mind.(你经常扔掉你不再需要的东西吗?你曾经考虑过这些东西实际上可以被好好利用吗?如果你有一个充满创意的头脑,没有东西会是废品。)”阅读类似的文章学生如同与自己对话,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德育的種子在不知不觉中扎根发芽。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和综合能力素质,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很好地把握教材,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教师还要具备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的能力。当然,教师热爱教学和热爱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花费教师大量的精力,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努力营造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气氛,而如果没有热爱,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教师用教材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和思想性教育。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优良的品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纵观古今中外,人们把握人生航向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观念,那些事业上的成功者不只拥有过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我们也能从近期的疫情中更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德育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强化英语教学,而且学生的德育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让我们用真实的德育英语引导学生理解更真实的德育生活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
[2]国家教育委员会.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