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到“看懂”:观察日记的园本研修方式

2021-06-01 00:35江苏省无锡市南泉中心幼儿园赵林芳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看见研训园本

江苏省无锡市南泉中心幼儿园 赵林芳

“有效的观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和首要职责,是了解儿童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提到并所强调的。观察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观察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看看、随意记记的层面,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效的、有痕的、有价值的;应该是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相联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对接、与课程设计与实施相链接的;应该是与幼儿园园本化的研训、研修活动紧密相连的……做有效的观察是当下幼儿教师的必备,发挥有效观察的价值是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

观察是一种行为,观察日记则是一种载体,而以“观察日记”为载体的多形式园本研修的深入研究,可以说是课程实施的有力支撑和教育的回归。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为何要观察、观察的意义是什么?观察日记有哪些、可以记录什么?怎么记录、用哪些方法记录?记录后怎么去解读、能解读到什么?……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跟随着研究的步伐,在几张独特的“卡”的亲身体验中,从“要我看”走到了“我要看”,从“看见”走到了“看懂”。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卡”——引领式园本研修明晰“观察日记是什么”

㈠在专业书籍研读中“打卡”学习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推荐了《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发现儿童的力量》《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等书籍给老师们阅读,掀起了自主阅读与摘录、写读书心得、阅读心得体会交流、关键信息精读、疑问观点研读等活动热潮,引领教师深刻理解关于观察和观察日记的知识和观点,更新观念、储备知识,激发教师参与实践研究的动力。

㈡在文献综述研究中“打卡”学习

为了使全园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本课题研究,针对汇总的文献综述资料,我们开展了系列性的深度研读。通过深度研读,老师们对“基于”“观察日记”“园本研修”等概念实质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对“观察的意义”“什么是观察日记”“观察日记有哪些”“观察日记的作用”等达成共识。园本研修是一种“唤醒”,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对话”,是切切实实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的有效途径。

㈢在专家指导引领中“打卡”学习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和专家的指导与引领。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相关教科研专家来园进行现场指导、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专业性引领,还邀请了区级教研员及骨干同行,定期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还特别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入,将一些有学习价值的网络平台推荐给教师,并选择一些优秀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内容推荐给教师进行线上学习。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性学习,教师对“为何观察”的理解走向纵深,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

立于“幼儿为本”原则上的“互动卡”——研讨式园本研修获悉“观察日记如何记”

“幼儿为本”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评价必须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中采用自然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是评价的重要依据。”鉴于此,观察需遵循“幼儿为本”理念,遵循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记录幼儿最真实的自然行为的原则,由此引发的思考与评价才是最真实的。

观察日记是观察中留痕的一种特别的记录形式,不记录的观察稍纵即逝,是无法用来回放、再现和深度研究的。因此,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研究儿童需要观察,更需要观察日记的支撑。我们通过多种研讨式园本研修方式对“观察日记到底如何记”作了深度探究。

㈠“全员头脑风暴式教研”打开“记录什么”研讨之窗

围绕观察日记我们组织了全园性研讨活动,“观察日记可以记录什么”“观察日记可以有哪些表达方式”等问题引发了全园教师的头脑风暴,不同层次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唇枪舌剑”中全园教师渐渐明确了思路:

⑴“观察日记”就是把在观察中看到的、听到的真实地写下来,无需“色彩”。“观察日记”重在“观察”二字,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要有顺序、层次清楚;要有点有面,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⑵“观察日记”的表达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表格式记录、图文结合记录;可以是个人的记录行为、小组或群体的记录行为;可以是对个人的个案记录、对某个环节的记录……我们要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贴切个性的观察日记记录方式,便于教师的实施操作和研修使用。

㈡“骨干教师先导式教研”推开“记录模板”研讨之门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园成立了由教科室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记录模板研究”先导组,通过多次研讨初步形成适合各类活动的观察记录模板,明确记录要素,以提供给基层老师观察记录。

模板的设计立足记录的可操作性,以表格式为主,而记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纯白描文字记录、图(简笔画)文结合、图(简洁图示)文记录,也可以是依托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的微视频、录音等影像记录的方式,然后经历“设计—使用—研讨—调整—再使用—再调整”的过程——模板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不断“升级”的——这个不断优化的研讨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能力的过程,更是加强教师对幼儿的认识、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

基于“园本化”主轴上的“体验卡”——反刍式园本研修知悉“观察日记如何用”

不断完善的观察日记模板是一张独特的“体验卡”,引领教师走进一段新的园本研修旅程,让我们的研究更“园本化”。

㈠在多样化“课堂”研修主阵地上体验

研究中,为做到人人享有这张“体验卡”的经历,我们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主要聚焦常态课堂、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展示等活动,同时还聚焦了室内和室外的玩泥特色活动,将观察日记融入一课三研、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多形式活动中。

如:根据气候特点我园每学期创设一个“玩泥月”,借助观察日记折射出活动设计、场地准备、材料提供、教师指导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后小组再进行深度研讨,探寻合理化的改进策略并形成观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反刍式园本研修。教师积极参与,提高了研读、分析、思辨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活动向更优质方向发展。

