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燕
痴呆又称失智症,患病后患者会出现渐进性的认知功能退化,与遗传、代谢性疾病、脑血管病以及脑部病变等因素均有关,以理解能力降低、语言功能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会逐渐发展为无法对地点、时间以及人物进行分辨,属于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受情绪、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该疾病患者患病后多会伴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白日精神疲惫,诱发焦虑等情绪加重,不利于疾病的控制,需及时给予相应干预治疗。目前,临床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此类患者受年龄因素影响,对药物的代谢过程较慢,故对药物的选择要求较高[1,2]。右佐匹克隆以及阿普唑仑均为该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现为探究何种药物能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特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0~88 岁,平均年龄(68.98±6.34)岁;病程3~9 年,平均病程(5.77±1.08)年;疾病严重程度:重度8 例,中度19 例,轻度13 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60~87 岁,平均年龄(69.01± 6.00)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5.80±1.40)年;疾病严重程度:重度9 例,中度20 例,轻度11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治疗同意书已被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①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中老年痴呆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相符;②经多导睡眠图测定每日总或(和)夜的睡眠时间≤6 h,夜间觉醒次数≥2 次,以及睡眠潜伏期在≥30 min。排除标准[4]:①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②性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者;③有药物依赖或酗酒者;④合并肿瘤患者;⑤严重脏器功能受损者;⑥伴有其他认知功能障碍者;⑦近期接受过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其他镇静催眠药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普唑仑(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277)治疗,每晚于睡前15 min口服1 次,前3 d 给药剂量为0.2 mg,第4 天开始将给药剂量增加为0.4 mg。试验组患者采用右佐匹克隆(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69)治疗,每晚于睡前15 min 口服1 次,前3 d 给药剂量为 1.5 mg,第4 天开始将给药剂量增加为3 mg。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 周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睡眠指标、MMSE 评分、ADL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对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测定,对比其治疗前后睡眠障碍程度改善情况,测定时应选择隔音、舒适、安静的房间,并将室温调整为适宜温度。通过SW-SM2000C 多导睡眠分析系统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测定[5]。测定前,对患者的头面部皮肤进行清洁,将电极按照Rechtschaffen-Kales 标准置于患者头面部,并开始监测。测定期间让患者按照其正常作息时间进行起床、就寝。测定指标包括SE、AT、TST、SL。②根据MMSE 以及ADL 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6,7],其中MMSE 包括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方面,满分30 分,分值与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呈正比;ADL包括自行大小便、行走、穿衣、吃饭等方面,满分100 分,分值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③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口苦、嗜睡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睡眠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E、AT、TST 以及S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SE、TST均高于对照组,AT、SL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睡眠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睡眠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MSE、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痴呆属于高龄群体的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睡眠障碍等非运动障碍为该疾病的典型症状,经临床调查研究发现[8-10],约3/4 的患者伴有睡眠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状态造成不利影响,且会加速疾病进展。故对该疾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改善十分重要。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SE、TST 均高于对照组,AT、SL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MSE、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右佐匹克隆治疗效果更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究其原因,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类药物,而右佐匹克隆属于环吡咯酮类药物,为临床新兴的镇痛催眠药物,与苯二氮类药物有类似的抗惊厥、松弛肌肉、抗焦虑以及镇静作 用,能够对W1、W2受体进行作用,选择性较强,经口服给药后,能够在1~2 h 达到血药浓度高峰。但该药物的半衰期更短,为5~6 h,不会诱发次日宿醉反应,对记忆功能以及精神运动功能影响程度较低,并能有效降低药物依赖的风险,对于老年患者更为适用[11,12]。该药物目前在临床多被应用于治疗失眠所用,虽治疗效果显著,但作用机制仍未被完全解释。本研究通过了多导睡眠图测定的监测,将客观检查结果与主观评价结合分析,得出药物的有效性较高。本研究与相关文章[7,13]观点一致,具有较高的可参考性,可为临床日后在该疾病治疗工作中提供依据。但本研究纳入对象例数较少,为保障研究可靠性,应在日后增加研究量,进行更深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行右佐匹克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睡眠障碍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