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红
[摘 要] 工匠精神融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师资来源渠道单一、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技能、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定期锻炼制度、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研发服务、量化考核三个方面,传承工匠精神,建好、建强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6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十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占比已达到我国高校数量和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50%左右。办学的先决条件和主要力量是教师,高职教育也不例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和依靠是教师。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具备全面、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当掌握与操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有关的知识,具备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些知识融入职业教学的能力,关注并熟练掌握相关职业领域里工作过程的知识,在高职教学论要求的前提下,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同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1]。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形成自我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的关键所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第一次将“工匠精神”写入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从那时开始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工匠精神与当前社会发展、产品升级改造等倡导的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不谋而合,社会各界都发出了传承并弘扬工匠精神的声音。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3]。 综上所述,传承至今的工匠精神面对新时代更需要发扬光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及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强化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不断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我国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专业师资存在来源结构单一的问题,普通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及少量博士是高职教师的主要来源,在2014年对发达地区浙江省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来源的调查中,来自普通高校的比例达到52%[4],中西部高职师资这一比例更高,这一来源渠道的师资有显著的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特点,他们知识框架完善、理论知识扎实,但这类专业教师由于一毕业就进入高职院校工作,没有机会在企业、生产第一线操作训练,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对生产一线的技能操作能力往往捉襟见肘,因此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这类师资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亟须所在高职院校进行系统的培训。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体现,目前职业院校大部分双师型师资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由于实践操作技能的缺乏,对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不熟练,设备运行操作不规范甚至不会操作,由此导致花高价钱购买的高端仪器、设备有效利用率低,部分设备、仪器闲置等现象,目前中西部地区高职部分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仪器、设备操作不规范、不符合时代对工种、岗位精细化的要求。由此可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亟待提升,只有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满足当前中国社会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精益求精,是指操作者对自己生产的每件产品、经过的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关键是教师,但目前中西部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没有在一线企业锻炼的经历或一线锻炼时间相对短促,从而对制造业所要求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会不深,需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
(三)缺乏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已进入发展快车道,而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及办学特色的实现需要大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各地职业院校在引进与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但在聘任与使用双师型教师方面一直存在制度缺失,早在2004年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作了界定,而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聘任标准与规范的聘任制度相对滞后,激励制度不完善甚至缺乏使双师型教师在收入待遇水平、晋升职称等方面没有优势,与职称相当的非双师型教师差别不大,与社会中同行业从业者相比更是差距显著,同时高职院校师资管理部门缺乏对已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以上原因导致非双师型教师对成为双师型教师缺乏积极性。
二、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定期锻炼制度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到要增加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才扩充到教师队伍,同时实行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教育部的文件规定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企业实践锻炼,可以使专业教师更加了解当前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的状况,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亟须的知识和技能在課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及训练,使培养的学生成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企业实践锻炼是培养双师型、技能型教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与交流,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增强,实践技能水平快速提高,使高职院校主动接轨企业、接轨市场,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张、师资缺乏导致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实训就业等方面疲于应付,虽然下企业锻炼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技能,但专任教师本身的工作就非常繁重,对下企业锻炼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在政策导向、激励制度等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参加,2019年7月实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里明确规定,助教、讲师、副教授及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均需到企事业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若干时间[5]。与此同时,为保证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效果,各高职院校要制定一系列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保障机制和考核办法,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可提前申请,师资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下企业期间师资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下企业锻炼的效果,实践锻炼结束后校企双方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质量和效果。
(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研发服务
科研工作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同时还是提高广大教师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6]。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又要具备相应學科科研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研发方面应侧重于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发挥高职教育的特色即与社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这一优势,积极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高职院校要从制度和政策方面积极鼓励专任教师从事研发服务,高职院校应对进行研发服务的教师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调动专任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三)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量化双师型教师考核
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管理。科学地评定他们的教学科研业绩,最终促进学校管理和育人水平双提高。量化考核以师德师风、业务能力及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重点考核双师型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果、科研实际成果及所反映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量化考核,为高职院校科学、有秩序管理双师型教师提供参考。
高职双师型教师量化考核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1)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虽然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但各高职院校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情况、办学特色,制定规范的认定选标准进行认定;(2)双师型教师的量化考核,按照三年一聘的考核办法,对双师型教师在前期、中期、三年周期结束三个阶段进行师德师风、业务能力及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3)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奖励,对已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在津贴待遇、职称评审、外出学习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专任教师积极加入双师型教师的队伍中,但同时按照三年一周期的量化考核进行考核,对考核认定不合格的教师,当年取消其双师型教师资格,同时取消相应的津贴待遇,通过制定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最终达到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良性循环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全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9):1-4.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2018.
[3]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孙芳.浙江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http://rst.xinjiang.gov.cn/,2019.
[6]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