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永宁街中心小学 广东 广州 511300)
体育作业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延伸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有效途径。但近年来有关于体育作业的相关研究,大多只关注于作业如何开展与应用,而忽略了对作业本身的研究。对此,将身体练习体验理论、归因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以体育家庭作业选择与设计、评价作为切入点,进行实践探索以及归纳总结,得出小学生获得积极运动体验的途径,并借鉴国外作业布置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相应策略。这对更好地使学生在体育作业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
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的身体练习的行为,是指在参与练习过程中的听讲解和看示范、模仿动作和动作练习、纠错反思和自主练习、实践运用和自我评价的表现。在教学过程初始阶段,严格按照身体练习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等的要求进行行为控制。随着体育学习的深入,良好身体练习行为的形成,视情况进行相应的放松,直到体育学习目标的达成。这种对身体练习行为的“先严后松”,能使学生更加容易达成体育学习目标且能够持久保持已习得的运动技能,满足其自身参与运动锻炼的技能需求,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能有更好的运动表现,为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动机,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伴随着运动技能的学习,而一项运动技能从泛化阶段进入到自动化阶段需要进行不断的身体练习,与之相伴的则是技能练习过程中得到的一系列身体练习感受。良好的身体练习感受应是从初期的肌肉酸痛、动作不协调、情绪紧张、完成度不高等较低身体感受水平,通过一次次学习、纠错、反思的练习中,学生的身体开始逐渐放松、协调,运动动作的完成度不断提高,运动表现的持续提升,积极的心理感受得到强化,从而到达较高水平,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学生的身体练习认知,是指学生本体在参与体育练习的过程中对内外信息的加工过程。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在遭受挫折时产生错误归因或错误的技能认知,出现对运动技能的错误理解、抱怨、逃避、甚至反感情绪,从而产生消极的运动体验。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关于行为结果的因果知觉直接影响他们随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并构建了其理论模型。通过模型的分析可发现(图1),学生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遭受失败或成功时通过正确的归因,能提高参与运动的动机,结合正确的运动技能辅导从而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图1 韦纳归因模式分解图
日本和美国皆有着十分完善的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布置体系,通过对两国的体育家庭作业教材的研究发现:日本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布置大多以完成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为主,其作业的内容通常是以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或一个体育游戏,作业中会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给出相应的技术动作要领,作业的提示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由学生去理解完成,并强调父母参与完成和进行主观评价;而美国的体育家庭作业则更注重家校合作,教师给孩子布置作业,由家长监督与反馈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意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作出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对作业进行相应调整,其作业内容由某个类型的身体活动或游戏和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组成,由孩子自行选择完成,作业的完成常常需要家长和孩子一同完成,有时还需要几个家庭一同完成,并设立家长参与锻炼的分数奖励,同时作业内容还包含了该项运动的好处、注意事项,让孩子了解到该项运动的好处。
通过对两国体育家庭作业情况的分析可知,美日两国的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在内容的选择上由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练习与相关运动知识结合而成,难度适中,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达到为佳,且应具备一定的选择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差异性;在内容的设计上,设立挑战目标,以游戏、亲子合作完成等形式由浅入深、逐步诱导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并且两国的作业的评价方式既有主观评价又有客观评价。值得我们借鉴。
作业的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这一活动中应该达到相应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一份体育家庭作业能否充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作业的目标设计是重中之重,目标定太高学生往往达不到相应水平从而感到沮丧,获得消极的运动体验,久之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目标太低则使学生无法从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同时又无法尽可能的发展学生能力,久之容易导致积极的运动体验消退。在进行目标设计时,目标难度应是学生需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达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应是由从一开始的无法完成,通过预设次数的练习后能够基本完成,再通过自行练习达到圆满完成。同时应注重每次作业之间目标难度系数的波动配置,松紧结合,且关注学生能力的差异,分层设计目标难度,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是体育家庭作业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作业中练习的方向,而一次优秀的体育家庭作业,应该由运动与健康知识、素质练习、游戏、各项体育运动的技术练习等有机结合,再根据日常课程进程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选择编排,如,水平阶段一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认知能力较差、同时对身体的控制相对较薄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等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发展身体的游戏为主其他为辅,通过外部刺激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运动爱好,以利于后期的体育学习;水平二的学生在前水平的基础上认知能力与身体控制能力得到很好提升,逐步形成运动兴趣差异,故在其内容的选择上应以游戏和运动技术练习为主其他为辅,在游戏的外部刺激下通过技术动作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对某些运动项目的运动爱好,同时逐步渗透运动与健康知识,使学生产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水平三的学生对身体控制达到较高水平、身体快速发育、认知能力显著提高、自我意识进入由外化转向内化阶段,此时的体育家庭作业安排应以素质练习、运动技术为主,运动与健康知识次之,辅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安排,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和强健的体魄提高运动表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形成良好的运动体验。同时应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差异在以某项运动或发展某项素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多项内容供其自由选择,使其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体育家庭作业能否实现目标往往取决于其内容的设计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专注度和自制力不太稳定的阶段,在遇到难题时容易气馁。所以,应根据作业目标的要求,将总体目标分段设置成一个个容易达成且操作性强的小目标,同时预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将解决方法以小贴士、小练习等形式指导学生练习,并在其中增加鼓励用语,逐步达到目标要求,使学生将无法达成的动作在一次次完成小步骤的过程中试错、思考、解决从而达到作业的目标要求,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时,作业内容的设计应强调学生与家人、同学的互动,互动的形式多样,如,家长、同学与其一同完成一个任务、玩一个游戏(站立摆字、双人三足、拍七令等);家长在孩子练习过程中为其提供保护、进行监督、分享成果;定期布置一个群体性游戏、体育造型动作等;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家长与学生间分享和参与。通过一系列互动行为,使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增加自信、解决问题、分享成功,从而达到获得积极运动体验的目的。
评价是体育家庭作业中起着导向作用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一个良好的评价方式往往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促进其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因此,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内容不应只是单纯的锻炼目标的达成或技能知识的掌握,而是要将学生的目标达成、情感态度、活动收获、活动参与、拓展创新等相结合,评价主体由学生、家长、教师、活动参与者共同构成,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作业活动,并对目标达成结果进行合理的归因,利用评语等方式适当引导学生将成功结果归因于能力等因素,将失败结果归因于努力程度等因素,提高学生自我效能,促进其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1)学生体育家庭作业中获得积极运动体验的途径主要为严格控制的学生身体练习行为;学生的身体练习感受不断得到积极的心理强化;合理地对练习结果进行归因;
(2)日美两国体育家庭作业布置内容呈多元结合,难度适中,且具备一定选择性,突出学生差异性,以游戏、亲子合作完成等形式由浅入深、逐步诱导学生,作业评价方式主、客观相结合,值得借鉴;
(3)小学生获得积极运动体验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策略为:目标难度应具有一定挑战且有难度系数波动配置,根据能力差异分层设计目标难度;作业内容应根据多个培养角度与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编排,并关注学生兴趣差异;内容设计应将目标要求分段设置成小目标,预设问题进行逐步点拨,且强调多种形式互动;评价内容应多元结合,评价主体应从多个角度,并正确运动归因强化学生自我效能。
在进行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时,应结合学生锻炼环境以及当地风俗、作息习惯,综合考虑制定作业内容与形式;日常教学中可通过晒图、公开表扬参与度高的学生等方式强化学生及其家长等参与到体育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在学生间形成一定舆论氛围,从外部强化学生锻炼积极性,从而获得更佳体验;在进行作业内容设计时应抓住学生身体发展敏感期,合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