㈡在多元化“研训平台”研修主战场中体验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我们研究所要追求的目标。在“基于‘观察日记’的幼儿教师园本研修方式研究”的课题背景下,我们研究发现构建多元化的基于“观察日记”的研训平台,加强园本研修的组织与实施是实现研究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尝试了“三三三”策略——即“三条路径”“三种方式”“三大关注”,引领教师在以多元化“研训平台”为研修主战场的经历中知悉“观察日记如何用”的关键要素,提升了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三条路径”打通“渠道”

我园将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这三条路径作为开展园本研修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个体反思,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之上。作为个体可以以执教者和观摩者两种身份参与反思——执教者反思即执教者组织活动之后,将参与观摩的老师所记录的观察日记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进行最适宜的方案调整与教学行为的调整,提高活动组织质量;观摩者反思则相反,通过观摩者身份对别人执教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针对观察日记进行深刻分析与反思。这两种反思都能为教师活动组织打开调整的思路,使活动更加优化。

同伴互助,是建立在互动基础之上。基于观察日记,通过教师间思维的积极互动,碰撞出各自对问题的认识,生成新的见解。例如在“户外玩泥活动”中关于辅助材料投放项目的研究,我们组织了活动前研讨、活动中观察、活动后研讨的系列研讨沙龙,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观察日记教师们进行了关于活动方案、活动组织、活动成效、材料投放、教师介入等的深度交流。

专家引领,是建立在引领基础之上。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园指导课题研究,在专家研训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训主题我们提供“教师专题研训记录表”,供教师记录“活动的主要内容”“我的思考”“我的收获”“策略运用”“延续话题”等内容,在记录及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2.“三种方式”疏通“渠道”

立足课堂,我们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一课多研三种方式,组织教师在观摩活动现场、记录观察日记、分析活动过程、反思活动成效等分享跟进式研讨活动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共同提升课堂的组织能力。

3.“三大关注”畅通“渠道”

“园本研修”已渐渐成为教师研修的常态,为使其成效最大化,我们把关注研究共同体、关注骨干引领、关注研究实效性“三大关注”作为聚焦点。

首先,关注研究共同体。以教研组、子课题组为研究共同体,共同探讨观察、记录中的问题与困惑,在相互学习、研讨中形成对观察记录表格的共同认知。

其次,关注骨干引领。我们通过骨干教师定期向青年教师开展“玩泥技能系列专题讲座和实践培训”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创作、审美能力,引领青年教师更好地参与到课程研究中。

最后,关注研究实效性。针对老师们“在观察记录时存在内容泛泛,偏离研究重点”“就事论事,缺乏梳理提炼”“后续延伸中缺少深度反思”等共性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讲讲我的观察日记”“假如我来记”“如何让观察更聚焦”等专题研讨、头脑风暴和观察日记评析、骨干教师点评、观察日记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撰写能力,提升研究实效性。

始于“实践案例”上的“充值卡”——相长式园本研修洞悉“观察日记如何读”

观察让我们愿意去看、会看、喜欢看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和表达,让我们看见了很多现象,让我们捕捉到了很多的“镜头”,但是这些现象和“镜头”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有趣的故事和有意义的价值呢?到底折射出孩子的哪些需求和情感呢?到底呈现出教师的哪些不足与潜力空间呢?……这些还需要我们用眼、用心、用脑去读、去思、去悟。

在游戏研究过程中,为提高教师在游戏中适宜介入指导的能力,我园掀起了“观察日记”系列研讨之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探索热潮。教研活动前,部分教师走进户外玩泥现场,聚焦三名幼儿的初期表现、教师的介入以及介入后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与记录。然后进行小组教研,未参与现场观摩的老师进行了视频观摩,围绕“教师介入游戏的适当时机、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等内容进行研讨,感受“即时、实证”教研。最后各教研组集中即时分享交流,梳理形成了“游戏无法延续下去、幼儿主动寻求帮助、幼儿间有冲突、出现不良因素”等情况时需要教师及时介入的共识。

我园与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就“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指导”开展了联动研训活动。在观摩活动后,导师带着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围绕现场活动进行即时性分组讨论,通过一张张“观察日记”中幼儿的学习行为和教师介入方式的种种描述,对应《指南》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详细的解读。研训活动让每一位老师豁然开朗,看似简单的观察日记白描记录,在专业的解读下竟是如此地有意义和价值,让老师们理解了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的介入是最适宜的,什么样的指导是最有效的——这样的研修让教师们提高了分析、辨析能力。

“观察”让教师与孩子有了目光与行为的交集,让教师“看见”了很多;“观察日记”让教师与现实有了文字与图像的链接,让教师“捕捉”了很多;“园本研修”让教师与研究有了信息与思维的碰撞,让教师“看懂”了很多。从“看见”到“看懂”是一个连续性的研究过程,是一个跨越性的研究挑战,在这个富有挑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猜你喜欢
看见研训园本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看见”的力量
显微摄影师:带你“看见”惊艳的“微距世界”
重新“看见”你
一款可以帮助盲人“看见”的墨镜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