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一封不是写给父亲的忏悔信

2021-06-04 17:56杨枫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隔阂铁道朱自清

杨枫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是主动不见,还是父子隔阂?需结合背景资料)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点明是追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祖母为何而死?原是被父亲气死)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为何交卸?原来是咎由自取)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触发、呼应心中的荒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朱自清此时会作何感想?为祖母去世而伤心,为父亲荒唐而恼怒)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看似安慰儿子,实际上是安抚儿子,为自己开脱。父亲应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了儿子的情绪。)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家境为何颓唐?父亲荒唐之害)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家里丧失人口,有了亏空;赋闲:家中断了收入。)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到南京谋事,呼应“差使也交卸了”和“赋闲”。)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无关,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次要,背景,略)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定——不放心——踌躇——终于决定自己去,父亲为何如此“踌躇”?事忙?有愧?父亲的架子?)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自己去好在何处?可以多陪伴一会,可以亲自照顾帮扶,还是借此弥补心中的愧疚、减轻自己的负罪感?联系前文,合理的解释有二:父亲事忙,但又想和儿子多待一会,母亲刚去世,珍惜亲情;心中有愧,犹豫之后仍然希望以此来做一些弥补。)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主动)和他们讲价钱。(讲价,呼应前文亏空、借钱、赋闲。生活的变故迫使父亲在经济上精打细算)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父子之间言语沟通方式的不同,一处隔阂;写作时的反思与悔过)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为何要靠车门的?应当是让行动更为方便。“拣定”一词也需留意,说明父亲为“我”挑选座位是花费功夫做了一番比较的。)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紫毛大衣是父亲的礼物,是在家庭凄凉的情况下父亲做的。爱。)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父亲对“我”的嘱咐。关爱。)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父亲对茶房的嘱咐。关爱。)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不“聪明”在何处?不能够理解父亲为何这样做。当时真不理解吗?未必,应当是理解而不接纳。如此写,以表达自己的悔意。)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過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父亲为何不肯?为何要亲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探”已经不是利索的行为,而是试探着下,而又“慢慢”,可见父亲腿脚不利索)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攀、缩,是攀爬的姿态,笨拙。努力,则是“我”眼中看来。)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为何落泪?为父爱而感动,还是为父亲的老迈而感伤?)怕他看见,(怕惹他担心?抗拒父亲的爱?)也怕别人看见。(怕惹人嘲笑)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搀,是对父亲爱心的回应。隔阂此时其实已无。)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倾尽所有)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是紫毛大衣,贵重)。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儿子做了一些事,故而轻松。是“我”眼中看来)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渴望儿子与他联系,牵挂)我望着他走出去。(“我望”,目送)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明“我”还在看,他回头看,说明他的不舍)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不必送)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望”了许久)我便进来坐下,(“便”,不是痛快,是无奈)我的眼泪又来了。(为何流泪?)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各自奔波的经历,朱自清也成为父亲,对父亲多了一些理解,也多了一些原谅)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点明近几年来父子关系其实并不和谐,争吵等等必然不少。通过追叙父亲年少的经历,表达对父亲的理解和原谅。“不同往日”,是往日父子关系还好,但近几年不好。)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不见”是儿子对父亲的反抗与示威,父亲从两年的“不见”中,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人之老矣,对亲情、家庭愈发看重)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是“写了”不是“回了”,父亲主动寻求和解)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身体平安是事实;膀子疼痛是给自己的台阶,解释说明之前为何没有给朱自清任何回复;父亲说自己将死,则是委婉向儿子求饶,呼唤儿子和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个背影是父亲真正是父亲的时候,父爱最浓的时候)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渴望见到父亲,说明已经原谅父亲)

父亲写信,儿子写文,都是在寻求(表达)与对方的和解。

祖母去世,家庭破败,东奔西走,一日不如一日等,是父亲纳妾所引发的后果,是儿子对父亲的不满和愤怒,这是隔阂的核心所在。但不可忽视的还有,旧时代的父子关系本身就是比较疏远的。而送行、叮嘱茶房、买橘子、告别等,则是父爱的一种表达,即使是抱有弥补愧疚的想法,也无法否认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这里的父亲是啰嗦的、不漂亮的、笨拙的、迂腐的,但这时的父亲才是可爱可亲的父亲,而不是让人敬而远之的父亲。所以“最不能忘记”,虽然不被年轻的儿子理解和接纳。

基本上每一个为人子女的,都曾感受过父母的让自己有点难以接受的爱。自身能力逐渐成长的同时,父亲高大形象的瓦解也是每个人都将经历的;矛盾冲突也几乎是必然会产生的,最后的和解也是必然的。

我们也可以认为文章讲述了生命与死亡意识,但这恐怕并不是作者的本意。——朱自清本身是要写一封“忏悔信”的,虽然读者并不是父亲。

(作者单位:河南省全人之美教育科技研究院)

猜你喜欢
隔阂铁道朱自清
朱自清的较真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铁道上的碎石
铁道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研究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画语录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