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致勇 张瑞云
摘 要:“五育融和”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需要与教育改革的教育新理念。“五育融和”紧密贴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德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体系。本文将探讨将“五育融和”应用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将“五育融和”运用于小学各个学科及学校实践活动中。
關键词:五育融和;小学教育;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4-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40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探索教育模式改革,提出要以人为本,但如何改革,怎样提升“育人质量”,一直都还在摸索中。“五育融合”是符合我国目前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它以“育人”为中心,提倡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综合素质教育,避免学生出现“只知埋头于课本,不知世界为何物”的情况,是目前值得推行的教育理念。
一、“五育融和”的核心内涵及优点
蔡元培先生曾经发表文章《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先生提出将“五育并举”作为当时教育的主要指导方针,这里的“五育并举”是指“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军国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美感教育”。蔡先生提出的这种思想是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的。在如今全球化、科技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蔡先生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核心内容已不适用于现在。于是符合国家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五育融和”教育理念应运而生。
“五育融和”是基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新体系,它将教育过程中涵盖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五种教育体系有机地拆分开,再进行系统的融合,形成全新的教育体系。教育工作者应理解“五育融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单独、片面地对概念进行理解。“五育融和”同时可以划分出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心理发展层次”包含有学生的德育、美育、智育三种教育,体育属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一层的要求,劳动及实践要求就包含了“劳动教育”这一部分。总结来说,“五育融和”教育是对“五育并举”理念的发展、进化、深化。
“五育融和”并不单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五种教育,其内涵及优势众多,总体可概括分述为以下几点。
(一)“五育融和”是教学中的一种“育人假设”
在这种教育理念中,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是片面、单独进行的,而是全面、融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智、道德、能力的发展是多样的,同样所需接受的教育也是多样的。但学生的各项成长中,难以区分诸如德育、智育或是其他方面的教育是否单独起到了主要作用,任何一种教育都可能引起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的发展,这些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互相交织、相辅相成,最后综合达到使学生良好成长的目的。但融合并不意味着某一方面的教育可以代替其他方面的教育,虽然教育效果会有融合,但每一种教育仍旧有其特殊针对性,在实践运用中,教育从业者应该把控好“五育融和”中的个体与整体、分离与融合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二)“五育融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育人实践活动”
“五育融和”是立足于蔡元培先生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所提出的新时代教育理念,但两者侧重点并不相同。“五育并举”强调五种教育缺一不可,而“五育融和”则更强调在实践中进行教育的整体落实。“并举”表达同时进行,而“融和”则表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更要在五方面进行有机融合,使教育成果更加显著高效,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能力的全面培养。
(三)“五育融和”强调的是一种育人理念
单单将“五育融和”教育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实践指导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五育融和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融和。我国推行教育改革已经多年,但各种教育方式都优劣并存,这是我国目前优化教育质量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即各种针对性教育之间是分裂的,甚至有些不同教育理念之间倡导的教育模式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五育融和”提出,教育应该是独立但融合的,每种教育单独进行并不能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而将其有机融合、统一起来,育人效果才更显著。
(四)“五育融和”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思维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对其他方面教育不够重视。“五育融和”提倡教育从业者不能将各方面教育割裂,或单独侧重于某方面教育,要将各方面教育进行关联、衔接,从而提高育人质量。这种思想的推行也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建构。
(五)“五育融和”将提升我国教育界的“育人能力”
当教师教会学生“五育融和”的核心思想,学生会理解学习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融合的。结合目前科技发展的浪潮,学生更会懂得如何通过当前便利的科技手段对自身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如线上学习、人机交互学习等,这些科技带来的新的教育方式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发展为综合性人才的可能性。
二、将“五育融和”在小学各学科学习及校园各类活动中进行实践
“五育融和”教育具有强大的内涵优势,但如何切实构建“五育融和”教育体系依旧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当前小学各门学科教育分工明确,教材也泾渭分明,可考虑在活动中落实“五育融和”。开展各类符合“五育融和”要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进行自然探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增强道德教育等,这类活动将具有良好的育人价值。实践教育活动是体验、实践与学习的结合,能紧密贴合“五育融和”的教育诉求。
(一)将“五育融和”结合数学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生尚且年幼,心智发育及劳动能力较弱,一些复杂繁重的活动不适合开展。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可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做时间的主人”这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数学教师教导学生学习24小时计时法,之后引導学生自己制作钟表盘并在钟表盘中写进自己的时间分配。活动需要学生自己收集制作钟表盘的材料,并设计钟表盘的外形与装饰,这会加深学生对所学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锻炼其劳动能力及对美的感知。制订个人时间表也能锻炼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当学生对时间分配有了认识,才能学会自己去科学管理时间、合理分配时间,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非常有利。
(二)将“五育融和”结合体育开展户外活动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现在很多学生不够活泼、不爱运动,沉迷电子产品,甚至有的学生在年龄很小时就戴上了近视眼镜。体育教师可以开展“教学生做沙包并组织学生用做好的沙包进行游戏”这类活动。学生在做沙包的过程中一个人难以完成,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努力做完沙包后,会对自己的作品抱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户外进行沙包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觉地运动起来,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类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多样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科学的推动作用。
(三)将“五育融和”结合语文开展活动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语文教师可开展“向英雄致敬”这类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疫情中出现的英雄人物,为学生普及疫情的基本病理知识及防护措施,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向英雄致敬,如画手抄报、写作文、诗朗诵等。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相关医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也能从这些英雄身上学会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什么是个人奉献精神。在学生向英雄进行致敬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增加了正能量,也锻炼了写作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等。
(四)将“五育融和”结合英语开展活动
英语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让学生以所学单词为名字,根据其语义进行故事编写,并跟同学一起将故事演绎出来。这类活动会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运用能力。学生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也达到了锻炼创新创作能力,激发灵感的目的。在学生与团队进行演绎的过程中,他们的装扮与场景布置,将锻炼其对美的感知。综合来说,能提升对学生的多方面锻炼效果。
(五)“五育融和”在美育课中被快乐地运用
美育课在小学所有课程中是较受欢迎的。二年级《种玉米》的歌词内容就属于劳动教育,其中又用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来配合音乐节律的运动,提高了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使其能掌握好旋律的音准、节奏,提高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四年级美术课《动画城》选定好吃懒做、诙谐喜庆的猪八戒作为绘画对象,学生学会了动画人物的线条勾勒,通过形象分析出了胖的根本原因是懒,引导学生吃苦耐劳,整堂课巧妙地把五育融合在一个载体身上。
(六)“五育融和”在学校各类活动中最易运用
小学阶段学校活动丰富多彩,有六一活动、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入队仪式、升旗仪式、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研学活动等等,每一项活动都体现着五育的身影。如入场式,学生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训练时既要注意步伐的整齐、口号的响亮,还要体现精神面貌,训练时还要有耐力,其中没有智慧的参与很难取得好成绩。
三、结语
总体来讲,“五育融和”是符合我国发展形势要求的教育模式,但将“五育融和”推行于现存的教学模式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国教育界已经出现了诸多对“五育融和”的探索,这为我们的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些探索尚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五育融和”教材仍需我国的教育从业者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沈伟.城镇化背景下的校长领导力:基于空间社会的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18(18).
[2]鞠馥宇.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9(16).
[责任编辑 薛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