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摘要:“留白”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也是审美最高的一种境界。“留白”就是在画面中留出一定的空白,用来表达一些笔难以表达出来的东西,比如天空、地面、水、云、风等。“留白”也是调整画面疏密、虚实关系的最好方法。本文主要从留白的具象表现、表达形式、具体方法三个方面论述写意花鸟画中的“留白”,并结合优秀的写意花鸟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留白 写意花鸟 具象表现 表达形式 具体方法
一、“留白”的内涵
在当今世界,画的种类繁多,各种画种中只有中国画中有“留白”这一说法,中国画色彩较少,不像西方油画强调色彩的堆叠与冲击,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写实,中国画重用笔,重意境,“留白”是中国画中表达意境的最主要方法,寥寥几笔,引人遐想,抒发胸臆。“留白”不是对画面不做处理,而是一种看不见的画。
二、“留白”的具象表现
画家们对于画面“留白”的艺术处理各具特色,善于“留白”,画面才能在方寸之间拥有天地之宽。纵观史画,画家们对于天空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种,其一是染,就是以淡墨晕染天空,其二则是留白法。将画中的天空以留白的方式呈现,突出画面中的主体物,凸显主体物的形象特征,或于空白处加以文字,印章修饰,这样更能使画面疏密有致,更能烘托出整幅画的意境,代表作有白阳山人陈淳的《墨花钓艇图》,作者以笔墨直接勾勒,没有施加多余的颜色,整幅画卷以素墨展现淡泊古雅的画风,花卉的枝叶苍劲有力、枝干坚毅挺拔,画面分别以梅、竹、兰、菊、秋葵、水仙、山茶、荆榛山雀、松枝及寒江垂钓等十段绘成,两两之间以书法题诗间断,陈淳将画中的一石一花重点刻画,远处的天空不做处理,空白处题字,盖章。将画面处理得疏密相宜,凸显出主题,将线条的遒劲有力彰显得淋漓尽致,画面中写生的花卉形态各有特色,笔墨之中见变幻,作者看似随意洒脱不做作的笔墨风格,背后却可以感受到其强大且坚毅的内心,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佳作。地与天相对,都属于画面的背景,对于背景进行虚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衬托出主体。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淋漓酣畅,气势撼人,水分与墨色掌控相宜,浓淡干湿并用,层次分明,给人一种似干非干,浓郁厚重之感。八大山人并没有画出地面,画中两只奇丑无比的孔雀站立在一块残破的石壁上,石块底部尖锐不稳,画面上方倒挂的石壁上布满了牡丹与竹叶,这原本直立在地面上的石壁如今倒吊在山岩缝隙处,画面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于空白处盖上印章,这样不会显得画面很空荡。留白的艺术加上用笔及对墨色、干湿的控制,使得这幅《孔雀牡丹图》成为传世之作。
画家们极具深意的留白,使得画内画外传达出的意境,即是突破具体的空间、时间等形态通向无限境外的延伸。观齐白石的虾,可以感受到水清澈见底,齐白石画虾并没有去刻意勾勒水纹,而是注重虾本身结构的刻画和水墨的交融。通过大面积的留白来表现水,仔细品味齐白石老人的画,你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一只只虾在水中游来游去,形态各异。在齐白石的代表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中,作者只画了寥寥几只蝌蚪,画面中没有青蛙,却可闻蛙声,青蛙是虚,蝌蚪为实,给观者无限遐想,作者在虚实对比中,紧紧抓住客观对象的具体形象,将其刻画得惟妙惟肖。画面中留有大量的空白,流水不着墨色,与墨山以及水中的蝌蚪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虚实相融,诗情画意,增加了画面的深邃意境。吴作人代表作《池趣图》,几尾荷花浮在水面,三只金鱼畅游水中,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水亦清澈见底。画家并没有对水进行处理,却可感受到鱼儿在水中畅游无阻。
风无形无踪,难以捕捉,在绘画中更是难以表现,而“留白”是写意花鸟画中表现风的最好形式。在徐悲鸿的代表作《八骏图》中,画中着重对马的形态进行塑造,尤其是马的毛发随风飞扬,八匹马在飞奔,有了速度便有了风。徐悲鸿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画风,而是进行了留白处理,通过马的形态体现出风的速度与力量,观徐悲鸿的马,可以感受到无画处皆成意境。“留白”要表达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留白不仅仅可以留出来的是天空、水、是云、是风,还可以是地面、是瀑布、是山石。“留白”这种绘画的表现手法不仅能使画面显得干净、素雅,还能给观看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怀。
三、写意花鸟画中“留白”表现形式
