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课堂的研究

2021-06-01 14:36刘瑞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育人价值

刘瑞

摘要:将企业文化的要素渗透到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以教学文化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特色课堂文化,探索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有效策略和实现方式,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提升学校和企业“双元”育人的价值和效用。

关键词:职教课堂文化;文化融合;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4-0054-05

课堂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教学的质量和师生的发展,文化深入到课堂教学形成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走向内涵发展的一种趋势。企业文化在课堂教学的浸润中改变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方式、工作习惯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状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注重质量、团队合作、坚守诚信等先进的工作价值观,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完美转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职业教育课堂文化的内涵特征

(一)职业教育课堂文化的内涵

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1],而课堂文化是课堂中的社会文化、教师和学生等多种教育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课堂风气、规范、心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综合体[2]。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课堂,它应该是一个包含“教学文化、人际文化以及人物文化”三个方面的有机组合体[3]。其中,教学文化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人际文化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人物文化主要指师生对课程教材等文化载体的理解。

职业教育课堂文化以教室(实训室)为主要空间,以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以教学文化为核心,从人的角度出发,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创建氛围,带有一定的情境性,注重对学生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之中。具体包括教室(实训室)文化、班级文化、教学文化、规则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职业教育课堂文化的特征

1.教室(实训室)空间融入企业环境

班级授课是以教室为特定的物理空间开展,教室(实训室)环境的构思、设计和建设,就应满足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环境设置为企业文化的提前介入创造条件,如在设备配置上按照企业生产或引进模拟设备,空间布置体现生产车间的特点,墙面装饰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知名企业家寄语、优秀毕业生图片,这样的课堂文化氛围,会让学生身处其中去感悟、理解、思考。

2.教学文化贯穿工作过程

教学文化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和交流,是课堂文化的核心。教学文化能否渗透企业文化,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行为的关键,也是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的有效路径。职业教育课堂文化在以项目的工作过程为情境开展教学,以企业生产(服务)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活动内容,以“课、岗、证”相融的做学一体的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与企业文化得以有机融合,通过教学文化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相互协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缩短从学习走向工作的距离。

3.制度文化纳入企业评价

课堂制度文化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和认可的各种规范、条例。制度约束的最终目的是行为自觉,在学校课堂制度的实施以教育劝导为主,对学生行为的约束缺乏相应的力度,造成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缺乏对工作和岗位制度的执行力,造成身份转变的最大阻碍。因此,课堂制度文化,一方面要在实践技能训练中引入企业制度,包括实训室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用电急救、消防检查和演练等管理制度规范;另一方面要将企业工作评价环节作为制度纳入教学过程,引入6S管理文化,即“整理、整顿、规范、清洁、素养、安全”,将企业标准作为教学实践的评价指标,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工作质量,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养成自觉行为。

4.精神文化渗透价值认同

决定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也是课堂文化的精神追求。虽然企业和学校发展的目标不同,但精神文化的本质追求是相同的,二者的核心价值都具有教育功能[4]。课堂文化结合优秀企业家的创业历史、先进企业发展历史沿革、优秀工匠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对这些企业领导者和企业的价值认同,激发学生对参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向往,逐步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从行为自觉走向精神自觉。

二、职业教育课堂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知识育人的价值体现

知识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尊重事实、依据事实、反映事实、批判谬误、破除迷信的科学精神,对于知识的学习者来说具有深刻的、能够触及心灵的精神化育作用[6]。专业知识在劳动实践和生产过程中凝聚了人们认识科学、技术、工艺和服务流程中所体现的特有的方式和智慧本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经过信息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伴随着知识的学习和转化成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学习智慧和职业意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作为物质媒介传递形成个体认知和思想智慧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就是文化渗透和延伸的过程,伴随着学生个体对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获得的成果和方式就是知识本身的价值所在。

(二)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

课堂文化是多种元素高度融合的文化,其中教学文化是诸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职业教育课堂教學是以实践为主的做学一体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边做边学中体验、感悟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问题,习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自身实践技能和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策略、组织方式和学习方法就是课堂教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能把握教学文化的本质,根本就在于是否掌握蕴涵其中并决定其品质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立场、思路和方向[7]。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三)职业素养的培养需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但由于校企文化的差异,职业学校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人际关系、学习方式、工作习惯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企业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文化素养的满意程度远远低于对其知识技能的满意程度[8]。根据现状调研的结果统计,大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文化自信,基本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 对选择做什么工作持无所谓的态度,学习被动,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学校和课堂制度的约束对这些同学的作用不大,在课堂文化中企业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介入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未来从业者不遵守制度应承担的后果,学习活动的工作和岗位的评价标准成为学生行为约束走向行为自觉的标尺。学生在情境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职业体验中提升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四)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并进一步在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立德树人就要通过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融入到“三全”育人过程中,课堂就是孕育学生品德、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源地。苏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而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动力之源。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9]。课堂文化是“三全”育人最直接的方式和最关键的环节。

