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实施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不可替代。德育教育是否可以获得理想效果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担当起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抓住高中阶段这一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确立人生目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059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升,将德育教育当作是新课改中的关键课题。班主任制度是高中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制度类型,并赋予班主任神圣的教育管理职责,更让班主任成为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实践者。但是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有很大的难度,同时也极具挑战性,需要教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具体需求,并在德育教育实施中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情感。本文将着重就高中班主任如何优化德育教育策略进行探讨。
一、革新德育教育理念,完善德育教育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非常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较少,虽然有不少想法,但是都不够成熟,虽然具备了很强的独立意识,但常常不能够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把控,特别容易走向极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再加上学生的判断力还没有真正发展成熟,很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三观。高中班主任是和高中生有着最广泛和最直接接触的人,这就给班主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有效地认知学生在德育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施当中却没有达到这一理想的工作效果,主要是因为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不能运用科学化的德育指导思想,保证各项工作的稳定化实施。面对这样的情况,高中班主任需要基于学生实际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育思想,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爱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注意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发展特征,优化和补充德育教育内容,为高中生的综合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在德育教育内容的完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要做到与时俱进,注重融入时代精神,同时也要避免德育教育内容流于形式,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必须要掌握的,哪些是要坚决抵制的。
二、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促进后进生转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从国家的角度进行剖析,还是从集体的角度进行思考,建设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是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就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而言,更是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建设,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和管理特征,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科学化指导,发挥制度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不过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完整性,确保制度在落实过程当中发挥理想效果,必须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坚持人性化原则,认识到知错能改就是优秀学生,从人性化视角出发,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的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某同学逃课后被扣除一定分数可以通过对这一学生一周时间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再犯类似错误就可以不再追究或者是利用其他好人好事抵消过错。在促进人性化管理制度的落实中,高中班主任需要提高对后进生的重视程度,不能因为后进生是德育教育工作实施的阻碍而忽略这一学生群体。班主任要提高对后进生的关注度,并引导先进生和后进生进行交流,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在班级中打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顺利完成转化。
三、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促进师生沟通互动
高中班主任在推进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要做到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如果班主任始终把自己定位为高高在上的权威,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将会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会增大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间出现隔阂,给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开展带来阻力。相反的,如果班主任能够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容易亲近的朋友、合作者和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则能够有效解决德育教育中的阻碍问题,优化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实施。所以,高中班主任要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中心地位,在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同时,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师生互动,拉近和学生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信赖感。另外,班主任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家校共育机制,促进德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让德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是高中班主任必须担当起来的一项教育责任,而且要把德育教育当作一项系统性和关键性的工程来抓,提高对高中生思想认识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与和谐的德育素质发展环境,贯彻人本主义思想,让高中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进步。高中班主任在改革和优化德育教育策略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并做好師生角色定位,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寻求家长和社会方面的积极配合,提高德育教育的全面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国杰实验学校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