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 原来如此

2021-06-06 08:46詹德宣
广东教育·高中 2021年5期
关键词:典籍天问团圆

詹德宣

写好作文离不开丰富的素材,不少同学平时也摘抄了许多资料,可一上考场,还是两眼发晕、“江郎才尽”呢?也许你们积累的只是素,未经加工,没有成材,无法运用。其实同学们,除了摘抄,再多加一道工序——梳理,很可能就让素成荤、让料成材。以下三则,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就地过年

[素材概要]就地过年,也叫原地过年,指春节期间不返乡,留在工作地过年。2021年1月初,中国多地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各省市陆续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企事业单位职工就地过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为重点企业和其他春节期间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组织农村劳动力春节后有序外出务工,确保员工健康安全、企业生产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据统计,今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就地过年人数比往年增加了4800万。

[素材分析]首先,对团圆的新解,平安健康就是最好团圆。作为最具有仪式感的传统节日之一,本是合家团圆的大好日子,然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许多人不得不面对无法与亲人团聚的现实,选择就地过年。做好个人防护,是对我们的家人最大的关爱。平安才是最好的团圆。与挤进归乡大潮相比,就地过年无疑更安全。这个春节国内疫情没有出现令人恐慌的波动,就是对这一倡议最好的证明。

其次,春节团圆是感情刚需,为各级政府暖心之举点赞。“就地过年”的关键在于安心。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各地各级做好“就地过年”的安心、稳心、暖心工作,给予物质保障与人文关怀。从真金白银的补贴,到手机流量、健康服务、免费的图书馆体育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外地人同样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就地过年,原来“处处是家乡”。

再次,有国才有家,中国人民了不起。在疫情期间,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度难关。就地过年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付出。人们愿意拉长思念,将团圆让渡,是为了把疫情防控得更好,让过去一年国家和社会为抗疫付出的所有努力不白费。这种付出会被岁月铭记。我们曾为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尽己所能,守望相助。

[适用话题]文化理解与传承 家国情怀 疫情防控 社会治理 团结互助

天问一号

[素材概要]2020年7月23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天问”系列任务)的大幕正式拉开。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被火星捕获,开始绕火星飞行,飞行的方向也已经通过一次平面机动从绕着火星的赤道飞变成了绕着火星的南北极飞。绕火星飞行,是我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三步走任务“绕、着、巡”中的第一步,也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2月5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天问一号传回的首幅火星高清照。2月12日,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的影像也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

[素材分析]其一,中国人航天梦,在浩瀚的宇宙绚丽绽放。“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人走向更远深空的关键一步。从致力于建设几百公里高处的空间站,到深入探索38万多公里远处的月球,再到不辞数亿公里的星际长途跋涉与火星邂逅,中国航天的一步步稳扎稳打,铭刻着为实现深空探索目标的执著努力。

其二,迎难而上,勇于开拓,华夏儿女从未止步。太空活动以富有挑战性著称,行星探索尤其具有高风险、高难度的特点。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的火星探测行动,迄今为止成功率只有一半左右。动辄以亿公里计的旅程,超远距离的通信延时,与地球截然不同的复杂陌生环境,还有种种未知的危险,都需要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去破解难题。

其三,“天问一号”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从“嫦娥五号”月球取样归来,到中国空间站建设成功首飞;从“奋斗者”号达到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到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量子优越性”……一次次的进步与突破证明,只要保持创新的决心和勇气,矢志走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能用科技的自立自强支撑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适用话题]中国梦 中华复兴 民族自豪 科学探索 进取精神  自主创新

《典籍里的中国》

[素材概要]《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于牛年新春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素材分析]首先,典籍鮮活,让中国文化焕发强大生命力。说到古籍,人们总会觉得它们晦涩难懂,产生阅读的抵触情绪,更别说对古籍中的内容产生共鸣了。《典籍里的中国》将话剧、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手法融为一体,从而生动地展现经典里的思想文化,拉近了我们现代人和经典的心理距离。

其次,节目的严谨性,让文化传承保持端庄。节目团队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酝酿、打磨,走访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咨询多位专家学者,并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严格把关,确保学术严谨性和表达准确性。首期节目《尚书》一共咨询了65位相关专家,查询了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整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剧本前后修改了53个版本。每一个细节,都透出专业精神。

最后,节目的创新,让文化传承更有活力。节目在进行形态创意和主题设置时,充分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萌、趣、情、识营造共情体验和艺术共鸣,并创新舞台表现手段,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视角相结合。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适用话题]文化自信 文化理解 文化传承 中华精神

通过对素材的概括、分析和话题运用延伸,让原本的一个热点事件,变成写作的好材料,上到考场,触碰机关,信手拈来,让作文内容丰厚、情感丰沛。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典籍天问团圆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的绝招
盼团圆等
团圆的日子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