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雁
开展综合性学习时,通过了解字理,学生不单是简单地识字,更是在快乐的活动中提升能力,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积累观察、潜心研究,汉字化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篇篇生动的故事,一串串生动的历史……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字理学字,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結合字理,以一些游戏、活动、社会实践的形式,展开综合性学习,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最喜闻乐见的猜字谜,除了平时课堂上偶有应用,可以在生活中更集中地实践。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发组织“猜灯谜”的活动。字谜谜面语言朗朗上口,猜谜易记易传,趣味性强。就如统编教材五年级课本中所说:“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划成文章”,学生猜着字谜,收获着知识的同时,获得了竞技的乐趣,揭秘的成就感,兴趣盎然。
再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感兴趣的拼图游戏。根据字理,把象形字的源图与文字分成两组,让学生根据图或文字找出相应的文字或图,学生在寻找拼合的过程中不仅记住了字的形、义,也记住了字的声。如“渔”字,把一只手拿着一条线正在钓鱼状的图片分开,让学生把两个图片拼合起来就得到了“渔”字,利用口诀“水中垂线以得鱼”,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这个字,同时掌握它的意思,并牢记心中。这样有趣的学习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像这样的学生活动形式还有许多,比如举办“汉字的故事”故事会、“有趣的汉字”舞台剧、办“字理学字”报刊、举办“辨字”辩论会等,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从不同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综合素养
综合性学习就是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学习模式,它密切联系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的学习形态,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等多种特点,最能体现学生智慧和能力。
众所周知,“字理学字”本身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对汉字的追本溯源,简要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大体过程,从具象到抽象。了解并掌握汉字构成的规律,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运用“字理学字”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一次班级开展的“字理识字”故事会为例:学生在活动前查找资料、组织材料、书写绘制、编写剧本,活动中语言表达、肢体展示、舞台调度、协同合作,表演后讨论评价、改进完善……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简单的字,投射出的是学生多种能力和素养的融合。
三、传承中国文化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就是一部中国历史书,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自然常识、生活习俗、科学文化、历史知识、人生哲理等,凝聚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如学习“海”时,让学生了解泉水、小溪、江河里每滴水最终都要流入大海,进而理解“海纳百川”“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自然规律;学习“坐”的字理“像二人在土上对坐”时,让学生了解古人有席地而坐的习俗;学习“葬”的字理“死在两草间”时,让学生了解上古时人死后便垫上厚草埋葬的民间习俗。汉字从古人的生活中来,也无形地融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去。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针对一个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展开综合性调查。比如,一篇以婚礼为主题的文章里包含了:婚、娶、嫁、姻、娘、婿等有关婚姻文化字,这些字大多数由形声字构成且多与“女”字旁有关。如果再深入了解的话,开展关于“女”字旁的调查,这样的综合实践就变成了一个文化专题,涉及的就是更深更广的中华文化内容与意义了。
有人说:“一个个汉字,就是一个个微缩的中国人。”字理体现着中国人具有的传统观念,学生尽可以在实践中进行综合性学习。比如:我们去南方游玩,在很多大户的厅堂之上都会挂着“天地君亲师”的匾额。这是为什么呢?查找自理,不难发现:天、地是对自然的感激;君,君不开口,是让我们做生活中的君子;亲(親)亲不闭目,这是对亲上长寿的祝愿;师,师不比肩,是对老师的恭敬、尊师重道。几个简单的汉字,体现出人们的精神信仰,反映的是积极上进、尊重规律的观念。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汉字不仅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让我联想到外国人会选择用汉字做文身,其实他并不理解这些字的意义,只不过就觉得一个象形文字的符号,本身有一种特别有趣的形式美。了解了字理,我们可以从汉字独立的形态之美,感受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进而向世界传递中国人的观念,用一个符号,来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像一眼取之不竭的泉,追溯字理,可以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文化的魅力,体味古人的智慧,触摸语言的温度。结合字理学字开展综合性学习,就是为学生打开快乐的源泉,插上飞翔的翅膀,追寻中国文化的根本。相信集众家之智慧,字理学字在综合性学习中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碰撞出更明亮的火花!
■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