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毛思凝 韩东全 刘睿琪
[摘 要] 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团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青年团员中起着思想引领、凝聚、服务青年团员的作用,不断激发团支部活力对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以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为例,调查基层团组织活力的现状,剖析其成因,并深入挖掘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达到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目的。
[关 键 词] 团组织活力;志愿服务;“第二课堂成绩单”
[中图分类号] D29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06-0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组织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方面,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要想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作用,必须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本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研究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旨在让青年团员在志愿精神的践行中,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团组织对青年团员思想引领、凝聚和服务的作用。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现状调查
笔者以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的青年团员为对象,从团员参与团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团干部在团组织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团支部开展团日活动的频率和类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团日活动的评价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共发出980份问卷,回收980份,回收率100%(问卷星线上问卷)。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团支部活动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大部分团干部能发挥他们在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但仍有少部分团干部存在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甚至不作为的现象;大部分团支部能够积极地开展一些活动,相对较少的团支部仅仅是按照学院团委的要求去完成最基本的任务而已;主要的团支部活动都是以理论学习类为主的,志愿服务类仅占比一半,还未全面覆盖;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团日活动既能激发广大团员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广大团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团组织活力。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存在的问题剖析
结合上述调查结果与现有文献研究成果,高校基层团组织中现存的问题及剖析如下。
(一)团员组织意识淡薄,责任意识缺乏
目前,高校团支部以“98后”青年团员为主体,团员在学生中的占比很高,这使团员根本没有充分意识到共青团员这一政治面貌背后的深意,其积极性和先进性没有充分体现。另外,高中阶段团支部活动开展得较少,会导致团员对团组织的认识不够,团支部凝聚力有待提升。然而,进入大学之后,团支部组织构建完整,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和团日活动开展得较多、较为系统,团员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团员组织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
(二)基层团支部组织构建不完善,学生团干部角色定位模糊
基层团支部组织构建完整,但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主要体现为虽有完整的组织结构,但没有明确的职责制度。在工作中,常常是团支书大包大揽地完成团建工作,而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则较少参与其中,所以,团干部角色定位较为模糊,并不能完全各司其职。因此,难以实现学生团干部的均衡培养和锻炼,难以充分发挥团干部在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三)基层团支部制度建设不健全,团员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高校团支部中仅有组织机构构架,但是相关评比和考核等支部制度不健全,如: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时,团员参与的热度不够,仅流于形式,如果有相关的制度约束和考核办法,团支部在开展工作时就会有“标尺”,易于调动团员的积极性。
(四)主題团日活动缺乏创新,活动内涵需深入挖掘
团日活动“形式主义”较为明显,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形式单一,学习效果不佳,大部分参与学习的团员也仅仅停留在“应付”学习的状态,难以真正发挥团日活动在政治思想和特色方面对青年团员的引领作用。另外,团日活动缺少足够的文化内涵,吸引力较弱,创新思维不足,导致青年团员会有一些“抱怨”或者不积极的心态。
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
(一)加强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激发青年团员的积极性
加强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充分发挥学生团干部作用和激发青年团员积极性的重要保障。一是要选好、用好团干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选聘团干部,选人标准要全面,以品学兼优为目标;开展“团干部工作能力提升工程”,对团干部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等培训;秉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念用好团干部。二是要形成制度化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组织建设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制度”为风向标,激发青年团员参与团日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引领广大青年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团日活动内容,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开启“三位一体”志愿服务模式,培育青年团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一是开启助老模式小分队。以团支部为单位,利用第二课堂时间深入社区、敬老院开展助老志愿服务,如:陪老人聊聊天、教授老人上网技能、送文艺活动进社区等,通过青年团员实际行动帮助老人解决孤独等问题,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二是建立助教模式小分队。以高校学院基层团委为单位,招募学习优秀的青年团员作为志愿者,深入社区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小学校等开展学业辅导、小学第二课堂开拓等,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为他们成长成才贡献力量,进而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奉献社会。三是建立环境保护小分队。以团支部为单位,在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捡拾垃圾大行动,以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促进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团日活动的常态化
“第二课堂成绩单”能够将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中的经历和所获荣誉融合到第一课堂教学评价中,促进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使学生更乐于通过第二课堂汲取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志愿服务、团日活动有机融于一体,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激励,以志愿服务为社会实践途径,实现团日活动从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从校园内学习到社会体验,吸引广大青年团员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实现服务社会、贡献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团组织的活力,促进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团日活动的常态化。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提升团组织的活力。
(四)建立“表彰先进”鼓励机制,促进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持续提升
建立“表彰先进”的鼓励机制,以新媒体为手段建立“智慧化”团组织考评体系,实施“三会两制一课”和团日活动的实时考核,并将其效果进行量化。此外,设置团内的更多奖项,对表现优秀的团员、团干部和团支部进行年终表彰与典型选树,同时,对典型的工作事迹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校园广播等途径进行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促进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持续提升,进而实现共青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
四、结语
高校基層团组织活力提升工程,要始终把团支部建设工作放在首位,从团日活动的活动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等方面,吸引青年团员,凝聚青年团员;从团组织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完善,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团组织,从而感染青年团员,引领青年团员;从鼓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磊.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建设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10):38-40.
[2]王彩芳,唐龙,刘昕雨.班团一体化下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探索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97-99.
[3]张潇潇.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祖国,2019(19):110-111.
[4]王柯,张瑞雪,陆皆安,等.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团组织活力的调查研究:以团日活动为切入点[J].青年与社会,2020(16):54-55.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立项课题“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实证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为例”(课题编号:2020jqy-w5)。
作者简介:李丹,女,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