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难发现,它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关键词:习近平;传统文化;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诸多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看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看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对指导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1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要的、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2干事业不能忘本,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积极向上的、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腐朽的、不利于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糟粕文化。面对中国传统两种不同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荡激荡。”3如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其中包括许多外来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想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各个民族和地区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他们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每个国家、民族的思想和文化都没有对错之分,中国传统文化与别国文化各有各出彩的地方,对于别国优秀文化,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积极吸收、借鉴和融合,并且继续保持鲜明的民族性。
(二)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组、忘记初心。”5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姓马,在党言马,始终严格眼球自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也始终继承法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先秦文学到宋明理学,纵观中国党史,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不发展文化,我们的经济、政治、军事都要受到阻碍。”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论述穿越时空,仍然振聋发聩。6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并把文化工作放在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7总书记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实继承者和弘扬者。”8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承载着五千多年的中国人民文明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与“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为中华民族的的日渐强大和国际地位提升滋养了丰富的内涵,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时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9
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的文化生活也有了新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十四亿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因此解决这个在文化层面的矛盾便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凝聚广大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为文化自信提供重要支撑。
从国际形势来看,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通话话语权增强国际地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中占有重要领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1习近平总书记时常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世界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如此,别国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154个国家地区开设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中,日本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的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都是出自我国古代经典名著。诗词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我国已有的文化成果别人都能将其运用自如,我们自身更要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越来越足。
三、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一个国家社会繁荣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也是我们推动这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繁荣和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条件。一个国家、民族和一个地区的社会繁荣发展,总是永远离不开那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尤其特别是在当今局势复杂的这个时代,文化兴则国家强,文化的软实力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具大推动作用。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重点文明城市、文明示范村镇、文明单位和优秀未成年人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代表时分别发表了讲话:“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13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会议学习时发表了讲话:“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4除此之外,总书记多次在重要的会议上特别强调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与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密切关系,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又在增强和提高当代我国的社会文化软实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可见发展促进作为精神力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
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意义。习近平多次在会上谈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5;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中国梦,进行一场具有许多新的民族历史文化特点的伟大人民革命斗争,需要“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16,“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17;“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18。以这些问题论述的内容为依据和基础,他还明确提出推动了精神文明和国家物质文明共同的协调和发展,进一步地阐明了物质文明和国家精神文明体系建设之间的协调和辩证统一,发展和丰富了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协调和统一好国家物质文明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建设,使得人类经济社会的文明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两者共同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6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6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8
[4]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02).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6
[6] 本报评论部.兴文化,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N].人民日报,2018-09-07(009).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8]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N].人民日报,2017-10-20(011).
[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10]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N].人民日报,2017-10-20(011).
[11]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N].人民日报,2017-10-20(011).
[12]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8
[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3
[1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0
[15]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6:110
[16]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461
[17]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1
[18]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9
作者简介:杨丹(1997-),女(汉族),湖南省衡阳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吉首大学 湖南 吉首 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