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给猝死的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其内涵可以浓缩成“因病突然死亡”6个字,这6个字准确精炼地概括了猝死定义的三要素:即患者已经死亡,是自然死亡,是突然发生不可预料的死亡。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应是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也有人认为可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
猝死可分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大类。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大约占猝死的80%。201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计,每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达54.4万例。
常见的非心源性猝死病因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多种心脏病可致猝死,患者既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冠心病 最常见猝死病因,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这类患者是死于急性心肌缺血。
★致命性心律失常 青少年猝死的重要病因。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均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向脑组织和全身输出的血液不足,出现休克和晕厥。若心脏停跳持续5分钟可引起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和死亡。
★爆发性心肌炎 早期病死率极高,是导致儿童和青壮年心源性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心肌炎的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很类似,仅仅是“有点不舒服”,很难引起重视。
★肥厚性心肌病 为青少年猝死的常见原因,漏诊率较高,50%患者有家族史,建议存在猝死家族史者要进行超声心动图筛查。
★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可导致心脏的电生理活动紊乱,增加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有时病毒感染和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累及心脏电传导系统,使患者猝死风险增加。
★心脏瓣膜疾病 又一个主要的心源性猝死原因。心脏瓣膜疾病如重度主动脉狭窄,可引起心脏流入主动脉的血液严重减少,心输出降低,导致心源性猝死。
★川崎病 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某些患者对多种感染病原(病毒、细菌等)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血管炎。川崎病多发于幼儿,是幼儿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年曾患有川崎病也可引起患者成年后出现心肌梗死。
除此之外,高负荷压力、身体过度透支可诱发心脏突然产生功能障碍,也会导致猝死。
心源性猝死虽说根源是心脏基础疾病,但大多数猝死的发生都与诱因脱不了关系。
★熬夜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熬夜、通宵加班或娱乐现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常态。这些人奉行“趁年轻、身体好,用多干、多挣、多享乐来拓宽生命的宽度”。这种透支身体会造成过度劳累,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律失常的诱因,严重的情况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生活不节制 近年来,因青少年活动减少、暴饮暴食的情况增多,身体超重、肥胖人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正悄然从中老年人群向青少年延伸。
★吸烟 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
★高血压 堪称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我国中青年人群(18~35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2%,超重和肥胖是其重要诱因。缺乏控制或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如转化为高血压急症,后果严重。
★高血脂 高胆固醇是冠心病重要的且有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为冠心病,增加猝死的概率。
★抑郁 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我国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其他诱因 情绪激烈波动、气温骤变时低温寒冷刺激、剧烈的体力活动、酗酒、瞬时过度用力等。
动脉粥样斑块是存在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团。这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斑块破裂,就会立即在相应的血管内激发凝血功能,几乎在瞬间形成血栓,将冠脉的某分支堵塞,导致心脏突发缺血,即急性冠脉综合征,使患者处在生命危急关头。故防止斑块形成是从根本上预防猝死的最佳途径。
主要的预防方法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摒弃恶习(如吸烟)等,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第一道防线失守,就要注意防护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只要斑块不破裂,就不会发生冠脉综合征,多数情况下也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主要预防措施是:在科学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用调脂药物,定期去医院检查。调脂药物主要是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起到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斑块破裂了,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有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
室颤是心脏停搏的一种类型,是心脏急性缺血时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室颤,心脏就失去了泵血功能,血液循环停止,患者九死一生。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预防室颤的发生极其重要,主要措施包括静、卧、服药、呼救4个步骤。
静:指发病后患者要安静、镇静及冷静。冠脉综合征发生时,患者的心肌极度缺血,此时任何增加心脏做功的因素都可能加重病情,诱发室颤。故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卧:患者应就地休息,不要走动,全身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心脏负担,以减少室颤的发生。
服药:冠脉综合征发生后,推荐患者口服的药物有3种: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美托洛尔。硝酸甘油的作用是减少心脏负荷,扩张冠状动脉;阿司匹林的作用是对抗血小板,减缓血液凝固;美托洛尔的作用是降低心脏耗氧,防止室颤发生。如无禁忌证,3种药物都要服用。
呼救:即立即呼叫救护车,并且强调需要带除颤器的救护车。要注意:一定要等医生来,千万不要自己去医院。在没有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去医院极其危险,患者途中有发生室颤的可能。
患者已经发生了室颤,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心肺复苏。通过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为患者建立血液循环,以终止死神的脚步。
主要措施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复苏操作不能停顿,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患者可能还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