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的中国梦

2021-06-08 01:30刘翠玉王艺迪
学理论·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翠玉 王艺迪

摘 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文化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4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13,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中国梦需要思想、文化的有力支撑。深入探讨中国梦的意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并进而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当前学术界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中国梦的意蕴

(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通常情况下,每个民族的梦想都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昔日辉煌和深重苦难的历史沉淀。作为一个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曾经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和勤劳创造过辉煌的东方文明。四大发明是我们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争,以及随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腐朽的清王朝一步步向列强屈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步形成,民族饱受屈辱,国家失去尊严,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生存危机。一个民族的苦难往往是民族复兴的开始,在中华民族艰难顽强接续抗争之路上历练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为了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更多地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状况。因此,可以说中国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

中国梦是具有整体性或者说具有融合性的梦,我们应该辩证地、全面地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可以说,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从国家和民族的层面上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从个体的视角上来看,中国梦就是人生出彩和生活幸福。因此,“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也是人民幸福的梦。从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次出发,我们可以把中国梦理解为强国梦、复兴梦、富民梦。从国家层面上讲,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说是中国梦的目标。从民族层面上讲,中国梦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无数中华儿女所期盼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腐败的清政府,一大批爱国仁人志士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拯救旧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并进一步改革开放,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找到了能够使中华民族得以复兴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显著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唯一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个人层面上讲,中国梦的主要目标就是人民幸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工作和收入。

(三)“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是明显不同的

第一,在价值观方面是不同的。美国梦强调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它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早期迪士尼公司塑造的米老鼠形象,在影片中表现为从事司机、运动员等多种职业,面对不同的职业从不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自我定位,充分展现了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即所有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只要通过个人勤劳的双手,都能获得全社会的认可,得到回报,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美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是,“欧洲梦”强调群体关系,倡导自然界的权利、普遍人权,它看重发展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可以看出,不管是欧洲梦还是美国梦,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个体梦,而中国梦具有更高的层次,它既包括每个中国人的个体梦,同时又包含着国家富强梦和民族复兴梦,个人的梦想往往孕育在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第二,大国责任感是不同的。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凡是影响美国梦实现的国家或者个人都会受到排挤或者敌视。欧洲一些国家虽然指责美国的霸权主义,但是,他们也愿意通过美国的帮助来实现、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美国和欧洲都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他国的利益。与它们不同,中国梦意味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推动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我们党顺应国际、国内大势,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盼望而提出来的,其中,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国崛起不但是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良好的国家形象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认同和赞赏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载体,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設,它们凭借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利用文化持久的吸引力,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43-44,描绘了一幅人民幸福的画卷。由于时代变迁,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幸福主要是指人们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候从内心产生的愉快心情并因此获得某种自我认同感。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人民幸福提供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撑,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中国梦的重要旨归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同时,在伟大的社会变革中还起着重要作用,还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而,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既包括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包括人们的精神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提升人们幸福感,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举措不断增进人民幸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期待越来越高,根据马斯洛人类心理需求的“五层次”说,人们在物质需要和基础性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转向自我实现等精神文化需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显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 513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7%,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率在所有消费支出增长率中和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并列位居首位,增长12.9%。按照国际通论,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是文化消费高涨的临界点,人们消费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即物质消费比重逐渐下降,精神文化消费比重会不断上升。2019年,我国人均GDP总量突破1万美元,这表明,我国已处于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期。目前,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当代中国,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把中国梦转化为具体的价值追求。同时,核心价值观还是文化软实力直接、通俗易懂的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成熟程度、先进性与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密切相关,它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全面系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集中展现,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虽然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述上有相似或者相同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将两者所蕴含的思想等同。这也就是说,我们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内涵特征,正如著名学者韩震先生所指出的:“我们倡导的某些价值观,尽管与其他的价值观有近似或相同的概念术语,但却因为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实践,因而也就具有了不同的内涵和规定性”[2],我们传播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让世界正确全面地了解我们,让他们明白,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世界多元价值理念、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进而化解分歧,为我们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世界舆论环境。

其次,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时代内涵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阵地。在社会迅速发展、时代急剧变迁的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受到了冲击、质疑,大学生在价值判断、思想观念方面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详细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时代内涵,铸牢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同时,扎实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各高校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正如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同志所指出的:“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3]。

(二)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到农业科技、天文科学等等,这些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瑰宝。可以说,历史的过去是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的辉煌时代,近年来的汉语热、孔子热的涌现,更加强化了我们对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首先,我们要合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尚中贵和”、追求“和谐”是其精髓和核心。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通过“尚中贵和”的态度、行动达到“致中和”的结果。儒家将“中和”“和谐”看作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顺其自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文化互融与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思想既是推动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走向世界的精神武器,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建立和谐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价值源泉。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其次,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努力促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例如,2012年中国推出的一部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名字叫《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中国美食的生动描述,更重要的是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全面、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质朴、地道的民族文化,这为我们如何挖掘、传播饮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兼收并蓄的中华独特文化丰富的内涵提供了范例。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美国迪士尼公司上映的票房过亿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利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从而获得巨额利润。因此,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使中華传统文化与当代信息社会契合的有效策略,创造出既具有强大魅力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

(三)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近些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与国之间进行着越来越频繁的文化交流,因而,可以说,文化也存在一种全球化趋势。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在对当今国际社会主要趋势、时代发展潮流和历史规律的深刻、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因而,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要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國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4]。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国际社会认同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是衡量这个国家国际形象的标志之一。然而,在国际社会中,我们的国际形象常常被西方国家蔑视、贬低,这与西方国家不认同我们的文化有一定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表明中国不但成为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而且成为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更加具有亲和力的国家。我们要充分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共同繁荣、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我们既要树立坚定的文化安全观,又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构建和谐的国际新秩序。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路径,我们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有力保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韩震.面向人类社会的理想规范——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5).

[3]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农村教育,2014(6).

[4]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