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本主义思想下的中学生情感教育

2021-05-31 18:05吴怡洁周璇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情感教育中学生

吴怡洁 周璇

摘   要: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重视人作为完整个体的价值,强调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将学生的情感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本文探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提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中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策略,促进中学生情感的良好发展,助力中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中学生   情感教育

中学是学生身心由幼稚转向成熟的关键转折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中,不够成熟,情绪易起伏,情感丰富多变。教师恰当运用情感教育,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将学生的不良情绪巧妙转化为积极发展的动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认为认知和情感不可割裂。因此,分析中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探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实施路径,有助于促进中学生情感发展与成熟,培养中学生群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一、中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是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1](106-108)。首先,情感教育是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和家长需要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其次,情感教育关注中学生的情绪、态度、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师和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最后,通过情感教育影响学生个体和群体,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及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情感教育是中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情感教育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个体将喜、怒、哀、惧等简单的情绪用动作的形式外化出来,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更加复杂的情感表述。中学阶段,学生逐步成人化的倾向使他们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尊重、理解、爱护与安慰。以往的研究数据显示,当代中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例如,一些学校仍采取应试教育的手段,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有些学校的情感教育形式化、口号化等,使得中学生的情感未得到有效的培养。然而,二十一世纪社会注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呼唤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叉融合,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中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助力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情感教育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搭建师生沟通桥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更靠近,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利于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形成。一方面,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把握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与情感状态,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加强情感教育的能力,提高修养。另一方面,学校开展情感教育,教师的情感世界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得以丰富,对待學生有亲和力、感染力,提高以情感为内核的人文素养。作为中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以育为主,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上的表现。

(三)情感教育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时代,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学生的价值观面临诸多挑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他们求知欲强、善于思考,富有探索精神,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中学生年纪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缺乏科学的鉴别能力,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助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教师运用情感教育,课程立足于情感方向,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情感价值,照顾中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创设真情感人的教育情境,助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能感同身受一些社会现象,感悟人生的价值,推进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二、人本主义教育重视情感的培养

人本主义教育重视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的价值,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培养和人性的养成[2](8)。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处于教育过程的中心位置,教育者要充分考虑个体发展的需要,并强调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应试教育片面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则重视学生个体价值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取向,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

(一)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人本主义十分强调学生整体的发展,认为片面强调学生知识或者智力的教育是机械化的教育,学生的情感培养与智力培养同样重要,强调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具有独力人格的人。罗杰斯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或者说自由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看作教学的重心。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中,现有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面对未来不断变革的二十世纪社会的需求,所以学生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个体良好情感的形成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教育的旨趣所在[3](5-7)。学校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学生的基本需要不仅有知识方面的,还有个体情感方面的,因此,人本主义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二)人本主义教育提倡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与鼓励者,而不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领导者和操纵者。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价值应该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生活中的朋友或者伙伴,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流派认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师生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自发而主动地学习。与传统的权威性师生关系相比,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且适宜学习的环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时间及集体讨论等开放自由的学习机会。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个体充满爱与尊重、理解与包容,构建情感化的师生关系。现代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互相影响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尝试从学生的视角看待事物,善于换位思考,更利于解决棘手的学生问题。教师应该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每位学生,做到移情性理解,发挥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构建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策略

(一)主张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

应试教育单方面关注学生认知的发展,教学过程较机械枯燥,采用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考试形式衡量每位学生,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不关注。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使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发展,实现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整合与统一。虽然中学生还没有完全成人化,但他们的价值观念在逐渐形成中,对书本或者生活中的事件有独到的见解,且伴随喜悦、悲哀、气愤等各种情感的产生,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情感。与此同时,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格尚未成熟化,情绪起伏变化多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情感培养,制订情感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努力挖掘课本知识的相关情感因素,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在对学生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自我意识到自身情感并调节自身情感的潜力,促进中学生情感的发展。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教师将学生作为朋友。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个体,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一直不赞成机械化的灌输式教育,学生有思想、情感和独特人格及自我发展潜能。教师向学生展示情感教育的相关要求与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将课堂主动权交于学生,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开展课情感教育活动。此外,教师通过情感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权威者”,学生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诉说心事;学校不再是教育的牢籠,处处充满关爱。

(三)营造情感化的校园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师通过营造柔和的、宽松的氛围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校园是中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营造情感化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感教弊。首先:情感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影响中学生群体。在中学校园中,学校管理者们可以采用文明友爱的宣传标语、学生互助的场面及教师关爱学生的行为表现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这是情感教育在日常生活事件中的体现,真实的情境更利于中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情感因素的理解与把握。其次,情感化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增强教师教育中学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求教师立足于情感、着眼于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营造情感氛围,创设和谐融洽、真情感人的教育情境,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1]刘永记.情感教育在职业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价值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5(1).

[2]张蕾.说人本主义教育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

[3]姜联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9).

[4]高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5(3):16.

[5]王秀惠.人本主义教学观与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6]胡正好,陈建华.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9):14-16.

[7]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3-48.

[8]吴丹,刘芳.从“客位”到“主位”:人本主义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教育评论,2017(12):124-127.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情感教育中学生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