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的路径探索

2021-05-31 07:01朱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院校

朱岚

[摘           要]  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使命是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和岗位无缝对接的功利性以及学生终身发展之间的矛盾和企业对于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发展潜力提高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并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端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建设第一和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的机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合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202-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要求,并且对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落实进行了再次强调。作为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场所之一的高职院校,需要在全面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并在实施第一和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机制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一、何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一)第一课堂

所谓的第一课堂就是高职院校从自身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各专业课堂教学活动。第一课堂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可以将学生所在专业课程以班级的形式进行组织,并以教室、实验室等作为实际的教学场所,严格遵循教育工作规划及其内容要求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所负责的各种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以学分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并有着十分严格的考核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从学校毕业。

(二)第二课堂

简单来说,第二课堂就是指除了第一课堂之外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各种素质类教育活动的统称,包括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由学校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并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指派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高职院校内部也鼓励各级团学组织发挥自身所带有的自我教育和管理等作用,可以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独立开展一些素质拓展类的活动。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情感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第一课堂完全无法取代的。

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堂是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活动落实的主要形式,采用的是學生集中化统一讲授专业知识的方式。第一课堂主要负责的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课程的专业知识学习,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进行学习和掌握。第一课堂自身带有显著的时间集中、目标明确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诸多学习内容完整传达给学生群体。除此之外,一所教学质量十分良好的职业学校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以及设施资源之外,还需要为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第二课堂的存在和发展也正好弥补了第一课堂存在的缺失。第一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其知识内容、结构、教学周期、地点等都相对较为固定。虽然第二课堂本身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计划性,但是更加注重学生自身个性的发挥,如此一来,其自身的活动主题、时间段、场地等呈现出较为灵活的状态。如果从活动目标来看,第一课堂主要是为了在全面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开展则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通过这些描述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内部的第二课堂本身就是第一课堂最为有效的补充。

三、如何有效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融合育人机制

(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第一课堂号召力

在现如今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适应全新的时代发展占领第一课堂的主要阵地,成了其在落实教育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以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作为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只有在高职院校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以及教学形式变得更为生动化的前提下,方可有效提高第一课堂的号召力,借此激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之外主动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比如,在涉及中国精神的内容讲解学习过程中,革命精神作为中国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在今天也仍旧具备着重要价值,但这些精神看不见、摸不到,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为学生播放反映革命精神的视频及音频,从而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力量,并为接下来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职业学校需要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作为引子,强化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为每一间教室配备数量合理的信息化教育设施,从而确保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全面生成。

(二)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的优化

为了更好地实行高职院校第一和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机制的落实,高职院校需要对第二课堂进行相应的优化,主要是集中在自身的课程设置优化方面。需要以学生自身所在专业的特点和其个性发展需求作为基础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借此来全面丰富学生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除此之外,需要以学生所在的班级作为基本单位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在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有效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还需要为其提供包含科技创新、实用技术等在内的选修课程。

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做到多样化发展第二课堂,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出发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课程设置并在每个方向上设置层次化的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个性化职业发展方面的专业需求。高职可以从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出发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程自身比例的增加,对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做出进一步的提高,从而确保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可以有效成为第一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比如,在讲解有关中国精神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在第一课堂讲解完成理论知识之后,开展红色文化体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做到以学生带班员制度、一日生活制度为抓手,厚植军队管理文化氛围,并将军事革命展览馆、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作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艺演出、红色文化体验等诸多第二课堂活动,从而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精神的同时,培养其雷厉风行、纪律严明的军人作风。同时,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专业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第二课堂自身的创新性,从而有效实现第一和第二课堂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全面发挥二者互动融合育人机制的实际作用,并以学生的实际专业发展设置有关的实践课程,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巧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通过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进一步提高其创造力水平。

(三)第二课堂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完善

第二课堂包含的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得以开展落实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对应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需要从如下几个层面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第一,科学技术和创新创业活动评价体系的完善。以该考核体系作为基础,针对学生参与科学技术和创新创业活动取得的成果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巧、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同步发展。借助该考核体系对学生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学术研究,在学生完整结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基础上,对其课程设计及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做出系统化的评价。此外,还需要对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大赛以及社团、教育结构组织的专业科研与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强化其创新意识。第二,道德素养及思政主题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高职院校可以将社会热点事件或者党的先进理论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或者是系列化的主题活动,并对学生的活动表现、态度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逐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得到建设优化之后,想要有效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的作用则需要建立二者的良性互动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制定出符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为高职院校制定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明确二者重要意义及各自职责的基础上,督促学校有效建立二者互动融合育人机制,并需要人力、物力等方面提供支持,且通过树立良好典型及时给予指导,帮助高职院校有效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育人机制模式。比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有关知识的内容,将之总结为人生青春、理想信念等内容体系,并真正做到将城市社区、红色基地等作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技术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在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中有效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

四、总结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机制的建立,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为此,高校需要在明确二者关系及职责的前提下,借助信息化技术强化第一课堂的号召力,并针对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且配备第一和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良性机制,全面发挥二者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张新萍,仇亚宾.“四年一贯制”大学体育综合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高度融合[J].体育学刊,2020,27(5):96-101.

[2]包雙成,王晓莉.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13):25-26.

[3]陈新菡,张叶茂,刘红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有机融合探索: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169-172.

[4]万永彪.基于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1):37-38.

[5]陈维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2):129-13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育人院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01—02合刊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