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维忠
一
四周, 同行的一二十个被火焰点亮的彩色大气球在空中飘浮着。太阳随之冉冉升起,染红天边。我把目光投向还是灰蒙蒙的地面, 看见一大群犹如蚂蚁的东西在快速向前滚动。数目至少几百,或许上千,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滚滚向前。
它们当然不可能是蚂蚁。能让人从高空上看到的移动群体, 必定是个头不小的动物。而规模这么宏大的群体, 在这个季节、这个地方出现,只能是角马了。果然,大气球的驾驶员说,它们是大迁移中的角马。据说, 有一百多万只角马在非洲东部大草原上迁移,我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是大迁移中的一小部分。
地处肯尼亚马赛马拉。马赛马拉与南边接壤的坦桑尼亚塞伦盖蒂组成非洲东部的大平原,面积大概两万平方公里。角马随季节在这个生态区做顺时针方向迁移。时值8月初,是南半球的冬天,它们正好从塞伦盖蒂西北部向马赛马拉迁移, 来寻较为丰盛的水草,虽然草色已枯黄。
气球顺风往南飘移, 靠近一个长着树丛的小丘。在逐渐明朗的晨光中,我看见树丛中有一只狮子在徘徊, 它可能在等待着猎物。角马这一路迁移, 将会遇到许多凶险,隐藏在草丛树丛后面的狮和豹,随时会发动袭击,潜伏在水中的鳄鱼,在等待它们过河时张开血盆大口。
气球继续向南飘移。我看见一只水牛,面向树丛。树丛后面有一窝狮子,大概是母狮和小狮。本来,水牛是狮子的猎物,应当躲得远远的,这一只水牛却敢和狮子对峙。驾驶员解释说,这是只年轻的雄水牛,在部落中不能拥有配偶, 出来为自己打下一片江山。如果能打败狮子,它便有资格自立为王,建立部落,所以豁出去了。狮子不愿和它硬碰硬,且避它一头。双方对峙着,直到大气球从上面飞过。
大气球降落在离坦桑尼亚边界不远处。此时,黄色的大草原已经完全苏醒过来。我在天空上看到的,只是个开幕式,无数壮观和惊险的场面随后才将展现开来。
越野车颠簸在土路上。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都是保护区,不修公路,只允许小型的越野车在土路上行驶。越野车的顶盖可以往上撑开,让人站起来观看四周。
一路看到最多的是角马。角马有一对上弯的角,是牛一类的动物,并不是马。角马长着长长的胡须,脖子上几道条纹,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它们跑起来头部起伏,连带颈部和胸部一起动起来, 似乎这三部分锁成一版块。看起来有些僵硬,但不笨拙,速度也不慢,至少跑得过狮子。有时候,它们在广阔的草地上散开吃草,望不到边。有时候,它们排成长队,朝一个方向迁移,望不到尽头。角马单独看并不优美,但是当它们的数量达到惊人程度的时候, 那场面壮观,令人激动。大规模本身就是美。
一大群角马,由一只领头,一只跟着一只向马拉河迈进,后面看不到尽头,不知还有多少。领头的角马到达了河边,开始往下走, 传说中的大迁移过河壮观场面眼看就要发生了。突然它们停住了,领头的一只往回走,其他的角马跟着往回撤退了几十米。后面的角马继续来, 它们的队形从单线变成一圈,有的角马干脆躺在地上休息。有几只斑马穿插在角马群中, 绕着这个圈子打转。然后,有些角马开始往回走,接着,更多的角马往回走,一只跟着一只。是什么使它们改变了主意呢?我一看方向,河的对面是南边的坦桑尼亚, 应是它们前不久来的地方。往南与大迁移的方向正相反,它们发现走错方向了, 及时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拨乱反正。
斑马真出众,那黑白相间的条纹,是枯黄色的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见过一大群的斑马,漫山遍野,那真是既美丽又壮观的场面。大多时候,只有几只斑马和大群的角马结伴而行。斑马爱吃角马吃剩下的靠根部的草叶;角马则依靠斑马的好视力,尽早探测到危险信号。斑马的美,角马的丑,只是人的审美判断。斑马和角马并不懂得人类的审美,在无尽的岁月中,它们早已结成和谐的伙伴。
二
越野车逆着角马和斑马迁移的方向,从肯尼亚来到坦桑尼亚边境。换了坦桑尼亚的越野车和司机导游后, 进入辽阔的塞伦盖蒂大草原, 迎面走来更多的角马和斑马。此外,大象、长颈鹿、狮子,还有许多非洲特有的动物,一一在眼前亮相。
草原厚重、从容, 要找一种动物来代表,非大象莫属。大象踏著坚实的土地,迈着从容的步伐,移动着山一样的躯体,气度超然。大象缓缓地走过草地,鼻子卷起一把把草,或者折下树枝,送到嘴里,而不去打扰其他动物。敢来招惹大象的动物大概不多,攻击成功的概率不大。人是有能力攻击大象的。不过,导游说了,大象记仇,如果有人伤害了大象, 十几年后见面仍然认得出来,定要复仇。