三、职业教育课堂文化的实现方式

(一)课程建设切合职业教育课堂文化需求

课程、教材、教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要形成职业教育课堂文化特色,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课程建设就要满足文化课堂教学的要求,课程内容要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对接。目前,课程目标定位偏重技能培养,课程内容也侧重于职业技能要素的融入,而忽略企业文化要素的渗透,课程文化属性在育人过程中呈现的碎片化问题比较严重,导致学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缺乏职业性,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校企“双元”育人,课程改革要先行。

在具体的融合过程中,企业文化哪些内容要融入课程、怎样融合、融入到什么程度,是课程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满足课程文化的建设需求,首先对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工作岗位进行调研,确定不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同一专业同一课程对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中职和本科贯通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要求有差别,课程定位也不尽相同,因此,课程目标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自身的定位。其次,制定课程标准,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中,使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认定相对接。再次,对相关行业和企业文化进行梳理,将现代的、积极的、先进的部分伴随企业真实的项目作为案例引入课程内容,从工作对象、方法、工具、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选取内容,对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强调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将情感价值观部分融入到知识技能过程中,结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上下衔接、层层递进。同时,课程的导入应该以相应行业企业文化理念、产业文化知识、职业发展前景为内容,在学生进入课程学习之前介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前景,进行职业规划,树立职业自信。最后,拓展课程外延,根据学生实际和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建设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课程文化建设要根据产业布局和专业发展的要求,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

(二)教师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条件

职业教育课堂文化的构建是以课程和教材为经,以教师教授传播为纬[10],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教学文化的传播者,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对产业文化前景的了解、行业生产服务流程的把握、相关企业文化的认同,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认知和学习实践行为。教师赴企业实践是把握企业动态、提高实践技能的有效渠道。目前,教师的企业实践从政府部门主导、行业集团推荐、学校自主安排有序的开展,但在企业实践的方式、实践的内容和实践的效果上受到了局限,教师的实践主要方式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进行带教性实践,实践的内容以技能提高为主,很少有机会对生产、技术研发、质检、销售、人力资源等核心管理部门进行全面了解,导致教师对企业发展的前景和核心价值缺乏认识和认同。要使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不应该将培训的目的仅仅局限在技能提升上,学校应为教师创造条件,开放相应的企业信息平台,订阅相关报刊,促进教师对区域专业布局和行业动态及时了解,开拓教师的视野与眼界;并且要定期组织教师到不同性质的企业参观和交流,使教师在比较中感受企业文化的差异,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价值认同。在教师下企业实践过程中,创造轮岗机会,熟悉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和操作规范,使其对企业的认识更为全面。

企业各层面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为使企业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渠道更为畅通,兼职教师的工作经验是教学文化的宝贵财富,比如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在酒店会议服务实践中,发现会议服务人员(兼职教师)对茶水服务中并不按统一的时间集中续水,而是通过观察不同客人的喝水情况进行及时续水,在会议用盖杯不透明的情况下,教师是如何辨别需要加水时间呢?基于教师的经验,在茶水服务中可以观察客人喝水时盖杯的倾斜角度,从而判断茶水的多少以及需不需要续水。这些经验正是酒店服务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教学文化的传承是离不开这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的。

同在校教师企业实践一样,兼职教师的聘任机制也在各层面的关注下有序开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从人员的层次上,不应局限于生产技术人员(工人),从企业经营者、中层管理者到生产(服务)一线人员,都可以成为聘任对象,由企业经营者讲愿景、经营策略,中层管理者讲制度与规范,一线人员讲操作与技能,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真实的职业认识更深刻,也更能唤起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其次,兼职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也不能局限于课堂讲授,生产(服务)一线人员的特长是操作技能,作为教师语言的表达、教学的方式、教学管理与调控都有所欠缺,因此,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和学校教师合作授课的1+1模式,这种方式既能发挥所长,又能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三)教学实践促进校企“双元”育人目标达成

