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固定器在ICU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观察

2021-06-01 07:17:20曹雪薇魏柯欣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胶带满意率插管

曹雪薇,魏柯欣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监护室,河南 洛阳 471000)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临床常通过机械通气治疗,以快速建立呼吸通道,挽救患者生命,对急重症治疗有积极意义,但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过程气管易出现脱出[1]。相关调查显示,意外拔管患者在全部气管插管患者中占比为5.4%~15.5%,其不仅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加,还会增添患者痛苦,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如何有效固定气管插管,减少并发症发生为目前临床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胶带法为常用固定方式,但其整体固定效果不佳,容易出现松动,故应用有一定局限性[3]。随医疗技术进步,气管插管固定器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4]。本研究选取87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气管插管固定器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方法分为胶带组(n=43)与固定器组(n=44)。胶带组以胶带法行气管插管固定,固定器组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行气管插管固定。胶带组女18例,男25例;年龄56~78岁,平均(66.87±5.35)岁;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重症肺炎,9例脑血管意外;受教育程度:15例小学及以下,18例初中或高中,10例专科及以上。固定器组女17例,男27例;年龄57~77岁,平均(67.32±4.73)岁;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重症肺炎,8例脑血管意外;受教育程度:14例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或高中,10例专科及以上。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类型、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入院时面部皮肤无损伤;②无精神疾病;③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感染性疾病;②恶性肿瘤。

1.3 干预方法

1.3.1插管操作 两组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女性选择7.5号气管插管,男性选择8号,均于仰卧位下实施气管插管固定、拆除,固定后以电子气管镜测定气管插管顶端、气管隆凸间距离(P1),仰卧通气后测量气管插管顶端、气管隆凸间距离(P2);仰卧位时,套囊压力调节至25 cmH2O(1 cmH2O=98.06 Pa)。

1.3.2胶带组 接受胶带固定气管插管,预先准备2条胶布(长15 cm;宽2 cm),牙垫置于插管旁以胶布固定,牙垫固定后用胶布环绕、交叉气管插管,固定胶布尾端至面颊部。

1.3.3固定器组 接受气管插管固定器(美国,Thomas)固定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穿过固定器开口位置,置入咬合板至口腔,侧面拧紧锁扣螺帽,于颈部环绕固定带1周,并经另1侧小孔穿入,紧扣尼龙搭扣。

1.4 固定效果评估标准气管插管移动距离(P1~P2)<0.5 cm为优;移动距离0.5~1.5 cm为良;移动距离>1.5 cm或气管滑入单侧支气管(发生意外拔管)为差。良例数与优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为优良率。

1.5 观察指标(1)固定效果。(2)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移动距离、固定时间及皮损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自行拔管、人工气道受压及并发症(单肺通气、口插管脱落)发生情况。(4)两组家属满意率以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判断,克朗巴赫系数为0.879,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等,分值0~10分,评分>8分为非常满意;评分6~8分为满意;评分<6分为不满意。满意例数与非常满意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为满意率。

2 结果

2.1 固定效果固定器组固定优良率高于胶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固定效果比较[n(%)]

2.2 气管插管移动距离、固定时间、皮损发生情况固定器组气管插管移动距离小于胶带组,固定时间短于胶带组,面部损伤、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胶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管插管移动距离、固定时间、皮损发生情况比较

2.3 自行拔管、人工气道受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固定器组自行拔管率、人工气道受压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胶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行拔管、人工气道受压、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家属满意率固定器组非常满意32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胶带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18例,不满意10例。固定器组家属满意率为95.45%(42/44),胶带组家属满意率为76.74%(33/43),固定器组高于胶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3,P=0.011)。

3 讨论

气管插管为常用呼吸衰竭治疗手段,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有重要价值,但气管插管易出现移位、脱落,尤其是俯卧位通气患者,由于受重力等因素影响,发生气管插管脱落、移位风险更高,进而会影响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因此临床应选择科学有效的固定方式,以预防气管插管脱落、移位,改善预后。

胶带固定为传统气管插管固定手段,虽具有一定固定效果,但易受汗液浸润、口腔分泌物等因素干扰,从而出现松动,导致气管插管发生移位,故应用有一定局限性[6]。气管插管固定器为新兴固定方法,其借助固定带、锁扣等固定气管插管,可充分保证固定效果,与常规胶带固定比较,能有效避免体液、分泌物等因素干扰,从而预防气管移位、脱落[7]。另外Thomas固定器防咬设计独特,保护牙床、牙齿、气管同时,能充分显露口腔,有助于口腔护理;且其通过螺丝固定的开启功能,及时调整气管深度;另外能避免繁琐的固定插管过程,有效、安全的固定大小不同的气管插管,且一次性使用,可预防交叉感染,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8]。本研究结果显示,固定器组固定优良率、家属满意率高于胶带组,面部损伤、口腔溃疡、自行拔管、人工气道受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胶带组,气管插管移动距离小于胶带组,固定时间短于胶带组,可见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能增强固定效果,预防气管插管移动,缩短固定用时,降低自行拔管、人工气道受压、皮损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强家属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常规胶带固定患者口腔处于基本封闭状态,不利于口腔分泌物清除,且固定不牢靠,患者可轻易自行拔除导管[9]。而应用固定器可暴露口腔,护理口腔时死角较少,能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故能降低感染风险,延长固定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10]。

综上,ICU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效果显著,可预防气管插管移动,缩短固定用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胶带满意率插管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纸胶带随身笔
胶带有故事
童话世界(2018年20期)2018-08-06 08:57:50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简易胶带座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7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方便胶带
中学科技(2015年2期)2015-04-28 05:06:21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