在草原上见过不少象群,小群几只,最大的群有十七只,有大有小,小的还没有长出象牙,在大象旁边磨蹭,顽皮可爱。这些大象在河边饮水时,不直接从河里取水,而是用鼻子在河边挖小洞, 从小洞里吸水——这样安全, 不用担心河水里冒出鳄鱼。大象把鼻子当手用,挖洞,摘草折枝,吸水,把饮食送进嘴里,全靠它。有一只大象只有半截鼻子, 可能是在水边被鳄鱼咬掉的。记仇的大象对于伤害者却无可奈何,甚至还要避开河水。不管大象如何超然,草原上自有让它们忌讳的存在。都说大象怕老鼠,其实不是。大象怕那水里看不见的怪物。
草原优雅,体现在长颈鹿身上。它们伸着长长的脖子,塑造了高瞻远瞩的造型。树上的叶子和地上的草它们都吃。它们吃草时把两个前腿向两边撑开,呈八字形,使长脖子够得着地面。这又是另一种造型。
见到两只雄性长颈鹿, 其中一只老往另一只身上蹭,以为在亲热,但导游说是在争霸权。发动攻击的长颈鹿稍小点,被攻击的长颈鹿则把脖子伸得高高的, 理都不理一下。小弟弟后来干脆用脖子去打摔另一只的身子, 仍然没得到任何回应。那种打法,更像撒娇,能争出个名堂来吗?
草原凶险, 因为有狮子。所谓百兽之王,其实是最懒散的,一天二十个小时都在睡觉。越野车开到大树边,大树下的两只狮子只是眨眨眼,身子动都不动一下。在一条小沟里,躺着三只狮子,两只母狮,一只小狮,对我们的到来不理不睬。印象中狮子跑得快,其实它们是草原上跑得最慢的动物。狮子比它的猎物都跑得慢, 这是进化所决定的。跑得比它慢的动物,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失去了生存的资格。狮子在明里跑不过猎物,捕猎时主要靠埋伏突袭,因此看似安宁的草原潜伏着凶险。
一只雄狮在灌木丛附近啃咬一只角马。可怜的猎物, 离开了平坦草地上的群体,跑到了灌木丛附近,遭遇袭击。没有看到捕猎的场面,但是根据狮子的习性,角马应是几只母獅杀死的,然后让雄狮先吃。雄狮在吃角马时,几只母狮在不远处休息。对于狮子来说,捕杀猎物相当于做饭,是母狮的分内事。 雄狮只管大事———保卫领地不受其他雄狮侵犯。要是另一只雄狮侵犯成功,它会来接管一片领地和一群母狮,先把群里的小狮全杀死,然后繁殖自己的后代。如此折腾, 使得狮子群体一直无法繁荣昌盛,草原上的其他动物才有了生存的空间。
还看到一只母狮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前方远处有一群小羚羊(汤氏羚羊)在河边喝水。狮子借助小土堆和草丛的掩蔽,走走停停,方向始终朝着小羚羊。它在一两百米远处开始冲击, 斜向冲向小羚羊逃跑的路线,最后扑向倒数第二只小羚羊。我以为狮子捕抓到了猎物,但当它站起来时,嘴里空空的,身边也空空的。倒数第一只小羚羊被狮子挡了路,掉头从相反方向逃走。老天只给狮子猛扑一次的机会,它没有好好利用。扑空的狮子继续往前走, 走上几十米外的小土堆, 轻轻碰碰在土堆上休息的另一只母狮,似乎说,你怎么不帮忙? 管辖这片方圆几十英里领地的雄狮在小河对岸, 似乎并不觉得遗憾, 而是把目光投向广袤的草原,那上面有许许多多动物,包括那群逃掉的汤氏羚羊。
汤氏羚羊是草原上的小精灵。身长只有三四十厘米长,背棕色,腹白色,腹背之交由一条黑道分开,那模样相当可爱。那群受到狮子袭击的小羚羊奔跑到几百米外的一片开阔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吃草。视野开阔,毫无遮拦,这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它们刚经历了生死大劫, 转眼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生死大劫以外, 大草原还是蛮安宁和谐的。
三
有朋友问, 到动物园看动物不是一样吗,干吗大老远跑到非洲去?那感觉还真是大不一样。动物园的动物是驯养的, 囚禁的,无精打采,大草原上的动物是野生的,自由的,生气勃勃。有自由便有其独特的精神和气度,连睡懒觉的狮子也散发着霸气。
狮子是自由的。一头狮子从容地从越野车前走过,走到不远处的母狮身边,自始至终没有向我们瞄一眼,仿佛我们不存在。狒狒是自由的。一百来只狒狒,把越野车夹在中间,和我们同行,完全不在乎我们盯着它们看。大草原的动物是自由的。越野车开到它们身边时,它们不惊慌,不躲避,不好奇。它们饮水,吃草,捕猎,追逐,天然生活的场面在人的视野里原汁原味地展现。
越野车里的人不开门,不下车,只管观赏,这样能保证动物不来攻击。大草原的动物和人类互不打扰, 这种和谐是以互相隔离的模式来达成的。野生动物保留着野性,不会和人类太过亲近。隔离,才能保证自由。
如果说有一种动物有可能和人类亲近, 那就是斑马了。斑马除了身上的条纹外,似乎和马没有区别。美国在2005年曾拍过一部电影,叫作《斑马竞赛》,讲一匹斑马认为自己是跑马的故事。电影里的斑马其实是一匹马,画上斑马的条纹,竟然可以乱真。可见斑马和马在体型上有多么相像。马可以成为人类的伙伴,斑马可以吗?
