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皖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新冠疫情这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更加深入思考运动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以无锡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为例,分析疫情期间学生的运动状况以及对生命、健康的思考,研究疫情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意识、生活卫生习惯带来的影响,为完善高职院校体育生命、健康、卫生等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对无锡地区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走访,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及电话联络等形式进行访谈,了解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基本状况。同时,利用 “问卷星” ,对无锡地区10所高职院校2018级、2019级学生开展新冠疫情下体育意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共有2874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100%,而后对 “问卷星” 生成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文研究时间段分为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期(2020年3-5月)、线下教学期(2020年5-7月)。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与体育有关联的所有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体反应,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体育行为[1]。为了在疫情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在了解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良好生活方式以及疫情可能使学生产生的生命感悟,尽可能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健康素养,使他们具备抗击疫情所应有的基本知识。 “疫情中” 是指2020年1月爆发新冠疫情至5月份各校陆续返校开学期间, “疫情后” 指教学期(2020年5-7月)。
2.1.1 学生体育卫生健康意识情况
表1 学生体育卫生健康意识调查表(单项选择N=2874)
表1显示,多数学生能主动学习体育卫生健康知识,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身体健康所产生的良好影响,学生在疫情后对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2.1.2 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情况
表2 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情况调查表(单项选择N=2874)
表2显示,疫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表中对 “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 调查显示,疫情中和疫情后不愿参与锻炼的人数分别为237人(占8.25%)、64人(占2.23%)(经x2检验,p<0.01)。疫情后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明显下降说明:其一,疫情给了学生很好的现实教育,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抵御疫情带来的伤害。其二,学生回到学校后有户外锻炼的制度要求及户外锻炼的条件,更能激发学生坚持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
体育行为是以运动作为外在表现形式而实行的有目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躯体活动方式,包括参与锻炼的时间、次数、强度等[2]。本文对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行为从锻炼的次数、持续时间以及锻炼中利用体育器材、场地等进行了调查。
2.2.1 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持续时间
表3 学生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持续时间调查表(N=2874)
表3显示,学生在疫情中与疫情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次数基本一样,这与学生长期养成的不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关。从每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看,各校还应进一步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措施的落实,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2.2.2 体育锻炼项目及场所的选择
表4 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多项选择N=2874)
表5 学生体育锻炼场所选择(多项选择N=2874)
从表4和表5可见,疫情后学生主要是在户外并以徒手及利用体育器材锻炼为主,而疫情中在室内进行徒手或利用器械的锻炼占比较多,显然这与疫情期间为防止疫情扩散所采取的限制出行的措施有关。
之所以在此探讨学生疫情期间在家上体育网课的情况,是因为该形式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更是疫情期间学生难以替代的一种重要锻炼形式。同时通过了解学生对这种上课形式的基本认识,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网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表6 体育网课情况调查表(单项选择N=2874)
表6显示,疫情期间有82.25%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线上体育课是很有必要的,这说明,非常时期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并能够接受线上的学习方式,主流的体育学风是好的。就学习效果而言,觉得线上学习效果很好的占58.32%。对于授课形式,喜欢线下现场教学的占38.14%,喜欢线上学习的学生仅为13.22%,而选择两者兼融方式的高达48.64%。由此可见, “线下为主,线上为辅” 是学生较为认可的教学模式。
从理论上说,一种强烈刺激可以给人以强大的反应。新冠疫情是全社会的一场危机,一定会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健康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反思。上自各级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必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改进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足。2003年 “非典” 给了人们一次非常现实的、接受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契机,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人们的意识逐步淡化,说明我们缺乏这方面持久的教育,各级学校以及卫生部门对人们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因此,后疫情时期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 “身体-健康-生命” 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3],制定长效促进健康的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避免重走 “非典” 过后的老路。
这次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给人们的思想上带来巨大影响,使无锡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出现了明显的向好变化,然而却没能让学生的体育行为(锻炼的时间、次数等)呈现出令人期望的差异,这是需要值得深入思考的。笔者认为:第一,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经过小学、中学阶段已基本养成,虽然他们有正确的体育意识,但在疫情中脱离了学校的管理督促,原先被动锻炼的习惯依旧。第二,本次问卷调查是在疫情假期后开学期间进行的,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不免带入当时的情景,不过这不妨碍整体调查的客观性。
结合疫情,本研究另外设置了一个相对应的问题,即 “体质好免疫力就高” 的答题选项,结果32.15%的学生认为不一定、不清楚,由此佐证了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欠缺。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是基本常识,而从调研无锡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学校对公共卫生健康知识的教育存在缺失。因此,有必要增加公共卫生知识的教育,是本次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给体育教育者带来的一个重要警示。
高职院校的生源总体素质不高,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认识到位,但是自我控制力较弱,锻炼的主动性不强。通常情况下,高职学生可以在学校制度的约束下进行体育锻炼。然而由于是被动地参与,出工不出力是普遍现象,这必然导致锻炼的效果不好。再加上部分学校执行锻炼的制度不够严格,致使出现很多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不理想,突出表现在力量不强、耐力较差等方面。本次新冠疫情让全社会对 “健康” 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按照 “健康第一” 的思想严格执行相关政策,采取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措施,从提高学生的有氧能力入手,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这应该是高职体育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新冠疫情下, “体育在线教学由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化为主要授课手段,以应对疫情对体育教学的影响”[4],疫情的特殊情况使得网络化的体育课程被动开展。尽管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正面反映占据大部分,认可度也达到了一半以上,但从实际情况看,体育教学的直观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特点决定了线上教学的效果难以与有体育教师现场指导的体育教学相比。问卷调查也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见表6),即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线上和线下两者融合的教学形式。因此后疫情时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以线下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和实践利用网络资源的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产生更好的影响。
第一,新冠疫情下高职学生体育意识较好,在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学习健康知识、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等方面,81.2%左右的学生有着正向表现,负向意愿的占比很小且有显著减少趋向。
第二,在体育行为方面,学生平均每周不参加任何运动的仅占8.25%。参加运动每周不超过3次,且每次锻炼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学生约占50%。这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是在学校相应制度要求下的被动锻炼。可见,疫情中和疫情后学生的体育行为没有出现我们所期望的较大变化。
第三,有82.25%的学生接受并认同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对于后疫情时期的体育教学,学生更期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授课形式。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无论是在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还是返校后在学校的线下学习,都非常希望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与陪伴。这表明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的现场指导非常必要。
二要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健康、卫生知识的教育内容。新冠疫情最现实的教育是,每个人都要懂得生活中最基本的卫生健康知识、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所以,后疫情时期的体育教学要将健康、卫生等内容有机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学生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