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全 陈雪莲 杨华
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患者迁延难愈极有可能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CSOM 患者常伴有耳内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极易造成患者耳聋,甚至会诱发脑肿瘤、面瘫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1,2]。大量研究证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CSOM 已经能达到术后干耳的目的,所以临床医生目前更关注如何促进患者听力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80 例 在本院接受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的CSOM 患者,男42 例,女38 例,年龄18~62 岁,平均年龄(40.63± 8.25)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54±1.52)年;患耳:33 例左耳,32 例右耳,15 例双耳;中耳炎类型:49 例胆脂瘤型,31 例骨疡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相关诊断确诊,经CT 影像学检查,并长期伴有间歇耳流脓以及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鼓膜穿孔等症状[4];②既往无耳部手术史;③经告知后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由外伤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导致的听力下降;②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③患有认知障碍,精神意识不清晰者;④患有急性中耳炎、中耳癌等其他耳科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80 例患者均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铺巾消毒,将患者头偏向健侧方向,在患者耳后取一弧形切口,依序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对皮瓣进行分离,在鼓膜取一切口,将乳突皮质以及和骨性外耳道后壁完全暴露出来,乳突腔轮廓化,将病变组织完全清除(包括胆脂瘤、炎性肉、钙化灶等),并清理损坏的锤骨头、砧骨,术中要尽量保留镫骨及其底板;若患者存在后鼓室病变,则需要开放后鼓室,同时将病变部位完全清除,使用骨粉填充乳突术腔,使其缩小后对上鼓室内侧壁进行加高处理,使用纳吸绵颗粒填充在鼓室内;若患者存在镫骨及其镫骨底板受损者,要选择合适的人工听小骨[美敦力PORP(听小骨假体)]进行加高并立于足板,将外侧和移植鼓膜连接;若患者镫骨及其镫骨底板完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人工听小骨(或自体移除听骨)雕形后置放在镫骨头,将外侧端和鼓膜连接,采用颞肌筋膜内置法对鼓膜进行修补,并将其和乳突术腔骨粉表面紧贴,选用纳吸绵和明胶海绵颗粒在筋膜外面进行妥善固定,切除适量的耳甲腔软骨切除作耳甲腔成形,将红霉素纱条填充在扩大的耳道口和乳突术腔内,随访依序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切口缝合完毕后,用纱布绷带对术耳进行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手术前后纯音测试结果,分析临床疗效、术后听力障碍的相关因素。①疗效判定标准:鼓膜穿孔症状消失,耳朵干燥无脓液,听力恢复正常为显效;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术治疗前7 d 和治疗3 个月后80 例患者气导(air conduction,AC)听阀、骨导(bone conduction,BC)听阈、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的差异[5]。③分析开放式 鼓室形成手术治疗后可能影响听力恢复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 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80 例CSOM 患者治疗显效率为47.50% (38/80),治疗有效率为42.50%(34/80),无效率为10.00% (8/8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72/80)。
2.2 手术前后纯音测试结果比较 患者治疗后的气导听阀(47.41±6.25)dB 和气骨导差(11.68±2.34)dB 均低于治疗前的(66.03±7.02)、(30.58±3.18)d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骨导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纯音测试结果比较(,dB)
表1 手术前后纯音测试结果比较(,dB)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3 术后听力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镫骨及其底板未破坏和后鼓室开放的患者听力恢复情况更佳,不同听力障碍程度的患者镫骨及其底板未破坏、后鼓室开放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障碍程度的患者乙状窦板、天盖骨板、迷路是否破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听力障碍的单因素分析[n(%)]
2.4 术后听力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患者镫骨及其底板是否破坏、后鼓室是否开放是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术后听力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CSOM 主要是指在中耳骨膜、黏膜或骨质发生的炎性疾病,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病情迁延难愈还极易发生中耳传音结构破坏,进而造成耳聋[6]。对于CSOM 临床上在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后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以往使用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手术中不会破坏中耳传声机构,虽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手术后干耳时间较长,且复发率高,预后效果较差。目前,临床上更多的使用鼓室成型术治疗该病症,其通过将中耳和邻近骨质中病变组织藏匿的全部腔隙进行切除,完全清除病变组织,避免了病变组织的残留,同时也最大限度避免了对邻近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有助于促进骨链连续性的改善,促进听力结构重建,改善耳道自洁能力,促进听力功能恢复,达到根治病因、降低复发率的目的[7]。鼓室成形术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内耳开窗术;②结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技术;③分期鼓室成形术;④改良乳突根治联合鼓室成形术;⑤鼓膜成形结合听骨重建术。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基于开放式技术的手术方法,多用于听骨链病变、鼓膜穿孔但镫骨底板未破坏的CSOM患者中。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是将外耳道后上骨壁清除,使乳突腔与鼓窦暴露,扩大视野,有利于将病变组织完全清除,随后对听骨链进行重建,修补鼓膜,鼓室成形,促使听力恢复,且手术后能在早期及时发现胆脂瘤,缩短干耳时间[8-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0 例CSOM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证明该手术方式治疗CSOM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促进患者听力恢复。相关研究发现,CSOM 患者的典型听力图表现为气导听阀值降低,骨导听阀值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或有微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气导听阀(47.41±6.25)dB 和气骨导差(11.68±2.34)dB 均低于治疗前的(66.03±7.02)、(30.58±3.18)d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导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气导听阀异常是造成CSOM 患者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CSOM 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听力,而后鼓室是否开放、镫骨和镫骨底板是否完整对术后听力恢复情况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