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1-06-08 01:30刘修发
学理论·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

刘修发

摘 要:基于革命,由革命、建设与改革而发展兴盛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依旧是指引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发挥其精神特质和当代价值,是新时代一以贯之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为繁荣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思想源泉;为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推进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立德树人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指党领导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和复兴、人民解放和幸福、国家繁荣和富强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所创造的,涵盖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遗迹、革命遗址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的宝贵文化成果。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价值取向等,依然是指引支撑新时代一以贯之推进社会革命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学者指出,其当代价值体现为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先进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是党领导新时代民族复兴过程的“根”与“魂”[1];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在中华文化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过程中起到关键转折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思想借鉴和不竭的精神动力[2];还有学者则认为,其当代价值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3]。可见,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在当代和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始终具有凝聚、导向、涵养、育人等重要功能和价值。与此相反,“告别革命论”等虚无主义思潮却长期诋毁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揭示、分析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所承载的当代价值,不仅是积极回应当下社会各类错误思潮的迫切需要,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推进自我革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为繁荣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思想源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文化自信的内在思想源泉。在文化延续上,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起着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一方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赋予革命文化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思想内容;另一方面,革命文化先进向上的精神理念、智慧成果规制了社会主义先進文化的性质,奠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除此之外,生成于独特革命环境的革命文化,也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价值理念,时时刻刻彰显自身的独特魅力。

其一,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丰厚的文化营养。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谱系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中华儿女生存和发展最厚重的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史上,自觉承担起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扮演优秀传统文化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角色。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精神宝库和政治智慧来源。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例,党成立伊始,便以实际行动把党的历史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站起来”进行了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遭受“三座大山”侵略、剥削、压迫的历史,彻底地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悲惨的历史命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进行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带领人民成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开始以富强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中国人民摆脱了一穷二白的时代,中华民族、中国人民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党领导人民百年社会革命历程看,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全面深刻的诠释,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和认同基础也得到了极大增强。

其二,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在阶级立场上,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价值理念。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首先要明确“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5]848,革命文化就是要始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6]285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了一批又一批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优秀革命文化成果。在革命理想目标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将实现共产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将加强革命理想信念作为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才能战胜诸多艰难险阻,带领人民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共产主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当下党的理想目标表现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党也一直致力于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三,奠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在指导思想上,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文化成果。作为其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理论源泉。在奋斗目标上,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现实目标,为实现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现实目标奠定了前提基础。在内容上,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实事求是等精神力量,经过与时俱进,充分吸收,已经融入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并赋予其丰富时代内涵,不断呈现出既体现革命文化共性,又体现改革开放时代个性的新的表现形态。

二、为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各民族人民亲如一家、团结一致、凝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7]经过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结晶,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下,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已成为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为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其一,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8]280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核心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团结、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正是依靠自身先后不同时期培育的革命精神,锻造一支支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拼搏、牺牲,乐于奉献的革命队伍,才能攻坚克难,书写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在革命精神的支撑鼓舞下,虽然军事力量薄弱,但没有被强大的敌人吓倒,依旧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下,全国军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曲悲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锻造了抗日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6]285。在强大的革命精神鼓舞下,各族人民鼓足干劲,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当中,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等国之重器,有效地维护捍卫我国国家主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革命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激励作用。他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9]。我们党带领人民破除陈规陋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离不开革命精神的激励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大力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他指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10]。可见,无论何时,革命精神都是支撑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必须大力传承发扬。当代,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价值突出体现在弘扬革命精神上,从而推动当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其二,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的共有精神家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11]。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共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命运堪忧、国家落后贫困、战火连天、百姓深受剥削、水深火热的近代中国,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民主自由、和谐安定的社会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这一愿望凝结在革命文化上,并通过革命文化体现出来。革命文化饱含着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殷切期盼与苦苦追求。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的重要思想来源,其核心的“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框定了生命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弘扬革命精神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12]。

三、为推进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8]350因此,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保持革命性、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活力、永续发展的根本血脉,也是克服一切艱难险阻,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法宝。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蕴含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政治智慧和无穷力量,为新形势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其一,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融入党的建设。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基因。我们党一贯重视这一红色基因的传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成功探索出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实事求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丰硕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但由于后来没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历经严重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冲破教条主义思想禁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历史昭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13]因此,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一传家宝。

其二,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融入党的建设。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革命文化的要素之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有违党的原则的言行及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进行揭露和纠正,是一个政党成熟而富有活力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为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强调为了推进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开展“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5]1096。他坚信“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14],必须永远坚持。针对过去犯过的各种“左”倾错误、右倾错误,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错误的主客观原因,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这一举措,统一了全党思想,坚决地纠正了错误,实现了新的更加巩固的团结。事实证明,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提高、事业的兴盛发展,离不开党对违反党章党规的思想和行为开展积极健康有效的斗爭,而斗争的武器就是自觉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面临长期的、尖锐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党内突出问题,一定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和重要手段。

其三,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融入党的建设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革命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长期处在生存、发展异常艰苦的斗争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共产党人依然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即使有时面临挫折与失败,但总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重新站起来斗争,也能够在万水千山、极其恶劣的长途跋涉之中继续坚持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前夕,针对党内出现的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思想情绪,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再次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6]162,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反复提醒全党,中国进行现代化事业,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国家越发展,越要艰苦创业。“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才能抵住腐败、抗住诱惑。”[1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享乐奢靡之风,尤为重视艰苦奋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进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16]因此,今天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一定要谨记艰苦奋斗这一传家宝。

四、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立德树人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需要丰厚的教育资源感染吸引学生,使学生“入脑入心”,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发利用好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资源,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集中体现在物质形态资源和精神形态资源两个层面。

其一,提供丰富的物质形态教育资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按照形态划分,可将其分为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两大类。物质形态的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革命精神的物质性实体,能发挥独特作用。物质形态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资源具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与革命斗争和革命人物直接相关的,如遗址、遗迹、遗物等革命实物。(2)革命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宣传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如小说、戏剧、歌曲、标语口号等革命文学艺术作品。(3)推动革命斗争发展的,如政策文件、报刊书籍,领袖和主要领导将领的著作、书信等原始革命文献记录与出版物。(4)记录革命人物斗争经历的传记、回忆录、访谈等资料。(5)陈列革命遗物和实物的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许多真切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物质形态资源被保存下来。透过一件件真实可信的历史原物或模型,一场场还原真实革命战斗的壮烈场景,记录了革命先烈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人们通过参观革命战场遗址、革命文物博物馆,瞻仰烈士陵园等场所,可以感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独有魅力。随着新媒体及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一些革命遗址和场馆将人物事件、场景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些环境的营造“使参观者体会到国家富强对民族存亡、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和平国际环境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感知到正义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体会到为什么要爱国、什么是爱国、如何去爱国,领悟到敬业的意义和方式等”[17]。通过这些思考,可以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伟大民族的认同。

其二,提供丰富的精神形态教育资源。除丰富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物质形态资源外,思想、意识、观念层面的精神形态也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铸就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党忠诚的优秀品格,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清正廉洁的革命作风,还有光耀千秋的革命精神。这些经过血与火的历练凝聚而成的教育资源,毋庸置疑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如思想政治教育汲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资源,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汲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的拼搏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等资源,可以增强人们战胜困难与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培养敢于拼搏、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汲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的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资源,可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汲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的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源,可以培养人们深厚的爱国情怀,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精神形态的教育资源是洗涤心灵深处的营养剂。充分吸收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丰富的精神形态的教育资源,对人们的品格塑造将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对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