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炎锋,黎奕炼,曾繁强,覃伟杰,黄广恒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电子处方,传统纸质处方逐渐被取代,患者就医流程也因此改变[1]。但电子处方运用过程中因不合理处方导致患者发生药理性损害现象频发,已经成为临床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加强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减少患者应不合理处方导致药理性损害就极为必要[2]。若要对不合理处方采取有效干预,就需要充分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过程中的作用,以实现在经济安全用药目的。我院自2020年10月开始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由药师对门诊处方进行系统审核。本文分析了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审核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开具的30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开具的1500张处方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门诊开具的1500张处方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门诊处方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门诊处方纳入标准:(1)处方前记完整清晰,来源需涵盖本院门诊科室。(2)处方正文完整清晰,方中药品记录齐全,无遗漏、缺失、字迹模糊或涂改痕迹。(3)处方后记完整清晰,须有医师完整签名。
我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审核流程:(1)系统流程上线前,审方药师根据相关资料,将系统规则完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国家处方集、实用妇产科学及指南等。(2)医师提交处方信息以后,系统先进行自动审方,若存在严重医疗安全问题或违反系统规则,系统会自动采取拦截和阻断操作,医师将无法开具此方。(3)系统会将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的处方发送至后台审方药师处,由药师对该方合理性进行审核。若未通过审核,系统会提醒开方医师,让医师对该方进行返修处理,若在此期间医师未修改继续提交该方,系统会对医师采取处方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一般为20 s,干预期间医师无法继续提交该方。(4)审核通过的处方,系统会将信息传入发药系统。(5)审核过程中医师与审核药师间的互动信息会反馈给调配药师及收费处,对存在问题的处方,缴费过程中收费人员和配药过程中调配药师均能予以提醒,然后将该方返回医师处,进行修改。
观察对比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后两组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与处方合格率。不合理处方判定标准:诊断与用药不符,重复给药,诊断书写不规范,用药不适宜,超说明书用药,方中药物药性相同或极为相似,方中药物药性相克,开具非必需高价药物,未按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等,符合任意一项则为不合格。处方合格率=(处方总数-不合理处方数)/处方总数×100%。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计数资料表示为(%),通过t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处方的合格率,研究组处方合格率为99.00%,对照组处方合格率为93.20%,研究组处方合格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处方合格率对比[n(%)]
处方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医疗文书,开方医师和药师对患者开具的处方具有法定责任义务[3]。同时处方也具有技术与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处方书写是否正确,用药是否安全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甚至是生命安全[4]。但处方用药过程中,存在药性不合理、药价不合理等潜在问题,可能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与财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医疗和药物事故等。由于处方的重要性质,提高医院门诊的处方合格率,监督医师合理用药就极为重要[5]。通过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处方中存在的用药问题,避免错误用药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处方调剂中药师审方极为关键。
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门诊处方进行电脑加药师双重审核,能有效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发生概率[6]。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能够提高药师工作效率,传统人工处方审核需要较多人力且药师水平不一,易导致审核标准无法统一,从而导致效率降低[7]。而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不仅可以减少药师数量,而且由于计算机及系统规则的辅助作用,能大幅提高药师工作质量与速度[8]。由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流程中,处方的开具到药房配药需要经过系统与药师的双重审核,且审核过程中的信息还能反馈给收费处及调配药师,从而大幅降低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处方的合格率,研究组处方合格率为99.00%,对照组处方合格率为93.20%,研究组处方合格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审核后,处方合格率显著提高,能有效避免不合理处方的开具,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