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维度理论视角下的音乐思维发展例谈

2021-06-07 19:30俞念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京剧

[摘   要]重视音乐审美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也是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基于马扎诺“学习的维度”框架,聚焦学生运用知识和复杂的思维过程,结合单元主题,扩展单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整合原有学习经验,实现知识的运用,尝试让不同维度的学习之间通过真实问题架设联系通道,以推动学生音乐审美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的维度;音乐思维;小学高段;京剧

小学高段的课程学习既要为学生扩展新知,更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整合以往所学知识与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如何理解课程学习的价值所在,如何让学生在音乐整合运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从而达到音乐学习水平的提高,极其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到当下阶段学习中的单个学习点,而忽略了音乐知识与音乐能力等方面的纵向、横向互动,把学习过于简单地理解成知识与能力的累积,而未能全面系统地理解音乐学习的本质问题,即推动学习发展的核心因素——学习中的音乐审美思维发展的复杂性。为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从马扎诺提出的“学习的维度”理论[1]出发,把握课程的学习过程,创新教学设计,促进学生音乐思维发展。

一、馬扎诺学习维度模型

马扎诺提出的“学习的维度”模型是一个有益于重组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工具。马扎诺认为,学习是一套复杂的互动过程,涉及五种类型的思维,分别用五个学习维度作为代表,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所有的学习都是基于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以及思维习惯,有意义地运用知识包含了其他两个维度,这说明学生拓展与精炼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获取与拓展知识的过程。各类思维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线性的,它们之间既有互动,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出现。

这一模式为我们理解学习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从层级的阶梯式的学习走向多维的整合学习。本文提出的音乐学习的多维取向是指以音乐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以及音乐思维习惯为基点的音乐学习目标的多维设定,尝试让不同维度的学习之间通过真实问题(任务)架设联系通道。研究把握各维度的互动关系及规律,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本研究的重点。

二、模型应用与实践

高维度的学习包含低维度的学习。现以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 “京剧”内容板块的学习为例,说明这种包含关系是如何在“学”和“习”的互动中、在“教”和“学”的互动中实现的。

1.阶段一:学习准备

(1)活动设计目的

六年级京剧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回顾与重现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重要知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合自己的认识,并获取新知、扩展原有知识。因此,在帮助学生获取与整合知识之前,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本领。单元整体目标设定与活动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

(2)实施策略

一是设计先习任务,分析了解真实学情。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教材中编排了京剧学习内容;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京剧学习以单元组织形式开展,从聆听到表演,通过模唱、模仿表演、演奏、念白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将京剧行当、声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等知识融合在学习内容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储备。

为了解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认识、技能表现的状态,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并通过评价其表现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对此,可从京剧知识、京剧欣赏、京剧表现三个方面进行活动设计。学生通过书面罗列、现场表现、提问交流等方式参与。结果发现,学生掌握得最好的是京剧基础知识,但在京剧欣赏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同时无法把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京剧表演对应起来,没有形成初步的京剧审美经验。整体来看,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是定位单元学习目标,计划单元整体设计。基于学情,教师将目标定位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对京剧欣赏的趣向与方法,这个目标包含了整合、扩展、运用等其他维度的目标。具体可通过学习准备、任务驱动、学习表现、分析性评论撰写等活动为学生不同维度的学习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并在实践中反思“为什么可以做”。

2.阶段二:任务驱动

(1)活动设计目的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课程学习的价值在于要通过知识的再次学习整合,了解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价值的定位不仅是对知识的重现回顾,而是要着眼于通过应用,让知识成为能力提升的渠道和基础。

(2)实施策略

一是以“表现性任务”作为促进整合与拓展的链接点。这一过程要在本单元学习之初,学生在教师没有任何教学铺垫的情况下先自主完成。学生基于个人学习经验、学习风格、学习途径展开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表现性作业,这为接下来的分享交流提供了可能。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要点如下。

①是一个开放的可多样理解并选择的任务,是一个综合包含多重知识与技能的载体。

②偏重于操作层面,强调动手操作与尝试体验。

③与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相匹配。

④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紧密关联。

本单元的先习任务见表1。

如表1中两条对比风格的锣鼓经,简单易掌握又形象鲜明,与本单元的《校园小戏迷》的旋律特点相契合,同时承载着丰富的京剧内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意表现。

二是以“习学并进”为学习方式开展师生共同体活动。所谓“习学并进”是强调“习”“学”互为动力,在过程中不断促进转化并螺旋上升。因此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学习要由学生自主展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经历课前的准备,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与问题进入以下教学过程。

①一起合作演奏锣鼓经。

②讨论交流:听到这样的音响效果,你们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或场景?

③你能把你经验中的场景表现出来吗?

④交流互动,即兴创编并表现。

以“锣鼓经”为线索,以“习学并进”为主要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开始的表现比较单一,只是就课前准备内容进行展示。进入对话、讨论和即兴演阶段,大家开始讨论怎样进行角色设定,穿怎样的服装,搭怎样的配饰,会有怎样的戏剧性发展,在哪个剧目中有角色对应等,气氛开始热烈起来。

3.阶段三:表演与学习

(1)活动设计目的

歌曲表演不仅是为了学习技能,更是为了享受音乐表现的高峰體验。学唱《我是校园小戏迷》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以愿表现、能表现为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新知,同时运用旧知。

(2)实施策略

一是充分调动身体的记忆与表现。经历前一阶段的“习学”过程,学生关于京剧的身体记忆已被激活。学生走台步,打拍子,练习男女不同的亮相、造型动作,体验乐句及唱腔对比等,表演即学习。

二是进行二度创作表演。鼓励学生通过组合、排练,用京剧的方式演绎歌曲。这是一个精炼与创意,扩展与整合的二度创作过程,是审美经验的初步表达。

三是享受音乐表现的高峰体验。表现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能享受表现过程的快乐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这种独特的体验不仅拥有分享的价值,更具内心生长的力量。

4.阶段四:分析性评论

(1)活动设计目的

分析性评论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表现。教材中安排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两个作品,学生可选择其中一个作品进行鉴赏,并书写分析性评论。从获取到运用,从体验到表达,让学生尝试分析与评论,是促其形成个体审美经验的重要策略。

(2)实施策略

真正尊重个体的独特经验,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分享方式,如将学生的评论张贴在音乐教室,组织学生浏览,让学习成果“可见”。组织课堂交流,以促进信息互补、观点碰撞,教师要应对好过程中的多样性和生成性。

三、总结

本研究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基于马扎诺“学习维度”模型,通过具体的单元课程实施,聚焦学生真正有深度的学习,关注对学生高阶审美思维习惯的培养,尝试综合考虑身体和心灵、动作和思维等方面来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综合化、实践性,从而提升学习的效能。同时探究了各学习维度的互动关系在学生学习中的教育价值,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策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新的学习样式。在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处理。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J·马扎诺,黛布拉·J·皮克林. 培育智慧才能——学习的维度教师手册[M].盛群力,何晔,张慧,杭秀,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5.

[2][法]安德烈·焦尔当. 学习的本质[M].杭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金颖.先习后学:儿童智慧发展的课堂变革[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188-199.

(责任编辑   姚力宁)

作者简介:俞念,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副教授,E-mail:541180886@qq.com(浙江杭州,310000)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京剧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京剧掀开新篇章
浅谈小学高段扩展语句的几种方法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感觉 感受 感动 感悟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