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江涛
(赵县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高血脂症是由于单基因或多基因缺陷而导致脂蛋白转运和代谢受体异常的一种疾病,与遗传、饮食、营养等因素均有关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色瘤和动脉硬化,常发于老年人群,高血压是高脂血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辛伐他汀能够调节血脂水平,控制高血压,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但由于目前对辛伐他汀剂量的使用标准尚未明确,为进一步探究治疗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本文将我院收治的96例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的患者满足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2]。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63~79岁,平均(71.67±4.35)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64~78岁,平均(71.53±4.28)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20 mg辛伐他汀治疗,具体措施为:采用辛伐他汀胶囊(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618,20 mg),口服,20 mg/次,1 次 /d,于晚餐后服用。
实验组采用40 mg辛伐他汀治疗,具体措施为:采用辛伐他汀胶囊(远大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11,40 mg),口服,40 mg/次,1次/d,于晚餐后服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断,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范围为10~20 mmHg;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范围<10 mmHg;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未下降甚至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患者例数×100%。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00%,与使用20 mg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相比,使用40 mg辛伐他汀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中恶心1例,呕吐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中恶心2例,呕吐3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0,P=0.08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习惯和日常作息变得越来越没规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高血压是高脂血症的常见并发症,患病后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发现,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过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该以调节血脂水平为主。
辛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除此之外,辛伐他汀还能够降低血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从而起到抗炎、细胞保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40 mg辛伐他汀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20 mg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吴阿兰等[3]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40 mg剂量的辛伐他汀的治疗疗效更高。并且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辛伐他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安全性较高,并且40 mg的辛伐他汀治疗疗效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