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普通话,提高师范生言语素质及表达能力

2021-05-31 13:58潘丽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7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师范生言语

潘丽君

[摘           要]  师范生言语表达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全民族素质的提升。“表达能力”是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调查显示,目前师范生在言语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力求以“说好普通话”为突破口,探究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关    键   词]  师范生;普通话;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218-02

人类在自然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言语能力,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表情达意。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人类的生存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汉语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更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汉语言语交际性的研究。如何培养和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如何规范言语的使用,是言语表达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师范”的职业指向决定了口语表达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主要基本技能。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无不依靠口语表达来完成,有效提高师范生言语表达能力,是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师范生在言语表达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近三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比对分析,以及学生测试后的反思调查,总结出:一是对语音知识了解不够,不明确声韵调的规范要求,不能自觉地纠正方音;二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无法顺利完成话题说话;三是心理素质较差,语言表达时非常紧张,极大地影响了表达效果。本文力求以“说好普通话”作为突破口,探究提高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发挥优势,调动主观能动性,形成内在驱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

在言语表达培养方面,师范院校具有深厚的基础。首先,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资格证考试等都会最大限度地调动高师生提高普通话水平、加强口语训练的内在积极性;其次,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群中“现代汉语”“教师口语”等语言课程的开设,可以为普通话培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再次,高师生有利于培训的平台、有集中學习的时间、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普通话培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教育见习、实习及就业导向等实践实训活动成为普通话培训的驱动力;最后,高师院校中有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有汉语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教师,使普通话教学和培训能够得以更好地开展。

近些年,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朗读者”“古诗词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全社会充分领略到汉字、汉语之美,提高了对汉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了青年学子自觉用好国家通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积极性。

所以,利用高师院校普通话学习与培训的优势,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借此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应该是一条便捷之路。

二、坚持正确的教学与培训指导思想

1.利用现代汉语、教师口语等课程教学,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为说好普通话,正确传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课上课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精讲多练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师范生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采用多种模式、多种方法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

三、找准表达能力提升与普通话测试培训的切合点

(一)口语表达能力对应的培训目标

1.了解发音器官的构成及其作用,准确掌握汉语声、韵、调的发音要领,吐字清晰;正确处理语流音变现象,增强发音的美感。

2.学习科学发声方法:吸气、呼气、共鸣。

3.掌握朗读的技巧:重音、停顿、语速、语调。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逻辑。

5.自信心的培养、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汉语”教学与普通话测试内容的对应点

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各项内容为基点,逐项明确对应的现代汉语知识点,设立分目标,肢解、细化任务,从理论到实践夯实基础。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

1.单音节词语朗读

目标:学习声韵调相关的理论知识,读准每一个音节。

任务:声母:一是注意每一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二是注意难点音,纠正方音。韵母:一是注意单元音韵母发音的开口度、唇形、舌位;二是注意复元音韵母发音的动程;三是掌握前后鼻音的发音要领,发好前鼻音和后鼻音。声调:读准每一个音节的声调,调值正确、到位,注意纠正方音中声调的偏颇。

2.多音节词语朗读

目标:读准轻重音,更多关注音变现象,包括轻声、儿化、“一、不”变调、上声变调、“啊”的音变等。

任务:了解不同词语轻重音的读法,学习并掌握各种音变规律。

3.短文朗读

目标:培养语感,加强语言思维训练,让美文在诵读中内化为自身的逻辑思维,从而提升自身的言语能力、言语素质。

任务:明确朗读的标准:正确、清晰、流畅、大声、有感情;熟练掌握朗读的技巧:轻重、快慢、停顿、语气等。

4.话题说话(语音、语汇、语法、修辞)

目标:“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体现应试者普通话口语的综合能力。能较自如、流畅地表达,做到口齿清晰,无用词、用句错误,正确使用修辞,提高语言表达色彩。

任务:掌握语法、修辞相关知识,了解口语特点,按照审题、选材、安排材料先后顺序的结构化框架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同时,锻炼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四、具体策略与方法

(一)了解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依据教学的“接受性原则”,对每届新生入学做语音面貌调查,根据第一手材料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为普通话教学带来难度,通过调查、分类,根据每类学生的方音特点,比对普通话,找出差距,明确发音要领,对症下药。教师可以个别辅导,也可以采取“小先生”制,学生互教互学。

(二)创新线下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师范院校实际的语言课教学中,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以“现代汉语”教学为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课上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探究,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么学”,而且学了“会用”,进而达到“会教”的目的。教学包括“诱导试学”“引导探学”“开导活学”“模拟试教”等部分,其中贯穿着“关注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能力,理解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开启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创新,激发学生的灵感”的教学理念。依照发现现象—研究特征—总结规律—指导实践的思维逻辑进行。通过一系列教学步骤实现:(1)课前练讲;(2)预习汇报;(3)难点探究;(4)巩固训练;(5)知识拓展;(6)知识迁移——口语训练(教学能力培养)。课前安排练讲、师生评议环节,创设学生口语表达机会,集中课堂注意力。另外,教学中与时俱进,选取新鲜的语言案例,会成为教学中的亮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建线上普通话慕课,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

创建了“一起学说普通话”慕课,课程由“普通话语音”“朗读技巧”“说话技巧”“练说普通话”四部分构成。除了线上微课外,还安排直播在线互动课,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微论坛”的互动深受学生欢迎,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学和学生间的协同学习,同时本门慕课运用于“现代汉语”“教师口语”等教学,起到了翻转课堂的作用。

“慕课”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更自主的学习模式,形成慕课+线上辅导答疑+微课堂讨论的混合模式。清晰的学习导航,精致的教学设计,灵活的交互讨论学习,以及一系列的快捷功能,能够使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慕课大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进行学习评价。以往的普通话培训辅导,只能线下通过辅导班的形式进行,而“一起学说普通话”慕课,学生可以自由观看,随时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培训的主动性,测试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促进言语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1.发音吐字训练。通过绕口令、演讲、讲故事、幼儿文学和小学课文朗读比赛、儿童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训练形式,达到训练发音吐字,清晰、流畅说普通话的目的,不断增强自信心。

2.说话思路训练。通过口头缩写、扩写、改写、结合提纲话题说话等,加强思维逻辑训练。

3.快速组织语言训练。问题抢答、即席发言、会话、口头复述、口头作文、辩论、幼儿园及小学教育教学情景模拟等等,提高言语的反应力。

4.培养语感的训练。学生通过美文诵读培养语感,同时活跃思维,提高观察、感受、理解的能力。

5.实战模拟训练。设置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考场,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熟悉测试流程,克服紧张心理。

总之,想方设法创设多种情景,搭建不同平台,多角度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语

提高言语能力,是一个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

师范院校是学生“师范”素质养成的摇篮,培养师范生正确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高现代汉语运用能力的意识,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同时,扎扎实实地进行现代汉语知识教学,合理有效地安排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把说好普通话作为立足点,才能切實提升师范生言语素养和表达能力,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0.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01.

[3]茅海燕.论大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改革开放,2011(2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师范生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一起来吹牛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