“留白”指的是作者在处理画面时有取舍的处理画面背景,对其中一部分作留白处理,不加以墨色,虽然没有塑造具体物象,但却能赋予画面以丰富的生命力,体现出画的真正意境,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情感。中国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受道家思想影响,讲究阴阳。墨为阴,白为阳。阴阳在画面中的表现则是虚实,虚实又是近景、中景、远景这个空间感的主要表现形式。近景实,远景虚,中景次之。虚实结合,相互呼应,便能塑造出画面的空间感。虚与实是艺术创作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在画面的呈现中,虚与实都是艺术表现形式。所谓“实”,指的是画面中的色彩、线条以及客观存在的具体物象,艺术家将这些实象完整呈现在我们的视觉面前,是可以被感知的具体存在。所谓“虚”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具有可感知的性质,是完整的艺术作品中的一部分,是艺术家对画面的处理方式,是通过感官感知不到的具体存在,虚象并不是完整的呈现在画面之中,虚象需要观者通过客观存在的事物引发联想来产生共鸣,虚象不是观者脑中已有的存在,而是通过艺术家所创作的画面中的具体存在的事物让观者所产生的意识,观者通过这一客观存在于画面中的事物进行联想引起共鸣。写意花鸟画大师徐渭开创了大写意绘画形式,他的笔法非常的豪放,自如挥洒,不追求形似,只追求笔墨的趣味和画面的整体意境,《墨葡萄图》就是他典型的代表作品,以狂草笔法入画,信笔挥洒,笔走如飞,笔墨狂放不羁,一气呵成,恣纵挥洒,激情奔放,肆意洒脱,不拘束于形状的相同,运用水墨的大写意与酣畅的笔墨,淋漓挥洒,描绘了没有人采摘的野葡萄隐隐约约暴露在用墨点堆积成的残败枯叶中,使得整幅画面意趣横生。一颗葡萄树上的一支微微下垂的水墨葡萄,藤蔓摇摇欲坠,高低错落,枝叶前后掩映,有着奇特的布局和新颖的构图,葡萄墨色不尽相同,有大的、有小的,形状各异,葡萄晶莹剔透,右上角的大枝干苍劲有力,其他枝干错落低垂,葡萄生长茂盛,近处的葡萄颜色稍重稍实,后面的葡萄叶朦朦胧胧,加上笔法非常抽象,使得画面留下了大量空白,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具有趣味性。这幅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古拙淡雅的意境,画中的花木于“似与不似之间”,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營造出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画面中的大片留白,都使整幅画显得别有韵味,从而成就了一幅传世之作。“留白”是对画面中写意花鸟画的画外意境延伸,不仅给画面保留了一份余地,更是给观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八大山人代表作《竹枝图》,将一枝一杆以及些许竹叶作为画面的主体,寥寥几笔,以少胜多,画面简练概括,却极富有深意,画面中大片的空白,附上作者本人的印章与题名,与树木契合,融为一体,相互呼应且生动绝伦。
“留白”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出情感的表达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人的主观情感,另一种是客观物象自己本身。主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感觉,在客观事实面前产生的心理反应。正确的“留白”能给人以心情舒畅、心情愉悦这种正面的心理反应。而一些不恰当的“留白”则让人心情压抑,画面中缺少“气”的挥散。正确的使用“留白”是借画抒发作者自己感情的重要方法。客观事物本身的固有色及其他特点也直接影响留白,最典型的便是雪景的刻画。在雪是白色的这一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雪景创作时,必須用留白的方式表现雪景,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客观自然规律。画家对雪景的直接感受,自然而然的应用上留白。所以通过留白来表达情感,要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留白,这样才能引导观赏者正确的体会作者自己本身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
