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林,肖祥生,舒晓亮
(湖南省洪江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洪江418100)
蝇蛆病是由羊狂蝇、牛皮蝇、麻蝇、丽蝇、绿蝇的幼虫寄生在动物天然孔、伤口引发的一种疾病,使侵袭伤口、皮肤和粘膜受到损害,引起自体中毒死亡[1]。2018年5月,湖南省洪江市部分养殖场发生山羊伤口蝇蛆病,在诊疗工作中发现丽蝇、绿蝇幼虫引发的伤口蝇蛆病对动物损害最为严重,幼虫在组织内生长发育,产生的毒素引起伤口组织肿胀,受损范围不断扩大,主要症状为皮下结缔组织炎性肿胀、坏死、瘙痒、溃疡、皮肤坏死脱落和自体中毒死亡等症状,感染年龄不分大小,部分养殖场管理不善,治疗不及时,致死率高达100%,成为最近几年山区山羊养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寄生虫病,直接影响了山羊养殖效率。现将病例诊疗处理情况及回访情况总结如下,旨在为我省防治山羊伤口蝇蛆病提供参考。
2018年6 月13日,岔头乡大沅村山羊养殖户反映,饲养的68只南江黄羊经常出现死亡现象。从2018年5月18日开始发现有个别山羊的腹部、股部长有“包包”,以为是羊脓疱病,开始没有注意,病羊精神不振,行动缓慢,放牧后独自一旁尖叫,有时靠在树上摩擦挠痒,有的只羊颈部至肩部的整块皮肤全部脱落,2~3天后死亡,截止6月13日先后死亡了13只。畜主购买头孢、青霉素、磺胺药等畜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无任何效果,感染率高达27%,死亡率高达100%
该养殖户在存栏的羊群中发现有6只山羊皮肤上长有大小不同的皮肤脓包,分别长在颈、胸、腹、股和四肢的腿部皮肤上,大小不一,有的出现皮肤整块脱落,其中严重的1只山羊右腿后肢从跖骨下端关节以下趾骨全部坏死脱落,感染部位表面毛发上沾满组织液结痂,不断有组织液流出,布满了苍蝇成虫和蝇蛆(如图1、图2)。脱毛后发现脓包中央有一个伤口,伤口周围皮肤发紫,周围红肿。脓包较小,症状较轻的羊只食欲正常,症状较重的精神不振,身体寒战发抖,行走步态不稳,厌食,测得体温38.2℃,脉搏86次/分。
局部检查发现:感染部位皮肤肿胀凸起,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凸起部的中央顶部皮肤破损或有溃疡,从伤口流出淡红色的组织液,按压病灶部位坚硬;打开伤口,内有大量蝇蛆生长,在皮下结缔组织内活动活跃,病变部位皮下受损严重坏死,有的损伤面积达将近10~20厘米(如图3、图4)。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确诊为羊伤口蝇蛆病。
伤口较小的直接进行处理,剪去伤口周围的毛发,清理病变部位的蝇蛆幼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切除坏死组织,消毒后涂上红霉素软膏等抗菌消炎药膏,将伤口放入一颗阿苯达唑阿维菌素药片后用医用纱布进行包扎,2天换一次。
皮下疮口面积较大的病变部位处理难度较大,首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清理伤口,用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或把阿苯达唑阿维菌素药片碾碎成粉后与生理盐水混合),将药液用注射器灌入伤口深处,再用沾有混合药液的医用纱布填塞伤口引流。第2天取出纱布清理,冲洗处理死亡的蝇蛆虫体和坏死组织,伤口消毒处理后重新包扎,用于引流和包扎的纱布必须用阿苯达唑阿维菌素药液浸泡,2天一次。同时肌肉注射樟脑注射液2mL,磺胺对甲氧嘧啶15~20mg/kg·bw+500 mL生理盐水输液[2],1天1次,连续5天。
图1 山羊股部皮肤坏死脱落病灶
图2 山羊颈部皮肤坏死后脱落病灶
图3 脓包蝇蛆寄生及分泌物
图4 蝇蛆寄生引起的组织坏死
全群立即注射驱虫药进行驱虫。(1)阿维菌素或者伊维菌素注射液[3]。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0.2mg/kg·bw颈部皮下注射[4]。(2)5%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按0.2mL/kg·bw,重复用药2~3次,每次间隔5~6天[5]。
通过对病羊采取感染疮口的清理消毒,控制并发感染和预防自体中毒等措施,5只康复,1只因伤口坏死面积过大死亡。症状较轻的2天后基本恢复食欲,病变部位组织变软,伤口开始干燥,没有分泌物流出,症状较重的经过14天2个疗程的治疗,基本痊愈,治愈率83.33%,死亡率16.67%,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由于过去山羊伤口蝇蛆病在我市较为罕见,当地兽医和养殖户都是第一次接触,对疫病的治疗处理生疏,早期临床检查容易疏忽大意,与皮肤脓疱病容易混淆,容易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预防疫情的再次发生,发动全市乡镇动物防疫员在全市各乡镇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推广防治技术。通过全面排查,2018年先后发生疫情4户,存栏山羊281只,疫情排查前发病28只,死亡26只,治愈2只。摸清疫情后的感染山羊得到及时治疗处理,全部康复(如表1)。
2019年、2020年的5月~9月期间,在全市开展羊伤口蝇蛆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回访工作,2019年发生山羊伤口蝇蛆病养殖户4户,存栏279只,发病49只,治愈47只,死亡2只。2020年发生24只,无死亡病例(见表2)。
表1 2018年山羊感染伤口蝇蛆病疫情排查、治疗情况
表2 2019年~2020年羊伤口蝇蛆发病治疗情况调查回访统计表
山羊伤口蝇蛆病是一种地方散发性疾病,主要特点为群体感染率高、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是由麻蝇、丽蝇等昆虫幼虫侵袭伤口,在皮肤和皮下疏松的结缔组织内生长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通过伤口感染,如皮肤机械损伤、脓疱病等皮肤病皮肤破裂、芒蜱虫等昆虫的叮咬伤口,丽蝇、绿蝇成虫在受伤的皮肤伤口毛发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从伤口侵袭组织,引发皮肤组织炎症,幼虫在皮下疏松的结缔组织内活动,蝇蛆代谢产生的毒素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发炎,造成大面积溃疡和皮肤坏死,最后因皮下组织损伤面积过大,机体通过伤口吸收过量的毒素,导致自体中毒死亡。
治疗病例在采取局部伤口处理、抗菌消炎的同时,必须辅以输液强心、预防自体中毒等措施,治疗效果才能明显,病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伤口清理后用阿苯达唑阿维菌素药片浸泡药液灌注,杀死伤口内的蝇蛆,并用阿苯达唑阿维菌素药片浸泡纱布引流,防止蝇蛆成虫二次产卵繁殖。
通过本次疫情的处理和后期跟踪回访,调查发现山羊伤口蝇蛆病和养殖场饲养管理及放牧环境关系密切。养殖场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羊只的活动行为,一旦发现羊只皮肤病变,必须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山羊脓疱病等皮肤病防治,减少皮肤开放性伤口产生机率。此外,栏舍选址也非常重要,栏舍一定要建在开放、通风、向阳的地段。做好夏季栏舍防蚊措施,夏秋季节是牛虻、蚊等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季节,要做好栏舍防蚊设施,定期灭蚊。尽量避免减少在茂密的林间溪沟放牧,减少与牛虻等吸血昆虫的接触。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根据当地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确保养殖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