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明
(务川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服务中心,贵州务川564300)
务川县地处贵州北部,隶属贵州省遵义市,是一个以仡佬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随着辖区内各级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人们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增强,以县生态渔业公司为主的社会各界,在县境内天然水域开展了大量的增殖放流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也带来了很多突出问题。该文针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务川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86条,总长1 033.2 km,河网密度为0.374 km/km2,主要河流有洪渡河、马颈河、长溪河等;水库6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50多座。全县总水面近6 666.67 hm2,适合增殖放流的水域主要是天然河流与水库等,接近4 000 hm2。自2018年以来,辖区内共开展了近20次的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投放鱼种79 479 kg。其中,县生态渔业公司投放73 279 kg,以鲢鳙鱼为主;政府组织投放6 200 kg,有中华倒刺鲃、黄颡鱼等,放流地点为洪渡河、马剑河、长溪河、三桥河、梅岭峡谷等。
务川县增殖放流工作主要由县生态渔业公司及政府部门承担,由于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对增殖放流整个活动难以系统地开展规划论证、放流品种选择、种质鉴定、质量检测等科研活动。突出表现为:一是没有科学规划,对投放地点没有认真考察,对总量变化缺乏应有了解,放流活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二是没有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如病害风险,遗传风险、环境风险等;三是没有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价,如鱼类总量变化情况、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等;四是未对所放鱼类品种进行放流技术监测。
按照农业部对增殖放流工作的相关规定,增殖放流所需亲本应当是本地品种,苗种应当是子一代,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由于该县原洋溪鱼场被撤销,场地被征用,故所需增殖放流苗种都是从遵义等周边地区购进,既增加了投放成本,又难以把握苗种质量,影响了放流效果,特别是对稀有、濒危物种放流的影响更严重。
突出表现为:一是对放流对所需品种、数量及放流点未作科学考察;二是活动仪式简单,政府部门参与少,群众知晓率低;三是放流活动没有公证,事后未公示;四是辖区政府部门对整个活动未投一分资金。
鱼类增殖放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站在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采取开展座谈会、工作汇报会等形式积极争取县级人民政府、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获取财政资金支持。县渔政站应当加强对增殖放流作用、效果等的理解,做好宣传工作和汇报工作,认真把握辖区内鱼类增殖放流规划设计、鱼类引进、组织投放、标识管理等环节,从放流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渔民增收等方面说明问题,积极争取领导和社会关注,使鱼类增殖放流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是通过开展各级业务培训,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合作,建立起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的增殖放流队伍。二是在辖区内开展渔业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鱼类增殖放流规划和技术规程,对鱼类增殖放流种类、数量及放流水域生态情况进行科学论证与规划。三是进行效果监测评估,通过对放流鱼类进行标识管理,进行鱼类种群结构评估、生物多样性评估,加强病害风险、遗传风险、环境风险监测,提升鱼类增殖放流科技含量。
通过争取地方财政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重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务川水产良种场,经过3~5年努力,大大提升对本地品种和其他主养水产品种的科研选育、种质鉴定、质量检测和大规模繁育生产能力,能够满足该县以及周边地区进行增殖放流所需的高质量水产原、良种,进一步规范该县鱼类增殖放流苗种供应程序,降低放流风险。
积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科学放流的知识水平,建立健全河长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协调推进放流水域管护,严防渔业事故。要按照“工作做细,程序做明,环节做透”的放流原则,通过过程公证监督,结果公示公开,提升政府、社会、群众对该项工作的知晓率,使放流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