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昂
[摘 要] 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学生生源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再加上高职专业上的差别,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的标准,在课时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也会有所体现,所以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依据各个专业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对每一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差别对待数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使每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都有所收获,达到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 键 词] 分层教学;高职教育;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186-02
在我国大力倡导高职教育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而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使高职教育面临再一次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行业的主旋律。课堂内容要丰富、生动、有趣,彻底改变“填鸭式”和僵硬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要添加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等多种元素,使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的平等,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为有效。高职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数学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分层教学工作的落实,将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高职数学教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原因
一般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被划分成三个层次:优秀成绩、中等成绩、不合格成绩。高职院校的数学成绩也是按照这三个层次进行划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好,并具有学习深度数学知识的能力;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掌握教师课堂所传授的内容,并可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数学知识拓展学习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成绩不合格学生,课堂中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课下作业完成情况较差,无法独立自主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整体数学学习能力较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在一个课堂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由于各自接受程度的不同,导致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异,而教师使用同一教学内容,使得优秀学生的学习深度不够,中等学生学习吃力,而不合格学生则完全听不懂,最终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二、学生分层
(一)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方式
学生分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使用开放式的分层方式,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成绩进行开放式的分层。高职分层教学要体现高职的教育特色,所以将层次分为就业组(A组)、能力组(B组)、升学组(C组)。A组是数学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的学生,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效果符合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侧重查缺补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B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B组学生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主,提升B组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组学生是数学成绩优秀的一组,本身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并且具有升学的意愿,在教学中应侧重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升学做好知识储备。
(二)分层调整
在分层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小组,会有小部分学生的分组不是十分的理想。比如,有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但是具有强烈的升学欲望,所以想进入C组;而有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好,但是对自身的要求较低,不愿进入C组,而想进入B组。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进行综合的考量,对于想进入C组的学生,教师可先与学生沟通,采取折中的方式,将学生先划分到B组,然后通过后期针对性的培养,使其达到C组的标准,再调整至C组;对于想进入B组的学生,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对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劝导,可以先将学生分入B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鼓励学生,使其拼搏进取,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学生的最终意愿,调入C组或者是留在B组。分组结束后,学生并不是就被固定在某个小组,而是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调整学生的分组,实行小组动态化管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
三、分层备课
教师开展新课程之前,都需要事先进行备课,分层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次备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结合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一节课程的内容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一个知识点,将数学知识单一化,以便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和理解。
(一)分层要求
教师备课要从实际的学情出发,针对各个小组制订不同的学习要求,明确各小组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比如,C组需要掌握本节课程中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而B组的要求则是熟悉即可,A组只需掌握基础知识。依据各组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制订本节课程各组的学习目标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需求,事先对本次课程进行分层,从而对各个小组进行教学上的区别对待。
(二)明确分层教学内容
(1)研究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分析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从而明确分层教学内容;(2)充分了解各小组学生的想法,探寻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备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3)明确各个小組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层次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教学进度设计
首先,在教学进度上,A组学生采取快进度,要体现出学习的深度,教学重在引导;B组学生使用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要以掌握为目标,重在知识点的讲解;C组学生,教学进度要以慢为主,以督促为辅,教学重在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新知识的导入,在讲解新的数学知识点时,需要教师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重点讲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减缓新旧知识的坡度,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高职日常教学的难度水平,要以B组的学习能力水平作为标准,以保证教学难度在三个小组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
四、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对分层备课的具体落实,也是分层教学的关键点,数学分层教学将学生划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处于三个层次,对于三个层次的数学教学,需使用最合适的教学设计,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会极大地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每节数学课程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
(一)梯度教学
以分层小组为依据,开展梯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以B组学生的数学水平作为教学开展的条件,适当地增加和减少数学教学的内容;在A组学生认知范围内,减少具有难度的数学知识;C组应适当提高学习难度,增加具有一定深度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在三个小组都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增加和减少教学内容,使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
(二)教学导入
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选择高职学生需要的基础知识,将数学课程与社会实际进行关联。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习效果,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在课程导入时,使用情景问题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主要方式,教师在问题设计阶段需要有一定的考虑,比如,问题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所以教师所提问题要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标性,针对A、B、C小组,设计不同的问题,或者是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问题的设计,使每个小组学生都有可回答的问题。比如,高职数学的第一节课程“函数的概念”,教师针对A组学生可以提问关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针对B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说出函数的特性;针对C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对函数关系进行举例。通过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各个小组都有题可答,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逐步地巩固数学知识。
(四)课堂活动
教师在教学互动中,A组和B组学生以简单提问互动为主,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豪感,为了巩固A组和B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程;C组学生在互动时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深度,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进行本节课程的深度学习。
(五)教师讲解
教师在教学讲解阶段需要侧重于分层指导,对于常规性的定义和比较容易的知识点,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讲解,使得三个小组学生都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要求;对于难度较高的课程内容,教师需要进行分层指导,主要是B组与C组的学生,在课堂讲解时,按照学生的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相应的知识内容,从而发挥出分层教学的实际价值。
(六)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次教学要体现少而精的教学理念,不只是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在课后练习和布置作业上也要有所体现。教师在编写练习题时,应采用变式题,由浅入深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推进,有利于三个小组进行课堂练习,具体内容如下:A组为数学基础题;B组为基础题,再加上稍有难度的综合题;C组学生在B组学生练习题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提高难度的综合题。
五、结语
分层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高职统一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现代化改革的今天,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机构,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需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为目标。学校要应用分层的数学教学模式,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体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按照学生数学素质的不同,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学生自愿为原则,落实数学分层教学的各项措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璋.分层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107-108.
[2]史凌云.分组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4):1-2.
[3]易同贸.高职数学课程分类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林區教学,2019(6):98-99.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