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1-05-31 13:37丁敏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7期
关键词:业态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丁敏洁

[摘           要]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时期,为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而在旅游产业的新业态下,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原有要求上做出了调整,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创新与优化,结合实际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加以改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首先分析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效果的保障措施,并对旅游新业态下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进行了说明。

[关    键   词]  旅游新业态;旅游管理专业;目标;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160-02

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旅游新业态的形成,在新业态环境下,旅游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把握住人才培养的关键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渠道,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必须根据市场要求对专业教学目标、办学方式、课堂体系等做出全面优化,以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旅游新业态下的高质量人才需求。目前,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大问题,没有做到教学与旅游新业态的契合,无法发挥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善和优化至关重要。

一、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旅游行业新业态的背景下,现阶段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业务素养及能力的培养,这是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高校旅游管理教学中,实践类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新形势下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为培养适应新业态、高要求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实现新业态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首先需要明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定位,不仅要将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还要将实践教学定位为系统化教学体系,既不摒弃理论教学,又要突出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渗透[1]。

此外,在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除了要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实践教学、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在教学中坚持市场化、国际化与全程化的原则。所谓市场化,即在市场需求引导下开展教学,是应对市场变化新挑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提高就业为目标,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教学工作。国际化导向是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关注并重视的一点。旅游业是一种国际化特征明显的行业,在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国际思维、视野的培养[2]。全程化是指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高质量师资队伍等的建设,全方位系统化地落实与践行实践教学,为实践教学方针得以充分落实提供硬软件、师资力量的保障与支持。

二、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体系构建效果的保障

(一)應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提高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度

为全面、具体、真实地了解新业态下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高校应成立调研小组走访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等了解实际市场需求的行业从业者。在此之前,学校需设计完善的调查问卷,将想要了解的、有助于教学课程优化的问题进行反复推敲完善,确保能够在调研走访过程中有更有效的收获。此外,高校还应利用旅游人才招聘会更有效率地去了解更多与旅游市场有关的信息,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资料,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可靠的基础[3]。

(二)在整合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明确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向为校企合作,要充分构建实践平台。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需要利用校内模拟实践与校外真实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体系构建;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工学派遣教学模式。同时,还应以模拟实际工作情景为主体开展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活动。

(三)整合专家意见,明确课程核心及职业能力培养要点

为保障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保障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高校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旅游局、各大景区运营部门等相关机构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根据市场变化不定期地开展研讨会议,就市场需求变化对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商议,整合多部门专家的意见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开发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是保障构建最终效果的关键点[4]。

三、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绝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岗位,在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需要考虑基层服务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行业前瞻性眼光的研究人员等市场所需的各种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首先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层次性、应变性及多样性特征[5]。在层次性方面,高校应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定位于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培养技能更为突出的对应中低层岗位需求的人才,并适当培养行业学术研究方面的学术人才;应变性方面,旅游行业的动态化明显,仅传授学生技术技能或理论知识已然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倾向于复合型人才,但未来的市场变化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是未知的,为保障人才培养效果,需时刻保持对市场情况变化的关注,保持应变能力,始终围绕市场变化调整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据开展教学工作;多样性方面,旅游行业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应保持多样性。

(二)合理编排不同类型的课程

旅游新业态下虽然市场需求的人才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但这些能力的培养仍然需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教育为前提。因此,在课程编排上,首先还是需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此外,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意味着在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会涉及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做好理论基础教学,才能保障后期实践的有效性。所以在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涉及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合理拓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6]。其次,应合理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旅游管理专业设计的必修课一般多于选修课,同时选修课的课时安排、重视度等方面都有所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单一,每个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也各有不同,过多地限制必修课和选修课可能会成为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阻碍,因此,学校需要探索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课程模式,弱化必修与选修的区别。

(三)拓展实践教学方式

如前文所言,实践课程是旅游新业态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程设计及编排上应重点关注实践类课程,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可通过采用学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融入实际工作岗位中,做到边学边练,将实验室与专业教学进行统一,理论教学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协同教学,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衔接,在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式的多样性。此外,还应立足于校企合作的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拓展区域合作、跨国合作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区域合作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整合旅游合作社、当地旅游经济活动的旅游资源,形成更广泛的地区性实训基地,提供更全面的实践活动。在国际联系逐渐频繁的时代,高校的实践教学应加强国际联系,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并派遣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7]。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国际性旅游思维及视野,还能够通过交流学习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从而培养出更多更能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行业人才。

(四)强化职业意识类课程的教学

随着新旅游法的颁布,我国出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一片向好。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私人订制旅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将成为新的旅游趋势。这意味着未来的旅游行业从业者将有可能成为某一位游客的特定导游员,其职业内容也更倾向于顾问、专家。因此,教师在课程的构建上需要结合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完善职业意识类的课程设计,充分结合各旅游企业相关从业者的经验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气质、服务态度等。

四、结语

在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旅游行业将成为更受欢迎的行业,也将更进一步地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旅游新业态得以形成,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及需求也更加突出。高校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市场调研,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相关企业及机构的专家明确新的课程核心,以此为基础,结合旅游新业态下的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加以调整和优化,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构建,从合理编排课程、拓展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强化职业意识培养等方面入手,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莉.旅游新业态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54-56,59.

[2]王洁洁.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问题与破解[J].长治学院学报,2017,34(1):73-75.

[3]焦云宏,陈睿,方莉.新业态下云南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析:基于生涯集群课程开发理论[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3):55-57.

[4]王祖良,张素梅.旅游新业态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J].电子商务,2018(12):79-81.

[5]陈晖.智慧旅游新业态下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电子商务,2018(1):68-69,71.

[6]邓琼芬,梁锦梅.研学旅行背景下旅游管理專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嘉应学院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20,38(2):79-83.

[7]于丹.旅游新业态背景下以“双创”视角探索高职旅游规划人才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32-34.

编辑 李 争

猜你喜欢
业态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