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振,王 昱
(江苏省阜宁县水务局,224400,阜宁)
江苏省阜宁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尾闾,县域面积1 439 km2,人口112 万,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6 万亩(1 亩=1/15 hm2,下同),县境内水网密集,射阳河、通榆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流域性河道交汇融合、通江达海。阜宁作为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地区和农业大县,近年以强化农业节水全过程管理为手段,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成效。2020 年,全县年用水总量约7.16 亿m3,其中农业实际用水量为3.8 亿m3,占年度下达计划4.5 亿m3的84%,全年农业节水约7 000 万m3,年减轻农民用水负担约2 000 万元。
自2017 年以来,阜宁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促进农业节水的“牛鼻子”来抓,全面推行“协会运行到位、计量设施到位、水权明确到位、水价核定到位、协商定价到位、水费收缴到位、长效管护到位、专业维护到位”等八个到位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全县成立20 家镇级用水协会、207 家村级用水协会,协会是非营利性民办公助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主要从事农业灌溉的科学用水以及对辖区内泵站的维修和管护。改革前,农业灌溉主要由农户自行负责,由于农民群众没有掌握科学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等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改革后,用水协会向群众作出负责统一供水排水的服务承诺,不仅负责按时供水到田间,而且负责及时排放水,在节约灌溉水量的同时,免去农民灌溉用水的繁琐劳动。
全县灌溉泵站、流动机泵共安装计量设施2 868 台,达到计量设施安装全覆盖,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农业节水夯实了基础。
阜宁县按照维修费、燃料及动力费、职工薪酬、管理费用、生产费用等5 项成本,核定农业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在6 分5 厘~8 分7 厘之间。结合计量设施的安装,实行明码标价、用水计量。同时,出台《阜宁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暨节水奖励政策》,对比用水计划,每节约1 m3的水奖励用水户1 分钱,提高农业用水户节水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阜宁县出台并严格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超定额用水量达5%以上、不足20%的部分加收50%农业灌溉水价;超定额用水量达20%以上的部分加收1 倍农业灌溉水价。通过多用水多付费的价格制约,增强了农民的节约用水意识。
近年,阜宁县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务、国土、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整合涉农资金,统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节水型水利设施配套。“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整合大型灌区改造、千亿斤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资金近5 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7.8 万亩,建设灌溉泵站78座,防渗渠道636 km,生态河道113条。通过淘汰老旧泵站,对干支渠进行疏浚配套和防渗处理,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水资源流失和土壤渗漏。同时,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技术,促进农业节水。阜宁县古黄河堆上有农田面积3 万亩,由于地势高、粉砂土质,保水、蓄水功能极差,农业产出效益低下,导致群众因水致贫。从2017 年开始,阜宁县整合项目资金,在堆上发展低压管灌、喷滴灌等节水灌溉面积3 万亩,其中1 000 亩采用世界先进的以色列滴灌技术。通过泵站自动化运行、管道灌溉和安装流量计,采用轮灌、续灌等方式,为当地的“林果小镇”建设提供了水源保障。过去,当地种植旱谷作物每亩田需水约300 m3,现在每亩田只需灌溉水约35 m3,相比传统灌溉区每年可节约用水795 万m3。
通过用水协会的专业管理,过去的续灌、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转变为现在科学的轮灌模式,采取先高地后低地、先远地后近地、渠系水灌低地的灌溉方式,保证每一片田块都能得到有效灌溉,提高了水资源使用效率。
通过技术措施,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时期的灌溉需求,适时适量提供灌溉用水,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阜宁县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技术 缪宜江 摄
积极推进农业种植方式变革,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设施农业30 万亩,减少灌溉水蒸发消耗,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长灌水间隔时间。
近年,阜宁县在农业节水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高效节水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措施,进一步推进农业节水。
一是健全排灌体系。统筹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等项目,完善防洪、灌溉、降渍、排涝四套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节水效能。
二是推广节灌技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集成推广喷滴灌、土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工程节水,提升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节水效率。
三是强化长效管护。统筹安排使用涉农资金,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精准补贴和奖励机制,健全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协会运行管理等“三位一体”模式,把农业节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