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工科院校文科办学特色的形成

2021-05-31 02:47张宝运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学科建设

[摘要]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建设,具有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基本条件和机制。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以内涵发展为目标,转变办学观念、优化办学环境,依托理工优势,倡导文科与理科、文科与工科之间的交叉突破,是其办学特色形成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理工科院校;学科建设;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529;N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2-001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2.003

近年来,我国理工科院校的文科渐渐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目标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文科,化劣势为优势,并据此建设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人文社会学科,这是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需要高等理工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认真实践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理工科院校文科发展的主要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大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辅助配合到独立发展的过程。考察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如下3个基本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政治课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新设或成立了很多单科或多科性大学,理、工、农、医等专业性大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认为不需要文科,认为只要把科学知识拿过来应用即可。但国家同时规定了所有的大学生都要学习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此,理工科院校先后开设了“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社会主义教育”等多种课程,并相应建立了马列课程教研室或者马列教研部。这一时期的文科多为思想政治课或者少量大学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程,他们在工科高校仅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个流行的语言最能概括这个阶段的特征,即“没有文科照样办大学”。

第二阶段,文化素质教育阶段。因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国内一些工科高校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认识到了苏联办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并开始恢复和建设文科。1984年大连理工大学将该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改为社会科学系,并在全国率先创设了思想品德课。1979年,华中工学院成立了管理工程系,并先后增设创办了语言研究所、外语系、中文系、社会学系等文科教学与科研机构。东北大学也于1979年相继成立了管理工程系,并于1986年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科学系。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到1990年,全国12所重点理工大学中,文科学生的数量达到了3063人[1]。

中共中央在1999年6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内的理工科院校纷纷引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并要求学生选修一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分。在此后的几年里,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观念逐渐被接受并深入人心,部分高校也渐渐构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文课程教育体系。这一时期的文科建设重在形式上的创立和数量上的扩张,它们仍然是作为工程教育的辅助与服从部分而存在,其主要功能是以教学为主,文科发展的目标、规划、政策等尚不清晰,不少学校匆忙创办了一些文科专业,但学科结构散乱,门类也比较单一,缺少自己相对独立的学术地位。

第三阶段,文科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深化发展,综合发展逐渐成为理工科院校自觉谋求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要实现工科大学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化发展,文科就不能仅仅是辅助和服从的地位,而必须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学术和学科地位,有自己能够自主发展的学术规模和学术空间,为此必须达到相当的学术水准和学术地位”[2]。“这正是当前推动理工科大学迅速发展各自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最为强劲的动力”[3]。作为新中国成立前的老牌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文科的恢复与发展。1999年清华大学恢复重建了法学院和美术学院,2000年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2002年成立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此后相繼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研究院等有关文科院系。目前,清华大学的文科已经涵盖经济、管理、文学、历史、教育、法学等不同学科门类,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的综合性大学。

2005年,由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第一次“全国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理工科院校文科发展的重要性、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发展路径选择、办学定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4],在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标志着我国理工科院校的文科逐渐规范化。在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出的2017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一些理工科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等均进入A类(见表1)。但就当前整体形势来看,由于我国理工科院校文科建设起步较晚,缺乏合理的规划,与一些综合性大学相比,除部分院校办得比较有成绩和特色外,多数高校还未能形成较明显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二、理工科院校文科发展的主要路径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论断[5]。作者认为,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的大背景下,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发展应避免追求“完整性”与“平均化”,而应该是以特色发展与内涵发展为目标,倡导文科与理科、文科与工科之间的交叉突破,以“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6]为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新文科。

1.“人无我有”。当前的理工科院校中,不少文科专业办学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雷同度较高。一些管理者在专业申报及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合理的规划与论证,更多地关注的是哪些专业容易招生,哪些能够给学校创收,而“未能将文科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现实需求相结合。不少高校匆忙办了一批文科专业,但学科结构散乱”[7]。“人无我有”,指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建设既要借鉴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又要把握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性,摆脱综合性大学文科建设的翻版,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或行业特色优势,大力开展新兴学科的研究,摆脱理工学科的附庸,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山东交通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类为主的地方性行业特色性高校,在国内高校大都开设法学这一传统专业的背景下,該院在办学过程中及时对原来的专业课程结构与体系进行了大力调整、移植和改造,突出了交通法学的办学方向,不仅在国内首次出版《交通法学概论》《交通运输安全法学》《交通行政执法概论》《航空法学》等学术专著,并筹办成立了山东省交通法学研究会,成功举办了国内多届交通法学论坛,走上了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其改革成果也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8]。又如位于山东淄博的山东理工大学积极利用区位文化优势,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文化的发掘与研究:以西周至两汉时期的齐文化研究为主体,上溯先齐时期的齐地考古文化、东夷文化,下延后齐(两汉以降至明清)的淄博历史文化研究,并致力于齐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和齐文化古籍的整理。近年来,该校齐文化研究中心先后为山东理工大学本科生开设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开设选修课“齐国史”“孙子兵法与管理”“齐文化发展史”“齐文化旅游概论”“管子研究”等近10门独具特色的课程,为中央电视台《家国》《泱泱齐风》、山东电视台和影视创作中心的《齐鲁家风》《稷下学宫》电视纪录片等提供学术支持,累计出版50余部相关学术专著,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5余项,获得各级各类优秀成果30多项,在理工科院校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9]。