可是斑马不是马。它们之间可以交配而产生后代,但是后代不能繁殖,就像马和驴可以产生不育的后代。两者的基因之间有不可逾越的差别。斑马会咬人,而且死死咬住不放。它们的腿劲特大,可以把狮子的下巴踢歪, 要是踢起人来, 恐怕会踢出人命。斑马脾气太暴烈,比烈马还难驾驭,无法驯化。
贾雷德·戴蒙德教授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说:“可驯化的动物都是相似的, 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这叫“安娜·卡列尼娜原理”,如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夫妻两人在性爱、钱财、养儿育女、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取得和谐,才有幸福的婚姻,其中一项失败,婚姻便不幸。这个道理扩展到人和动物的伙伴关系上也成立。动物驯化需要满足好几个条件,其中一项不满足,动物便不能驯化。驯化的动物,必须是吃草的,不能吃肉,否则养不起;生长期必须足够短,才值得养;脾气要足够温顺,不能太暴,才有可能养;性格要稳,不能动不动惊跳,才能圈得住;对空间要求不高, 不能一只占着一大片土地, 才能大量养。以上所有的条件都得满足, 才能驯化。大草原的所有动物因为安娜·卡列尼娜原理而无法驯化。狮子要吃肉,养不起;大象生长期太长,还不如等到在野外长大后直接去抓来;斑马太暴烈,管不住。它们不能成为人类的伙伴,各有各的野处。
驯化(domestication) 不同于驯服(taming)。驯服只能让少数野生动物听话,无法做到在人类的控制下繁殖饲养。斑马、狮子和大象都可以驯服,但无法驯化。驯服的动物因为不能繁殖饲养, 比驯化的动物在数量上要少得多。
不能驯化的动物还是得面对人类。它们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一种命运:被捕猎。早期,人吃动物,动物吃人,都是为了生存。最终还没有被吃光的,都有些本事:在动物是身体足够强大,或者能逃跑;在人是脑子发达,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躲。这种对抗关系从人类起源以来就一直存在, 平衡维持了二三十万年。现代人有了先进的武器和设备,可以以压倒性优势猎杀动物,甚至大规模猎杀。杀大象是为了珍贵的象牙,杀狮子是为了在旁边照个相,找回当英雄的感觉。动物往往因之濒临绝种。北美大平原上原有数不尽的野牛, 印第安人靠捕猎野牛为生。两百年前,当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探险经过大平原时,一眼能看到数万头野牛。在几十年间,这些野牛因滥杀而几乎绝迹。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也曾面临类似的命运。
人类能做到自律,是近来才有的事。人类看到自己变得非常强大, 强大到可以把任何大动物杀光, 而野生动物数量日益减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要受报应的。于是,大草原成了保护区。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都不是很发达的国家,却在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方面,做得相当了不起。
不过,人类对驯化动物绝对控制,对被保护的野生动物又何尝不是呢? 两者都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人类其实可以翻脸, 并且一直在对同类干着翻脸的事。当年刘易斯与克拉克沿着密苏里河往西北行, 专门和沿途许多印第安人接触,送去美国政府的友好意向,说动一些首领到首都来拜见总统。按照一些美国政治家的设想或姿态, 大平原乃至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片土地是要留给印第安人的,条约签了不少。条约签了撕毁,再签再撕毁,直至印第安人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因为拥有绝对优势的白人贪婪无止境。当今,当处于从属地位的人开始有实力威胁到居于统治地位的人时, 当处于劣势的国家发展到接近居于优势的国家时,就要受到打击了。这时候,强力就是理由,不需要其他。弱肉强食被称为强盗逻辑,遭受谴责,却一直支配着人类社会的运作。对同类会翻脸,对动物不会翻脸吗?人说到底也是动物,带着野性的基因。当人类把大草原还给动物,充当动物保护者时,是在抑制着自身的野性,节制着天性。天性大概不会永远受节制。当人类认为那辽阔的大草原有更大的诱惑时,难保不来和动物抢地盘。
和谐是美好的,也可能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