1.教学目标注重职业素养目标的达成

课堂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以教学文化为核心推进,教学文化的职业渗透则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组织的教学活动逐层展开,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确定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表述都明确、具体、可测,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目标的分解、实施和评价,但对于职业素养的目标表述模糊,常常将单元甚至课程的职业素养作为一次课的目标,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演示文稿的制作”将职业素养目标确定为提升信息技术能力,这显然是在一节课中无法达成的。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落实的职业情感目标不够清晰,对通过教学活动落实哪些职业素养、怎样落实等缺乏信心,对是否落实和落实的效果把握不大,直接影响了职业素养目标的达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一次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职业素养目标的达成汇聚成学生核心素養的养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素养目标的确定及实施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文化育人就要从每一次课的职业素养目标确定开始。

2.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职业精神的渗透

(1)问题情境提升思维能力。现代制造业课程教学情境通常伴随着问题展开,如数控车床课程“阶梯轴的加工”,围绕如何完成企业阶梯轴加工订单的问题选择设备(工具)、制定工艺、加工、检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特有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伴随着问题的解决,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

(2)项目情境培养职业意识。职业课堂常常以项目为单元实施教学,在产品设计专业中一个完整的项目,往往要从最初客户沟通上开始,到交稿结束。在实施项目时将学生按照真实项目工作进行分工,包括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沟通和运营管理)、设计总监(负责设计管理和品控)、执行设计师(通常是初级设计师和资深设计师搭配组合)等人员构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团结协作,有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3)典型案例形成职业习惯。真实、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入,更具有可信性和代入感。例如单证课程“提单审核”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一个毕业生真实的案例作为情境引入教学,案例是该学生在夏普机械有限公司担任单证操作员期间,在一次提单审核中,货物品名编号错误没检查出来,导致他们厂出产的机器与墨盒不相匹配,浪费了两个多月时间和二万多美元的费用。此案例提示学生在实践中认真制单、仔细核对等操作步骤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职业习惯的。

(4)角色扮演体验职业情感。服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多以角色扮演完成情境创设,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完成服务人与服务对象的互换,以顾客的立场考虑服务需求,从而获得深刻的职业体验。

3.教学内容的选择渗透企业文化元素

企业情境的创设和企业文化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本身,还有从习得过程中获得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教学内容选择企业典型的工作案例,按照职业活动的环节来整合序化成项目,以工作任务承载整个教学内容,学生在解决工作问题中获得方法和情感体验。此外,选择穿插知名企业发展史、企业领袖访谈、大国工匠实录作为教学辅助内容,对优秀企业和优质人才尊重劳动、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特性总结提炼,也对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养成职业习惯等工作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

4.教学评价的实施融入企业操作规范

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程度做出的价值判断,评价不仅指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结果,也指向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在复杂的、不确定的、开放的职业情境中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遇到问题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要避免以一种标准实行“标准化”评价,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供差异性评价。引入企业评价制度和操作规范,使判断学习效果的指标不仅指向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程度如何,更强调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法和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因此,企业操作规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对纳入企业制度,规范学生职业行为不可或缺。

现代产业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一切劳动,尊重一切劳动者的现代工作价值观,这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课堂文化的核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才能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企业文化元素的介入使课堂的氛围更具有文化特征,用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企业的生产环节、技能要求、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职场、走向社会,是职业教育课堂文化构建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庄锡昌,顾晓鸣,顾云深.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3.

[2]杜德栋.课堂文化密码面面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7-8.

[3]张雁军.课堂文化:内涵、失衡及建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2.

[4]龔添妙,朱厚望.冲突与引领:文化视域下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再审视[J].职教论坛,2020(1):37-38.

[5]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4-7.

[6]郭元祥,吴宏.论课程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其教学表达[J].课程·教材·教法,2018(8):44-45.

[7]余文森.课堂文化重建——课程改革的终极追求[EB/OL].[2020-05-03].http//blog.cersp.com/41648/3690

67.aspx.

[8]余祖光,李术蕊.职业院校文化发展的新动向[J].教育与职业,2005(12):5-6.

[9]陈秋明.文化育人的独特价值[N].光明日报,2017-01-19(14).

[10]李群.在文化脉络中寻找文化课堂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90-91.

(责任编辑:刘东菊)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Rui

(Shanghai Pudo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127, 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essay is to infiltrate the elements of corporate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m a classroom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eaching culture as the core, explore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ways of realizing corporate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cultivate good professinal ethics, awareness and behavior, and enhance the value and effectiveness of "dual"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 classroom  cul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value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育人价值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试论中学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