2.“人有我强”。理工科院校拥有其他综合性高校所不具有的丰富的工程学科背景与数理统计的研究手段,这对于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探索新的学科交叉点与生长点十分有利。在某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上,理工科院校可以积极发展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形成超越综合性大学文科的突破点。如中国海洋大学在2004年就整合该校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成立了海洋发展研究院这一新型文科发展研究机构。该基构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法律与政治等的综合研究,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6大研究领域:即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法学、海洋文化、海洋政治、海洋历史,召开了数次海洋发展论坛、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海事鉴定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学术会议,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其中在区域海洋重大问题研究、极地战略研究、钓鱼岛问题研究、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研究、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等方面,向国家高层提供决策咨询成果约50余项,而近年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决策咨询报告有20余份。当前,该校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院已经建设成为了我国海洋发展研究的重要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10]。

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于1983年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第一个创办了新闻系,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应用为主,文理渗透”的办学方针,面向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微机原理”“自然科学概论”“高等数序”等理工科基础课程,走出了一条与综合性院校新闻人才培养不同的路子,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欢迎。1992年该校将“文理渗透”的特色逐步推向“远程交叉”“传播文化与传播科技结盟”的新层面上,积极利用自己信息科学学科优势,于1998年在全国率先招生网络新闻本科专业,在国内高校独树一帜。

3.“人强我新”。有些文科专业在传统综合性大学已经有深厚的历史发展积淀和浓厚的研究氛围,如果追随它们的办学历程与办学轨迹,则很难能正常超越它们。在实践中,一些理工科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优势,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同济大学在发展文科的过程中,就秉承“少而特、少而精、少而强”的办学理念,突出了对德国研究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与领域。

在同济大学建立和发展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德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与德国交往的传统优势是其他高校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同济大学建有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德友好医院、留德预备部等对德交流与合作单位。设有中德交通中心、知识产权学院等对德研究中心,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德语系国家近4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及科研合作的关系。为此,同济大学先后成立了德国学术中心、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欧洲文化研究院等教研单位,创办了国内唯一一份全方位综合性的德国研究学术期刊——《德国研究》,从而在对德问题的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努力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且具有国际水准的德国研究智库。这在当今英语文化铺盖全球之际,无疑是一种慧眼独具的选择。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所公布的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同济大学有政治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等30%的文科学科进入全国前30%,俨然成为了新型的综合性大学。

三、理工科院校文科发展的环境条件

理工科院校办文科和综合性大学有很大不同,从时间上来看相对具有滞后性,从进程上来看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综合性大学办文科相对注重学科发展的完整性,而理工科院校办文科则主要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繁荣校园文化、深化学科综合发展等角度来规划和论证。作为决策者与管理者,应当科学处理新兴文科与传统理工科群体之间的关系,创新评价与管理机制,创造出适合文科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1.突出应用,分类发展。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文科可划分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如文学、历史、心理学、哲学、书法等,主要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修养与教化,具有启迪学生心灵、塑造完美人格的作用;社会科学也被称为应用文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律、新闻学、艺术设计等,主要是以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为研究对象,促进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与融入社会。“在学科建设中,二者具有互动性,人文科学学科的建设可以为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良好氛周;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则可以使人文科学学科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11]

任何大学学科的健康发展都应该致力于学科生态群落的形成,在文科与工科、文科与理科、工科与理科之间谋求水乳交融、相利相生。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讲,一方面要做到理工学科群体与文科学科群体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渗透;另一方面也要设计好文科中的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之间协调发展,打造学科发展的持久动力。只片面发展人文科学或只片面发展社会科学均不是学科建设的长远之计。但在专业建设方面,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人文科学则不必办有关的专业,对于一些具有广泛需求的应用型文科可以积极发展有关专业。

2.倡导人文关怀,创新评价机制。文科与工科在学科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文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与社会,本质上是一种批判精神,追求思想的高度与观点的新颖,研究周期较长,但影响比较深远。工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其研究过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性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感知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比较明显。“文科的这些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对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自由、宽容和学术的独立特性。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一种氛围,没有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文科的生长和发展就会缺乏内在和持久的基本动力”[12]。但随着理工科高校文科学科与专业数量的增多,当前大多理工科院校学科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仍然是沿袭原有的思维定式,以理工科的管理模式方式来规范文科。如相当一部分院校大都用获批的科研经费、财政创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看得见的效益,来套用在文科的管理与运营上,使得新生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一开始就处于强大的刚性思维的环境中,即使同等条件下比较优秀,也会处于学校发展的边缘空间之中。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评价说:“以项目制为中心、以数量化为标志的评价体系,對人文学的伤害远比对社会科学大。”[13]理工科院校办文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向综合性的大学迈进。这也同时意味着理工科院校长期以来的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都应根据学科发展新情况而有所创新,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给予新成立和发展的文科学科与专业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根成.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8.

[2][3]欧阳康.大学文科建设与理工科大学的综合化转型[J].学术界,2004(1):31-37.

[4]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6]马卫华,李石勇等.理工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的探索——以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例[J].高教探索,2007(1):93-95.

[7][12]张宝运,宋礼慧.论理工科院校文科的办学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12(4):21-24.

[8][11]张宝运,李洪华.交通行业特色院校文科发展对策探讨——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2(6):39-41.

[9]齐文化研究院简介[OL].https://qwhyj.sdut.edu.cn/33/list.htm.

[1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9,97.

[13]陈平原.高校青年教师的处境及出路——答廉思研究团队问[J].社会科学论坛,2012(6):95-104.

(责任编辑:庞博)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ZHANG Baoyun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27,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liberal ar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has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mechanisms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its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to tak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change the school-running idea, optimize the school-running environment, rely on the 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ocate the cross breakthrough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rts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chool features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学科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的误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