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手机,还读报吗?

2021-06-02 16:31丘萍
杂文月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读报报刊报纸

丘萍

我是一个退休教师,读报是自幼积习,一天不读报比不吃饭还难受。年底我又订了五份报刊,收报费的小伙子脸上闪过一丝惊奇:现在都看手机了,谁还看报?我自豪地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看报的是否只剩下中老年了?小伙子说:那倒不是,可年轻人就是少了!

正当此时,一条信息映入眼帘:又有一些报刊挺不住,连2021年曙光都未看见,便悄然阵亡了。有的停刊词都没写,有的一番悲切,一番无奈,袒露:别跟大势为敌。言外有音:我们先撤了,看你们还能挺几时!

莫急。要知道,各种媒体的诞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条件,各有各的独特形式来到人间,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共同融合,互相依存,互相竞争,互相促进,从而突显其优势,犹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报纸而言,两千年前中国汉代就出现了邸报,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报纸大国,最近手机等新媒体异端突起,纸媒被冲得七零八落,抢走不少读者,但这不是给大家有更多选择吗!就像交通工具,原来骑马骑驴,后来可乘自行车、三轮车,乘小汽车、公交车,还可乘火车、高铁以及飞机,它们在共存、互促、互补中不断发展前进。所以,手机网络来了,虽有冲击,但也不必惊慌。曾记否,当年广播出现,有人预言报纸不行了;后来电视一来,又有人高喊报纸休矣!可如今它们都还健在,各展其长,各有受众。随着社会发展,个别报刊因种种原因挺不住被淘汰,好像胶皮人力车,不也符合优胜劣汰吗?我又想,像《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样的通讯以及许多犀利的评论、新闻背后的故事,光靠“短平快”的手机能办到吗?没看完就喊眼睛受不了了!还有年轻人反复说:眼花缭乱的自媒体时代,微信微信只能“微微相信”,要使人真相信,还得看报纸,它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最近经历了几件事,似乎说明一些问题,不妨坦言:

上周同一个报纸主编交谈,他说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光叹气不行,他们发动全体人员研讨自身优势,从权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广度、亲切程度入手,坚持方向,吸引观众,改进发行,赢得广告,另辟发展蹊径。编辑记者们跃跃欲试,迫切要求下去,了解读者口味需求,扩大互动性、个性化,开了不少跟读者贴心的栏目,把个副刊办得面目一新、有声有色,特别是杂文专栏风生水起,在读者中产生了品牌信任度,这二年订数不降反增,广告也随之上门。

一个老学生——某局副处长给我打电话,告知:被免职了,对不起老师的培养,教训啊!正如您说的,报纸是宣传文化的重要阵地,从中领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布局和执政精髓,必须认真读,可我成了“手机控”,认为“手机在手,世界都有”,热衷这些鱼目混珠的碎片文字,对花边八卦、小道消息,甚至不少谣言都信以为真,结果迷失方向犯了错误。还是您说得对,别看新媒体表面风光,大多新闻资讯还是由传统媒体提供,实践证明主流媒体才是准确全面传递、解读党的声音,引导舆论的定海神针,这不只是阅读兴趣问题。

前不久,学校告诉我,学生在校不能玩手机,各班要订阅报纸。我说很对,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是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打开学校与社会的通道,让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忧患和责任意识。连语文老师都呼吁,报纸教育是国际普遍开展的,其副产品便是遏制学生疏远文字,提高学生文章的理解力。數据表明,参加读报的学生的理解力是未参加的4倍。

一个老友——当年在马路阅报栏前认识的。他上书宣传部门,建议在各马路、公园、社区、超市恢复阅报栏,称这是文明建设、文化惠民、打造书香城市的应有之义。

王成喜/图

猜你喜欢
读报报刊报纸
读报
读报
读报
百强报刊
报纸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