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峰,郑志荣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 干部病房,安徽 合肥;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派驻第三门诊部 药房,安徽 合肥)
暴发性心肌炎有一个很快的开始和进展,可以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病突发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和其住院死亡率居高不下[1-2]。此外,患有暴发性心肌炎的患者患有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一些心肌细胞的水肿程度也很高。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3-4]。当心脏结构没有发生现代补偿变化时,血流动力学的功能是变化显著[5]。因此,为了尽快稳定病人的生命迹象,必须采取更具侵略性的医疗或甚至机械辅助治疗。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0例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分析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0例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小患者年龄为18岁,最大患者年龄为51岁,平均(34.5±4.8)岁。
将住院期间出现死亡的患者15例分成死亡组,将出院期间未死亡的分为35例生存组,分析影响患者的死亡原因。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料采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死亡组的患者的年龄和女性患者比生存组多,入院时SBP比生存组低,心率比生存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前驱感染症状的比例差别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n(%),±s]
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相比差距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血红蛋白、心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均高于生存组,血小板计数比生存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s)
表2 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s)
组别 血红蛋白(g/L) 血小板计数(×109/L) 心肌酐(μmol/L) D-二聚体(μg/L) 丙氨酸转氨酶(U/L)死亡组(n=15) 112.26±4.28 134.62±2.95 118.97±10.62 5583.10±1102.69 91.63±2.58生存组(n=35) 134.62±5.89 205.30±2.98 81.36±10.48 408.20±142.36 91.52±2.61 t 13.247 77.081 11.584 27.605 0.13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892
两组患者的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50%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性心动过速差别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QRS波增宽比例、ST段抬高例数比生存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心动图及心电图特点比较[±s, n(%)]
患有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很快。目前,没有关于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明确建议[6]。一些个案报告和小规模研究表明,患者可以从这种治疗中获益,但仍需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以核实免疫抑制和免疫,调整治疗的时间、剂量和持续时间。在机械辅助治疗中,全身心肌炎是自身限制的。虽然患者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产生严重的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动力学迅速恶化,如果急性相位可以通过,心肌细胞逐渐恢复功能,可以提供更好的预测,从而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7]。在急性阶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组的患者的年龄和女性患者比生存组多,入院时SBP比生存组低,心率比生存组高、血红蛋白、心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均高于生存组,血小板计数比生存组小、QRS波增宽比例、ST段抬高例数比生存组高。
综上所述,在患有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成年患者中,妇女的住院死亡率较高,QRS波长的最大宽度对患有急性心肌炎的患者的死亡具有预测值。临床上,应尽快积极治疗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必要时应提供机械帮助,以改善患者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