四、写意花鸟画中留白的具体方法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留白”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S”型留白又叫“之”字型留白,这是最传统、经典的留白方法之一。对角线构图式留白,是用画面中的物体将画面相对的两角连成一条线,称之为对角线。取角留白就是取画面的一角画主题物向画面的中间延伸。中国写意花鸟画的“S”型留白与西方的“S”型构图殊途同归,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太极阴阳图,不仅对立且同一,动静结合,疏密相宜,合则分,分则聚,它的适用范围极广,主要适用的画面有长方形画面、正方形画面、横向画面。在画面中将物体按照“S”型排列,其余的地方留出空白,并题字或者盖章调整疏密关系。陈之佛的代表作品《瑞雪兆丰年图轴》正是用了“之”字型留白的艺术表现形式。画面以松树将作品进行分割,作者截取了一段年岁已久的松树,在画面中其蜿蜒旋转向上生长,整个画面被蜿蜒的松树分割,黑色的喜鹊分别占据了画面的一上一下位置,相互呼应,使画面别具一格,也把松树的长势姿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通过留白贯穿了画的整体气韵,后面的这处留白,可以是天空,可以是黑夜,也可以是水面,给观赏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对角线构图,将画面相对的两角连成一线,称之为对角线。这样对角线的两边分别留下两处空白,空白的大小可以自己调整,不要太平均才能显得画面和谐有序。对角线式构图,使画面更具延伸感与稳重感,具有无限的张力色彩。崔白所画的《双喜图》正是采用的对角线式“留白”,这幅作品描绘的场景是秋风萧瑟的深山,主要是枯叶凋落,万物萧条,一片荒凉的场景,画中枯树作为对角线将画面一分为二,树下的野兔与树枝上的喜鹊高下对峙,上下呼应。画面中留出的空白更显萧瑟空旷寂寥,让观者感到意犹未尽,使主体就更加的突出,简洁明了。全图章法开阔,恰到好处的留白,使其意境深邃而幽远,采用这种留白方法是一定要在不变中找变化,对角线不能太直,否则容易显得画面过于死板生硬。
宋代时有出现的折枝花式构图程式,在北宋中叶已成为了花鸟画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延续至今,成为了一种特定的绘画程式,其包含着截取与折枝两种表现形式,二者通过截断式的树木花草,以小观大,以少胜多,进而扩大了自然界中的艺术意境,画家通过折枝的构图形式主要描绘出花草树木截取的其中一段,突出主体物,在小小的构图中巧妙的处理画面的起势,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周围的留白让其意境更为深邃,截取有法,画其精髓,不拘泥于整体,简单的构图,恰到好处的布局,展现出了自然万物的欣欣向荣,使画面更为疏朗。宋代折枝花主要运用于宋代花鸟小品画,它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代表作有马远的《倚云仙杏图》,此图截取了一支淡雅的白色杏花,清零润秀,画面只画出了花枝的一部分,从画幅左角伸出,向右上角延伸,花枝向右上角曲折盘行,夸张的枝干姿态中端分出两支,一支向上一支向下,其用笔精细工整,设色浓重,整幅画面留有大片空白,着重强调折枝花卉的华贵艳丽,苍茫的枝干在空旷的画面中更加突出,枝干上层层盛开的花朵以及含苞待放的花蕾在周围静谧环境的衬托下,更显挺秀的姿态之美。
五、结语
在写意花鸟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每一幅作品都有“留白”的艺术表现方法。“留白”似乎已经成为了画家构思作品离不开的一种方式。随着当代的写意花鸟画在不断的变革,画面中留白的形式也变得层出不穷,正确的留白不仅能表达出画的空间感,更能体现出画的意境,给观赏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写意花鸟画利用“留白”这一艺术手法,给了画面最大程度的意境传达,更是将写意花鸟画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画家们利用较少的笔墨语言,减少物体的刻画,以少胜多,深化内涵,“留白”这种富有深意的艺术表现手法,给观者带来了无言的视觉体验。“留白”是写意花鸟画表达形式的精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这种精髓,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更好的发展、传承写意花鸟画。
参考文献:
[1]刘钢纪.六法初步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18-25.
[2]董欣宾、郑奇.六法态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22-27.
[3]陈建明.中国画六法初探[J].山西工艺美术,1983(01):15-19.
[4]李传真.骨法用笔的当代性价值刍议[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02):30-40.
[5]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6]叶尚青.中国花鸟画史[M].杭州: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7]罗淑敏.一画一世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孙桂英.谈“骨法用笔”[J].美术大观,1998(02):23-44.
[10]宗白华.意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